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友誼 推進合作(中國—中亞峰會)
中亞(ya) 地區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範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一個(ge) 個(ge) 合作項目在中亞(ya) 國家落地生根,增進了人民福祉,促進了民心相通,推動中國同中亞(ya) 關(guan) 係不斷邁上新台階。
友誼之音持續回響
本報記者 曲 頌
初夏,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綠意蔥蘢,環繞城市的雪山與(yu) 晴朗的藍天相互映襯。整潔的街道上,時常能見到中國元素和中國遊客。80多年前,中國著名音樂(le) 家冼星海和當地音樂(le) 家拜卡達莫夫的友誼佳話就發生在這座城市。
1940年5月,冼星海化名“黃訓”前往莫斯科製作紀錄片《延安與(yu) 八路軍(jun) 》。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zheng) 爆發導致影片製作中斷,冼星海回國之路也因此受阻。輾轉流離中,冼星海於(yu) 1942年底來到了阿拉木圖。舉(ju) 目無親(qin) 、貧病交加之時,冼星海偶遇拜卡達莫夫和家人,他們(men) 向冼星海提供了無私的幫助。正是在這段時間裏,冼星海創作出《滿江紅》《中國狂想曲》等作品,並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跡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
為(wei) 紀念這段友誼,2019年,中哈兩(liang) 國合拍的第一部電影《音樂(le) 家》成功上映。影片在上海電影節、巴西裏約熱內(nei) 盧電影節等國際平台收獲多個(ge) 獎項,感動和溫暖著銀幕前的觀眾(zhong) 。拜卡達莫夫的外甥女卡拉姆卡斯·阿裏蘭(lan) 諾娃小時候曾見過冼星海,她也參與(yu) 了劇本的修改。電影上映後,她還來到中國,見到了冼星海的女兒(er) 冼妮娜。
電影《音樂(le) 家》的哈方製作人誇尼什·阿赫梅托夫介紹,《音樂(le) 家》已在哈薩克斯坦電視頻道上播放過許多次,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看後無不感動落淚,他為(wei) 能夠參與(yu) 這一哈中合作項目、挖掘並呈現那段曆史感到非常自豪,“我希望能夠繼續通過藝術形式增進哈中兩(liang) 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深化兩(liang) 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如今,阿拉木圖有兩(liang) 條相鄰的平行街道,一條叫冼星海大街,一條叫拜卡達莫夫大街,兩(liang) 位好友在這裏仍可以日夜守望相伴。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當地年輕人,他們(men) 大都知道這段故事、看過這部電影。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如今,哈薩克斯坦已經建有5所孔子學院,每年完成中文培訓3000餘(yu) 人,中哈兩(liang) 國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開展。兩(liang) 位音樂(le) 家奏響的友誼之音,正在兩(liang) 國民眾(zhong) 心中持續回響。
清清渠水澆灌美好生活
本報記者 白紫微
“灌溉係統改造後,我們(men) 種的杏子和蘋果等水果都大豐(feng) 收,去年的收成比以前好多了。就算降雨量不多,新修建的灌溉渠也能保障耕地用水。”看著自家地窖裏裝得滿滿的杏子和蘋果,吉爾吉斯斯坦巴特肯州居民卡布高興(xing) 地說。
巴特肯州屬於(yu) 溫帶大陸性氣候,常年幹旱少雨。嚴(yan) 重缺水始終是困擾當地農(nong) 牧民的難題。2018年5月,在中吉兩(liang) 國政府間援助協議框架下,中國援吉爾吉斯斯坦灌溉係統改造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由中國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工程分公司承建,包括對原有的1、2、3號灌區引水樞紐、幹渠、農(nong) 田灌溉網絡和附屬設施的新建、維修和改擴建工程,總長約87公裏。1號灌區位於(yu) 巴特肯州巴特肯區,2號、3號灌區分別位於(yu) 伊塞克湖州伊塞克湖區和通伊區。
