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交匯 奮楫揚帆——長三角一體化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江海交匯 奮楫揚帆——長三角一體(ti) 化譜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開欄的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華社記者走進城市鄉(xiang) 村、工廠碼頭,聽民意、看實情,深入了解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5月11日起,新華社開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欄目,充分報道基層一線高質量發展的有益經驗、亮點成就,呈現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經濟社會(hui) 向好發展的美好圖景。
新華社記者
這是一片高質量發展的熱土——不到全國4%的土地麵積,創造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ju) 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結合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係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近年來抓好重點工作,凝聚強大合力,一幅高質量的發展圖景正徐徐鋪開。
“流動的長三角”: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從(cong) 外灘到西湖、從(cong) 黃山到秦淮河畔,長三角區域各大景點遊人如織,民眾(zhong) 出行熱情高漲。人流、車流、物流高峰交織疊加,“流動的長三角”再現。
今年以來,作為(wei) 中國經濟重要增長極的長三角經濟承壓前行,不僅(jin) “底盤”穩固,且亮點紛呈,彰顯了三省一市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yu) 底氣。
一季度,滬蘇浙皖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總量逼近7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GDP增速均保持穩定增長,呈現出經濟持續複蘇回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近日,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
青吳嘉地域相鄰、人文相親(qin) ,擁有西塘、同裏、朱家角等一批意蘊悠長的江南水鄉(xiang) 古鎮。“‘五五購物節’期間,我們(men) 將發放總額超1000萬(wan) 元的各類消費券,力爭(zheng) 5月份吸引遊客100萬(wan) 人次以上。”嘉善商務局招商服務中心主任錢家承說。
麵對複雜多變的國內(nei) 外形勢,在消費恢複向好的同時,有效投資對我國經濟回升發揮關(guan) 鍵性作用。
在江蘇連雲(yun) 港石化產(chan) 業(ye) 基地盛虹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內(nei) ,記者看到,工程車輛川流不息、施工現場熱火朝天,一個(ge) 新興(xing) 廠區已初具規模。
一季度,江蘇大項目投資支撐有力,10億(yi) 元以上在建項目2802個(ge) ,比去年同期增加344個(ge) ,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1.4%;安徽固定資產(chan) 投資在較高基數上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製造業(ye) 投資、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分別高於(yu) 投資整體(ti) 增速10.4、13.6個(ge) 百分點。
除了擴大內(nei) 需加力提效,新動能加速蓄勢正在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上海外高橋海通汽車碼頭,是全國最大的汽車滾裝碼頭之一,擁有可同時停放3萬(wan) 輛汽車的專(zhuan) 用堆場。“最繁忙的時候,一下子會(hui) 來一兩(liang) 百台運輸車,近兩(liang) 千輛的出口汽車紮堆。即使這麽(me) 大的堆場,也有些招架不住。”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舸對記者說,去年從(cong) 外高橋海通汽車碼頭出口的汽車超過100萬(wan) 輛,今年以來繼續保持較快增速。
長三角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外貿重鎮。今年全國各地一季度外貿數據顯示,長三角共有上海、蘇州、寧波、杭州、金華、無錫、南京等7座城市挺進全國外貿“20強”榜單。
其中,上海外貿進出口規模創曆史同期新高,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chan) 品出口強勁增長,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98.2%、2.2倍和57.3%;浙江金華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上升11.3%,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均高於(yu) 浙江全省。
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yu) 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表示,長三角稟賦優(you) 越、基礎雄厚,依托自身在新消費、新賽道、新產(chan) 業(ye) 的優(you) 勢釋放發展潛力,打破行政與(yu) 區域壁壘,提升資源的高效配置整合,通過產(chan) 業(ye) 協同與(yu) 能級提升做大經濟規模,今年後三季度有望保持良好勢頭,實現持續增長。
長三角一體(ti) 化:努力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jin) 要提供優(you) 質產(chan) 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
2020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對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提出殷切期望。
投資約10億(yi) 歐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與(yu) 采購中心——今年4月,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宣布了這一消息。
根據計劃,新公司將引入中國本土供應商的先進技術,提升大眾(zhong) 安徽、上汽大眾(zhong) 、一汽大眾(zhong) 等合資企業(ye) 在研發中的協同效應。
立足一地,輻射長三角乃至全國,已經成為(wei) 很多中外企業(ye) 在三省一市投資布局時的自覺選擇。
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助力火箭的高壓氣瓶、幫助救援的外骨骼機器人、呼吸機使用的傳(chuan) 感芯片……走進南京江北新區的江蘇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各種高精尖技術應用令人目不暇接。
