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配“新顏”:文化創新賡續“周秦漢唐”千年文脈
中新網西安5月14日電 (楊英琦)從(cong) “詩詞長街”到“盛唐密盒”,自今年春節起,古都西安持續“高溫”。這座城市似乎總有新花樣,反複更新、“出圈”,引人注目。
孫悟空是什麽(me) 品種的猴?魏武帝曹操的小名叫什麽(me) ?薑太公在哪釣魚……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互動式節目“盛唐密盒”引來各地遊客爭(zheng) 相“答題”。走進遊客間的演員、曆史文化資源的趣味“活化”,無不打造出當地文旅最新的“頂流IP”。
“以往在旅遊景點,遊客多以遠觀為(wei) 主,但如今在西安,我能夠充分參與(yu) 其中,曆史在這裏變得觸手可及。”成都遊客賈紅梅身著漢服,在“長安十二時辰”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街區流連忘返的她,與(yu) “玄奘”“楊貴肥”對詩互動,並為(wei) 這種“穿越式”的體(ti) 驗而著迷。
今年“五一”假期,西安共接待遊客1330.51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7.46億(yi) 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2019年分別增長19.23%、29.59%。攜程發布的《2023年五一出遊數據報告》顯示,西安成為(wei) 全國熱門旅遊目的地十大城市之一。
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大雁塔、城牆……近年來,盡管已經自帶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西安仍不斷探索更多的城市文化“打開方式”,在千年古都文化、曆史與(yu) 地方特色的基礎上持續深耕,“老景”穿“新衣”不僅(jin) 使城市文化“保鮮”,也令遊客感到“常來常新”。
不論是“真人不倒翁”“李白對唐詩”等“網紅”項目,還是充滿盛唐風韻的歌舞表演,在西安曲江文旅股份演藝管理中心總經理蘇卉看來,這種沉浸式的旅遊體(ti) 驗不僅(jin) 讓遊客獲得了參與(yu) 感,更給城市旅遊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城市的魅力不僅(jin) 在景區,更在社區。“城牆邊、街巷裏,隨處可聞的秦腔吼出了西安的聲音。”在全國首個(ge) 以秦腔藝術為(wei) 核心的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慕名而來的天津遊客李響直言,“秦聲秦韻”是這座古都獨具特色的標簽。
建成短短數年,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就憑其融合秦腔藝術展演、博物館展示、戲曲教育傳(chuan) 承等為(wei) 一體(ti) 的特色,吸引各地遊客前往“打卡”,此處也成為(wei) 西安魅力的重要展示窗口和城市“新名片”。
為(wei) 讓古老藝術煥發新生,西安以“秦腔是最古老的搖滾”為(wei) 突破點,邀請搖滾歌手參與(yu) 創作,並運用現代動漫製作技術和表現手法,以“動漫+搖滾+秦腔”的互聯網傳(chuan) 播新思路,推出了虛擬推薦官“秦筱雅”。
從(cong) 西安城牆“盛唐天團”的數字藏品到“秦筱雅”,古都文化IP的打造離不開數字科技的“加持”。古今結合、跨界混搭,西安數字科技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碰撞、融合的嚐試,不僅(jin) 將遊人從(cong) 線上吸引至線下,更引起了時下年輕人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共鳴。
沉浸式體(ti) 驗亮點突出、多元業(ye) 態融合出圈、數字賦能文旅創新……西安,正通過對文化IP的深度挖掘和時尚創新的表現方式,不斷激活古都文化的深厚底蘊。據悉,今年西安不僅(jin) 將舉(ju) 辦係列文化活動、體(ti) 育賽事和國際交流活動,還將策劃推出文旅體(ti) 驗季,並以數字賦能,深耕“文旅+”新業(ye) 態,在提升城市“西引力”之路上繼續前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