曆經兩(liang) 年半,在不影響當地灌溉、用水的前提下,項目部利用冬季停水期將1號灌區12.4公裏的舊渠全部改造完畢,並將主渠延伸了4公裏,新建約24公裏的7條支渠,為(wei) 巴特肯州增加約1200公頃的灌溉麵積;2號灌區則改造解決(jue) 了堤壩滲水現象,為(wei) 伊塞克湖區增加約330公頃灌溉麵積;3號灌區為(wei) 項目主營地,改造工程為(wei) 當地增加516公頃的灌溉麵積。2021年11月,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在改造灌溉係統的同時,中方項目部還為(wei) 當地增建了滴灌技術工程,在以往的荒地上大麵積種植蘋果、石榴、櫻桃等水果,並利用當地溫差大、日光足等氣候條件,助力培育地方特色水果。
引來清渠水,荒地變良田。作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的生動樣板,灌溉係統改造項目有效解決(jue) 了當地兩(liang) 萬(wan) 多民眾(zhong) 用水困難等問題,促進了當地種植業(ye) 和畜牧業(ye) 發展。
卡布的家就在1號灌區渠尾附近,農(nong) 牧業(ye) 收入是他家的主要經濟來源。舊渠啟動擴建重修期間,卡布應聘到項目上工作。項目完工後,他又回家幹起老本行,“項目建設結束了,但給我們(men) 帶來的好處源源不斷。現在我家有25頭牛、25隻羊,還有18公頃多的耕地和果園,在家務農(nong) 收入不比在外務工低,還可以照顧老人。可以說,我們(men) 的日子是越過越好!”卡布說。
高原上修建惠民路
本報記者 謝亞(ya) 宏
汽車行駛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至南部城市丹加拉的道路上,一場不期而遇的小雨讓山巒變得更加青翠。司機蘇合羅布一邊向記者介紹當地情況,一邊打趣地說,以前開車走在這條路上,司機們(men) 可沒心情欣賞沿途景色,“那時路況很差,遇到雨天更是危險。感謝中國朋友讓公路大變樣,我們(men) 現在可以更加安全便捷地往返兩(liang) 地。”
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改擴建的中塔公路,是連接中國和塔吉克斯坦的唯一公路。從(cong) 杜尚別一直延伸至兩(liang) 國邊境闊勒買(mai) —卡拉蘇口岸,公路與(yu) 中國的喀喇昆侖(lun) 公路相連接,全長超過1000公裏,對於(yu) 塔吉克斯坦的物流運輸、對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yi) 。2014年,全長約150公裏的中塔公路一期杜尚別至丹加拉路段改造正式完工,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滿足了沿線居民的交通需求。
中國路橋塔吉克斯坦辦事處副總經理支彬介紹,中塔公路全段均采用中國技術標準,當地山地較多、地形複雜,在設計中還特別考慮了抗震、隧道防滲水等因素。為(wei) 表彰中國建設者的努力,塔方授予路橋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友誼勳章”。授勳儀(yi) 式上,塔總統拉赫蒙高度讚揚中方為(wei) 完善塔基礎設施作出的巨大貢獻。
去年6月,中塔公路二期工程啟動。二期路段總長約92.3公裏,其中包括5公裏隧道和16座橋梁。二期項目位於(yu) 基礎設施薄弱的帕米爾高原,多處地段存在泥石流和山體(ti) 塌方危險,各類自然災害每年都會(hui) 造成道路中斷1個(ge) 月以上。為(wei) 了更好地完成項目建設,中方建設者針對隧道岩層脆弱等特點,在開挖爆破前後對圍岩進行加固。目前,項目進展順利,預計於(yu) 2026年年中正式通車。
尚姆斯·納茲(zi) 力是塔吉克斯坦資深道路工程師,如今,他正與(yu) 中方同事一起參與(yu) 中塔公路二期項目的建設。納茲(zi) 力表示,塔吉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視這一項目,把它列入國家重點發展規劃。“二期項目完成後,塔中之間的物流時間將進一步縮短,運輸效率也將提高,真正惠及沿線居民。到時候,我一定開車去體(ti) 驗一把!”
