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南京大學:矢誌不渝弘揚留學報國傳統

發布時間:2023-05-18 16: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俊 張浩然

  初夏時節的江淮大地,草木蔥蘢、生意盎然。漫步在南京大學校園,道路兩(liang) 旁“再創佳績,爭(zheng) 做表率”“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的道旗格外醒目。此情此景,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談哲敏的思緒仿佛又回到一年前那個(ge) 令人難忘的日子。

  2022年5月18日,在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字字鏗鏘,句句回響,讓全體(ti) 南大人倍受鼓舞、倍感振奮。

  歲月流轉,華章日新。一年來,南大人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wei) 自覺追求,在全麵學習(xi) 、全麵貫徹、全麵落實重要回信精神上持續發力,激蕩起不斷升騰的奮進力量,紮根中國大地、熔鑄南大風格,努力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

  全麵學習(xi) 感悟真理

  南京大學通過舉(ju) 辦內(nei) 涵豐(feng) 富、形式多樣的特色學習(xi) 活動,持續引領師生員工長懷報國之心、永秉報國之誌。從(cong) 留學報國成果展、報告會(hui) 、研修班,到20多場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專(zhuan) 題座談;從(cong) “弘揚報國傳(chuan) 統 擔當強國使命”信仰公開課,到100餘(yu) 場示範性主題團日、1700餘(yu) 次基層團支部專(zhuan) 題學習(xi) ,讓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成為(wei) 全體(ti) 南大人實實在在的誌向追求。

  今年2月19日,南京大學與(yu) 歐美同學會(hui) (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hui) )共同主辦“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譜寫(xie) 留學報國新時代華章”主題論壇,吸引線上線下300萬(wan) 人次持續關(guan) 注收看。論壇發布《奮進新征程留學報國倡議》,號召廣大留學人員“行動起來,共同弘揚留學報國光榮傳(chuan) 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曆史征程中實現自身價(jia) 值,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讀懂中華民族”,在社會(hui) 各界產(chan) 生熱烈反響和強烈共鳴。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薪火相傳(chuan) ,生生不息。

  南京大學地理與(yu) 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張學良是“李四光留學報國精神宣講團”的一員,從(cong) 今年3月18日起,他與(yu) 來自學校各學科的近40名青年教師分赴全國各地30餘(yu) 所重點中學,開展60餘(yu) 場宣講活動。“在宣講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李四光等老一輩科學家‘一生襟抱為(wei) 國開’的崇高精神品格,深刻認識了地理學科的家國情懷和經世致用的學科特征,更加堅定了永攀高峰、科教報國的信念追求。”張學良說。

  再過不久,由南大學子擔綱主創的《千流歸海——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青春紀實》即將出版。這幾天,團隊負責人、法學院2022級碩士生彭睿智正和小夥(huo) 伴一起全力衝(chong) 刺付印前最後的校對工作。他激動地說:“從(cong) 策劃立項、尋訪調研,到匯編成稿,前後曆時近一年,凝結了團隊30餘(yu) 位同學的心血和汗水。”

  奮進行動 釋放動能

  關(guan) 懷催人奮進,囑托指引前行。

  “如何破解國家對科學技術日益迫切的需求和南大供給能力不足這一矛盾?”這是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譚鐵牛縈繞心中、擺在案頭、決(jue) 心答好的關(guan) 鍵問題。

  必須解放思想、集思廣益,問計於(yu) 師生、問策於(yu) 基層。

  2022年10月起,在學校黨(dang) 委統一部署下,全校上下啟動開展“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第一個(ge) 南大’”大討論,營造了“講真話、道實情、建諍言、獻良策”的良好氛圍。不到兩(liang) 個(ge) 月,全校組織各級各類相關(guan) 調研、座談會(hui) 共計1112場,從(cong) 院士、資深學者到青年教師,從(cong) 本科一年級新生到年逾九旬的離休幹部,乃至海內(nei) 外的廣大校友,覆蓋麵超2.5萬(wan) 人次。通過大討論匯總梳理的書(shu) 麵意見建議共計756條,從(cong) 關(guan) 心南大發展的“急難愁盼”開始,走向南大如何以自身發展回應國家的“急難愁盼”。

  學校黨(dang) 委常務副書(shu) 記楊忠表示,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是高校的主責主業(ye) ,南京大學始終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注重以德為(wei) 先、以能為(wei) 重、以適為(wei) 基,在構建體(ti) 係、集聚資源、營造生態方麵用勁發力,不斷提升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高校必須始終牢記的“國之大者”。

  5月4日,南京大學第一份紙質版“敦行成績單”在仙林校區被打印出來。這份成績單的特殊之處在於(yu) ,它記錄的不是學生各門專(zhuan) 業(ye) 課程的得分,而是在校期間參加德智體(ti) 美勞“五育”項目的情況,包括項目概要、評價(jia) 信息等。

  “取名‘敦行’源自南京大學‘誠樸雄偉(wei) 、勵學敦行’的校訓精神,同時也是勉勵同學們(men) 既要篤誌勵學,也要躬身實踐,在‘第二課堂’的實踐鍛煉中全方位提升綜合能力,實現全麵發展。”深度參與(yu) 成績單策劃設計的學校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科研攻關(guan) 狠抓落實

  在南京大學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實驗室主任呂建正在與(yu) 團隊商討科研進展。“基礎研究方麵,南大有著深厚積澱和先行優(you) 勢!”呂建欣慰地說,“近年來我們(men) 深化以基礎研究為(wei) 根,向創造技術、成果轉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體(ti) 原創驅動式科研新範式,取得了諸多標誌性成果、突破性進展。”

  15項原創性成果發表於(yu) 《自然》《科學》雜誌正刊,位居全國高校第4,其中留學歸國人員牽頭8項;反映高校基礎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數排名創曆史新高,位列全球第6、中國高校第2;常溫超導研究有力證偽(wei) 了某國外團隊宣稱的技術突破;新型“原子樂(le) 高”量子模擬器研究為(wei) 未來開發固體(ti) 量子模擬器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wei) 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和文化傳(chuan) 承創新的重鎮,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南京大學自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加強區域國別、民族邊疆、曆史考古和國家安全學等領域研究和高端人才引進,成立國際關(guan) 係學院、中共黨(dang) 史黨(dang) 建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院等新平台,建言資政能力顯著提升,為(wei)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生逢偉(wei) 大時代,是新時代南大人之幸;不負偉(wei) 大時代,是新時代南大人之責。”譚鐵牛說,下一步,南京大學將立足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瞄準“卡脖子”難題,加強主動謀劃和前瞻布局,聚焦關(guan) 鍵領域建設大平台、組建大團隊,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推動學校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的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貢獻更加凸顯,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