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頭觀瀾|“未來之城”正在走來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5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深入雄安新區的高鐵站、社區、建設工地等,就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進行調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yu)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ju) 。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穩紮穩打,善作善成,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jue) 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決(jue) 策、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傾(qing) 注了大量心血,為(wei)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領航指路、把脈定向。
6年多來,雄安新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2000多個(ge) 日夜,一座未來之城,萌芽、破土、生長,闊步向我們(men) 走來。
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內(nei) ,展板上的“1+4+N”規劃體(ti) 係吸引參觀者目光。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堅持“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不要留曆史遺憾”。先後有60多位院士、國內(nei) 外200多個(ge) 團隊、3500多名專(zhuan) 家和技術人員參與(yu) 新區規劃體(ti) 係編製;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為(wei) 統領,形成了雄安新區總體(ti) 規劃、起步區控製性規劃、啟動區控製性詳細規劃、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4個(ge) 基礎性規劃及20多個(ge) 專(zhuan) 項規劃。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內(nei) 的規劃展示中心一角(2019年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謀定”之後的雄安新區,建設發展全麵提速。2019年,實現以規劃為(wei) 重點向以建設為(wei) 中心的重大轉變;2020年,進入大規模建設新階段;2021年開始,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
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雄安新區設立6年多來,累計完成投資5400多億(yi) 元,總開發麵積覆蓋約120平方公裏,36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中央企業(ye) 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150多家。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中國中化總部基地項目施工現場,幾十根鋼結構柱已經豎起,八角形的造型輪廓初顯。這座采用白洋澱“金蘆葦”設計理念的大樓,寓意生生不息、繁茂生長。
位於(yu) 雄安新區啟動區的中國中化雄安總部001大廈項目現場(2023年5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dong) 攝
首家注冊(ce) 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ye)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雄安新區總部大樓項目主體(ti) 結構已進入二次結構施工階段,預計今年底竣工;中國華能總部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國礦產(chan) 資源集團已確定選址……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工人在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雄安新區總部施工現場作業(ye) (2023年3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dong) 攝
目前已經建成的雄安重點居住片區,1500棟住宅陸續投入使用,約12萬(wan) 群眾(zhong) 喜遷新居,學校、醫院、超市、公園、養(yang) 老驛站等配套設施齊全,“15分鍾生活圈”加快形成。
雄安新區容西片區雲(yun) 溪小學的學生在操場上做操(2023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近日,雄安新區發放首張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牌照,標誌著雄安新區自動駕駛功能測試示範工作正在向深度拓展。
智能網聯巴士901線測試車在河北雄安新區容東(dong) 片區道路上行駛(2023年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智慧交通,是雄安打造智慧城市的縮影。目前容東(dong) 片區153公裏數字道路已投運,雄安新區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等方麵形成一批智能交通技術示範應用成果。
擘畫千年大計,“千年秀林”是秀美的起筆。2017年11月,雄安新區啟動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項目,“千年秀林”工程正式拉開大幕。如今,這裏已累計造林47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大幅提高到34%,“300米進公園、1公裏進林帶、3公裏進森林”正逐漸成為(wei) 現實。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的重要價(jia) 值體(ti) 現。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澱經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係統性生態治理,水質從(cong) 劣V類大幅提升至Ⅲ類標準,野生鳥類已達252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46種。
雄安新區白洋澱景區(2023年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先地下、後地上,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要理念。按照“安全韌性、係統協調、創新智能”的建設要求,新區規劃建設係統網絡化、空間彈性化、運行智能化的地下綜合管廊約380公裏。
工作人員在雄安新區容東(dong) 片區地下綜合管廊監控室工作(2023年3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dong) 攝
今天的雄安新區,城市雛形已經顯現:環城市外圍道路、內(nei) 部骨幹路網、城市生態廊道和水係構成的城建“四大體(ti) 係”基本形成,地上、地下、雲(yun) 上“三座城”同步推進,綜合承載力、自我發展力全麵提升。
雄安,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來之城”正闊步走來。
記者:張濤、曹國廠、高博、杜一方
動圖製作:牟宇、朱旭東(dong)
視覺 | 編輯:張愛芳、王秋韻
新華社國內(nei) 部、新華社河北分社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