大漠深處打造民心工程
本報記者 王驍波
土庫曼斯坦深居內(nei) 陸,大部分國土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被當地人譽為(wei) 土庫曼斯坦“對外開放合作典範”的阿姆河天然氣項目,就建在浩瀚的卡拉庫姆沙漠腹地。
阿姆河天然氣項目是中國—中亞(ya) 天然氣管道的主供氣源之一,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承建,於(yu) 2008年開工建設,一期工程於(yu) 2009年底通氣,二期工程於(yu) 2014年建成。此後,項目又新建B區東(dong) 、西部氣田,分別於(yu) 2019年和2022年投產(chan) 。目前,阿姆河天然氣項目年產(chan) 量超百億(yi) 立方米,高峰產(chan) 量4100萬(wan) 立方米/天。項目為(wei) 土庫曼斯坦創造了2萬(wan) 多個(ge) 直接就業(ye) 機會(hui) ,累計選派土方員工赴華培訓實習(xi) 6300人次,百餘(yu) 名土方員工已走上企業(ye) 中層以上管理和技術崗位。
阿姆河天然氣項目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能源合作項目之一。項目建設中,中土兩(liang) 國建設者克服高溫、高壓、高含硫等眾(zhong) 多困難,打造出技術先進、運營高效、管理完善的大型氣田,為(wei) 推動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出口、帶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阿姆河項目現在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國際合作項目。”阿姆河項目當地員工、公司發展計劃部經理助理尼亞(ya) 斯說,在阿姆河項目公司的工作讓他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技能、收獲了友誼,並從(cong) 一名大學畢業(ye) 生一步步成長為(wei) 管理者。“土中天然氣合作加深了兩(liang) 國人民傳(chuan) 統友誼,為(wei) 土庫曼斯坦創造了新的就業(ye) 機會(hui) ,提高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
“阿姆河項目公司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辦了不少實事。”尼亞(ya) 斯介紹,附近的米幹村此前飲用水嚴(yan) 重缺乏,項目公司了解到這個(ge) 情況後,幫助該村修建了一家水廠,一次性解決(jue) 了5000多名當地居民的飲水問題。此外,公司每年都會(hui) 資助當地優(you) 秀高中畢業(ye) 生到中國讀大學。“曾有一位50多歲的大叔激動地拉著我,感謝項目公司幫他兒(er) 子實現了出國留學的夢想。這位大叔說,希望兒(er) 子學成歸來後,能為(wei) 土中合作貢獻力量。”尼亞(ya) 斯說。
醫藥合作造福當地民眾(zhong)
本報記者 謝亞(ya) 宏
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的中國科學院中亞(ya) 藥物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中烏(wu) 兩(liang) 國科研人員正在操作儀(yi) 器,對當地草藥進行中試提取實驗。身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隻需簡單按幾個(ge) 鍵,就設置好了物料比、溫度、時間等參數,不一會(hui) 兒(er) 就得到了標準提取物。研發中心成果轉化基地烏(wu) 方負責人薩多別克·阿卜杜巴基耶夫告訴記者,這裏已成為(wei) 烏(wu) 目前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原料藥生產(chan) 示範基地,對推動該國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2013年,研發中心啟動建設,依托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和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在中亞(ya) 多國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究範圍涵蓋天然藥物、生物藥、中醫藥等諸多領域。目前,研發中心已在該國建成中烏(wu) 醫藥科技城,一期塔什幹基地占地12畝(mu) ,包含口服製劑GMP中試車間、中醫臨(lin) 床研究基地等。
研製當地緊缺的藥物和實現本地化生產(chan) 是研發中心的工作重點。截至目前,研發中心已研發多款抗病毒和治療丙肝的藥物,並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注冊(ce) 上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研發中心的多款抗病毒藥物獲得烏(wu) 茲(zi) 別克斯坦應急審批並得以臨(lin) 床應用,且價(jia) 格相較其他新冠藥物大幅降低,有力支持了烏(wu) 抗疫進程。
邀請中亞(ya) 國家專(zhuan) 家來華進行長期交流和訪問;培養(yang) 中亞(ya) 國家留學生60餘(yu) 名,其中多人畢業(ye) 回國後活躍在藥物研發一線;與(yu) 當地機構合作,多次舉(ju) 辦藥物研發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成立多年來,研發中心推動了中亞(ya) 地區藥物研發水平不斷提升。
去年8月,研發中心在烏(wu) 中部城市納沃伊啟動原料藥中試技術平台建設,建成後將填補中亞(ya) 地區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科學院植物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夏滿蘇爾·薩格杜拉耶夫表示,烏(wu) 中兩(liang) 國在生物醫藥領域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未來,希望能繼續發揮雙方優(you) 勢,推動中國技術和產(chan) 品在烏(wu) 和中亞(ya) 其他國家進行轉移轉化,造福當地民眾(zh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