高顏值、創新核,長三角示範區描繪“最江南”生態畫卷
人民網上海5月7日電 (記者唐小麗(li) )一腳踏在上海青浦,一腳踏在江蘇吳江,這魔幻的一幕就發生在元蕩橋上。這是2019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成立後打通的首條省際“斷頭路”,將兩(liang) 地通行時間從(cong) 40分鍾縮短至5分鍾。
今天上午,“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團來到這裏,體(ti) 驗了一把“一腳跨兩(liang) 地”的神奇。
元蕩位於(yu) 滬蘇省際邊界、示範區“水鄉(xiang) 客廳”北緣,是“一心兩(liang) 廊、三鏈四區”生態格局中生態綠心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未來滬蘇湖高鐵、滬渝高速和東(dong) 航路進入上海的門戶。
“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是示範區首個(ge) 跨域一體(ti) 化項目,在設計上,元蕩慢行橋融入了江南水鄉(xiang) 特色元素,橋麵以慢行、騎行、停留三股不同人流的匯聚與(yu) 邊界劃分,在不同速度的行進過程中帶給人們(men) 不同的景觀感受。”青浦區水利管理所副所長向贇旭介紹道,元蕩橋建成後獲得了政府、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和廣大百姓的高度認可,成為(wei) “網紅地標”打卡點。
攝影愛好者陸文忠的家就在元蕩湖旁邊,“對這裏太熟悉了,小時候,湖上還沒有橋,我們(men) 青浦金澤這邊的村民跟對麵的汾湖村民都有親(qin) 戚,過年過節親(qin) 戚之間來往,都是靠擺渡。”
這幾年,家鄉(xiang) 建設發展很快。陸文忠說,隨著G50滬渝高速的通車,以及長三角一體(ti) 化戰略的推進,元蕩湖上建起了好幾座橋,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打卡。
而陸文忠經常在這裏“出沒”,卻不是為(wei) 了打卡“網紅”橋,而是為(wei) 了觀鳥、拍鳥。“夏天的時候,我在湖麵上驚喜地發現了一大批須浮鷗,它們(men) 在野生菱角上築巢、生蛋、孵小鳥,非常有趣,這也充分證明了元蕩湖周邊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兒(er) 前來繁衍生息。”
不止元蕩,目前長三角示範區內(nei) 的“藍色珠鏈”水環境綜合治理、江南圩田展示園、桑基魚塘展示園等多個(ge) 生態綠色項目正在火熱推進。
其中,“藍色珠鏈”由北橫港、火澤蕩、大蓮湖等“七湖一河”串聯而成。“隨著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推進,我們(men) 在湖蕩中的小島上發現了刺蝟、黃鼠狼等小動物。”向贇旭說,根據統計,這一帶水域出現了30多種魚類,還吸引了“鳥中活化石”震旦鴉雀等183種鳥類在此安家落戶。
記者在現場看到,“藍色珠鏈”一側(ce) ,便是正在建設中的西岑科創中心,分為(wei) 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片區,東(dong) 片區為(wei) 華為(wei) 青浦研發中心,西片區為(wei) 西岑科創園區。
眼下,華為(wei) 青浦研發基地主體(ti) 建設已經封頂,單身公寓、汙水處理設施等配套工程加緊施工,西岑科創中心區域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青浦區長三角區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蔡智慧介紹說,“這裏的定位是世界級科創小鎮,未來這裏將建成長三角數字幹線的關(guan) 鍵節點,成為(wei) 長三角最具活力的創新極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