作為(wei) 江蘇科技體(ti) 製改革的“試驗田”,江蘇省產(chan) 研院不僅(jin) 服務於(yu) 江蘇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還充分對接長三角區域的需求。近年來,與(yu) 260餘(yu) 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ye) 建立聯合創新中心,對接達成企業(ye) 技術合作400餘(yu) 項;建設72家專(zhuan) 業(ye) 研究所,轉移轉化技術成果7000餘(yu) 項。
既謀劃長遠,又幹在當下。
長三角是全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三省一市攜起手來,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ti) 經濟結合,為(wei)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提供關(guan) 鍵支撐。
“最近一家上海企業(ye) 提出精密測量方麵的技術需求,我們(men) 幫忙對接到蘇州一個(ge) 研究所,雙方已形成合同科研項目。”江蘇省產(chan) 研院副院長郜軍(jun) 說,該機構以研發為(wei) 產(chan) 業(ye) 、技術為(wei) 商品,架起實驗室與(yu) 生產(chan) 線之間的橋梁,促進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長三角科創共同體(ti) 。
全麵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於(yu) 實現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為(wei) 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5月的寧波舟山港,巨輪進出,一派忙碌景象。
作為(wei) 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的關(guan) 鍵一環,寧波舟山港連續14年成為(wei) 世界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今年一季度完成貨物吞吐量3.31億(yi) 噸,同比增長9.14%。
“我們(men) 將立足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與(yu) 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黃金地理位置,持續擴大開放,為(wei) 暢通雙循環,服務新發展格局做出更多貢獻。”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委員、副總經理任小波說。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一張醒目的寬大屏幕上,企業(ye) 能耗數據、碳排放信息實時展示,綠電、儲(chu) 能係統、空壓機節能情況一目了然……合肥市長豐(feng) 縣下塘鎮,安徽首個(ge) 基於(yu) 工業(ye) 園區的“能碳雙控”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上月已正式上線,如今正晝夜不停“盯”著工業(ye) 園區的能耗與(yu) 碳排放。
森林覆蓋率近75%,數十公裏的綠道貫穿其中,還有3.5公裏的濕地水上線路,可滿足全年齡段活動需求……上海市正在規劃建設“北蔡楔形綠地”這個(ge) 浦東(dong) 新區最大的“城市森林”。寸土寸金的上海共規劃10片楔形綠地,嵌入中心城區,打造市民親(qin) 近自然、休閑遊憩的綠色空間。
碧水共藍天一色。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生態環境聯保共治駛進快車道,綠色美麗(li) 的長三角呼之欲出。
厚植民生福祉:建設美好江南
橫跨上海江蘇的元蕩慢行橋下,碧波蕩漾、魚翔淺底,兩(liang) 岸“生態走廊”徐徐展開岸綠景美的江南水鄉(xiang) 畫卷。滬蘇兩(liang) 地一體(ti) 治理、共同打造的元蕩生態岸線全長23公裏,今年將全線貫通。
步行橋、公路橋、高鐵橋……一座座橋梁不斷拉近長三角的時空距離。從(cong) 以往“跨天大巴出行”,到如今“當天公交往返”,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共啟用8條區域公交線路,連通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浙江嘉善,已累計發送旅客超220萬(wan) 人次,居民遊客出行更加便捷。
高鐵覆蓋滬蘇浙皖95%的設區市;33個(ge) 省際高速公路接口大幅減少通行時間;累計發行第三代社保卡超4000萬(wan) 張,可在長三角全部設區市乘坐公共交通……
優(you) 化後的三省一市“異地同城”,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ti) 驗、社會(hui) 保障、醫療衛生、金融服務等領域,實現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紅燒肉、清炒時蔬、清蒸小黃魚、麻婆豆腐……臨(lin) 近中午,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街道的眾(zhong) 樂(le) 山社區食堂內(nei) 老人們(men) 排起了隊。社區食堂負責人表示,自2022年12月營業(ye) 以來,已有近1500名老人在這裏辦了會(hui) 員卡。
為(wei) 解決(jue) 高齡老人“吃飯難”,徐匯區大力建設集養(yang) 老、醫療、文體(ti) 等為(wei) 一體(ti) 的“生活盒子”,步行15分鍾內(nei) 可達。社區食堂就是“生活盒子”裏最受歡迎的服務之一。
15分鍾的時間尺度,體(ti) 現著城市治理溫度和美好生活刻度。當前,長三角各地正大力打造一刻鍾便民生活圈、15分鍾醫保服務圈等,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供給。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沿蜿蜒盤旋的鄉(xiang) 村小道行走,仿若來到一片花的海洋,一幢幢造型別致的小樓掩映叢(cong) 中。在浙江紹興(xing) 棠棣村萬(wan) 畝(mu) 花木基地,全村98%的勞動力從(cong) 事花木生產(chan) 與(yu) 經營,吃起了“生態飯”。
“依托花木產(chan) 業(ye) 優(you) 勢,2022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超800萬(wan) 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2萬(wan) 元。”棠棣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劉建明說,全麵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動能,在推進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邁出有力步伐,讓廣大群眾(zhong) 切實享受發展成果。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
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引領下,襟江帶海的長三角奮楫揚帆,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參與(yu) 記者:齊中熙、鄒多為(wei) 、何欣榮、陳剛、商意盈、馬姝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