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網評論員:遏製天價彩禮當成常態見長效

發布時間:2023-05-18 16:06: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農(nong) 民日報整版聚焦:一場與(yu) 高價(jia) 彩禮的博弈

  光明網評論員:在中央與(yu) 地方陸續出台治理措施的大背景下,遏製高價(jia) 彩禮這場硬仗打得如何?

  近日,《農(nong) 民日報》用整版聚焦農(nong) 村高彩禮問題,深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以點帶麵對彩禮限高令與(yu) 治理現狀進行梳理。記者調研發現,群眾(zhong) 的彩禮意識根深蒂固,反對之聲集中在高價(jia) 彩禮上。支持彩禮為(wei) 3萬(wan) 元以下的被調查對象,僅(jin) 占21.51%;支持彩禮為(wei) 3萬(wan) 元至5萬(wan) 元的,占50.63%;支持彩禮為(wei) 5萬(wan) 元至8萬(wan) 元的,占15.21%;支持彩禮為(wei) 8萬(wan) 元至10萬(wan) 元的,占10.14%;支持彩禮為(wei) 10萬(wan) 元以上的,占2.51%。

  彩禮由何而來?彩禮是中國傳(chuan) 統婚俗的重要組成,也是傳(chuan) 統婚姻締結的重要環節。據史書(shu) 記載,完整的婚姻禮儀(yi) 分為(wei) 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qin) 迎六個(ge) 步驟,其中“納征”就是男方送聘禮至女方家。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彩禮本身是一種強化約定的保障手段,有著多重含義(yi) 。首先是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男性占據婚姻主導權,作為(wei) 弱勢方的女性家庭要求男方給予婚姻締結一定的物質保障;其次是彩禮作為(wei) 試金石,以彩禮看人品、保婚姻的想法在一部分家庭中存在,“在彩禮上摳摳搜搜的男方家庭精於(yu) 算計,不能嫁”;再次是儀(yi) 式感,將女性價(jia) 值物化的思維根深蒂固。

  雖然彩禮的存在有著其深厚的曆史、社會(hui) 、文化因素,但是高價(jia) 彩禮卻是彩禮的異化現象,其產(chan) 生既與(yu) 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相關(guan) ,也與(yu) 我國鄉(xiang) 村人口結構不平衡有關(guan) ,更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地區存在的互相攀比不良風俗在婚姻上的具象化。與(yu) 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相關(guan) ,是因為(wei) 很多年輕人出於(yu) 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女方在確立婚姻關(guan) 係的過程中常常以城市生活成本為(wei) 參照來計算彩禮,導致彩禮數目節節攀升。與(yu) 農(nong) 村人口結構不平衡有關(guan) ,是因為(wei) 男多女少的出生比例與(yu) 適婚農(nong) 村女性向城市流動的社會(hui) 現實。攀比現象更容易理解,正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的“同村其他人家的女子結婚,要10萬(wan) 彩禮。我家娃娃長得俊多了,要十萬(wan) 零八千,一點都不過分。”這是眾(zhong) 多女方家長的真實心理。

  因為(wei) 農(nong) 村彩禮水漲船高導致的農(nong) 村民俗文化庸俗化、農(nong) 村婚姻關(guan) 係貨幣化、代際關(guan) 係功利化等問題,不僅(jin) 使得不良社會(hui) 風氣蔓延,增加了農(nong) 村返貧致貧的風險,還為(wei) 年輕人的婚姻和睦埋下隔閡的種子。

  目前,頂層設計對高價(jia) 彩禮的治理,發力點在於(yu) 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xi) ,構建新型婚育文化之上,原因在於(yu) 部分地區屢屢出現高價(jia) 彩禮的現象,引發大量社會(hui) 糾紛,影響社會(hui) 和諧。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要求對天價(jia) 彩禮等不良社會(hui) 風氣進行治理,隨後在《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xiang) 風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jue) 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中,都對紮實開展高價(jia) 彩禮專(zhuan) 項治理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提出了要求。

  移風易俗,需要在尊重、傳(chuan) 承傳(chuan) 統風俗習(xi) 慣的基礎上,移“歪風”,易“低俗”,目的是讓大家更幸福地生活。對“歪風低俗”的剝離過程必然是一個(ge) 文化涵化的過程,在產(chan) 生共鳴的基礎上使不同社會(hui) 背景的人在觀念上趨於(yu) 一致,構建人們(men) 關(guan) 於(yu) 社會(hui) 現實的共同印象。這個(ge) 過程必然持續且漫長,正如脫貧首先是物質生活上的脫貧,然後才能慢慢地轉變為(wei) 生活方式的變化。

  移風易俗,是做人心的工作,要說通做實,不能簡單以一紙行政命令行事。在這個(ge) 過程中,要有農(nong) 村養(yang) 老體(ti) 係的進一步建設與(yu) 完善,要有黨(dang) 員幹部、公職人員的以身作則、帶頭落實,要有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更要有宣傳(chuan) 落實的工作技巧。唯有以複雜手段應對複雜問題,成常態見長效,樹立新的榮辱觀,遏製高價(jia) 彩禮才能落到實處。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