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讓村民住進詩意和鄉愁裏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一迪)“我們(men) 這套位置好,後麵就是停車場。我奶奶住一樓,角落可以設計個(ge) 廚房,還可以放個(ge) 大的餐桌。二樓很寬敞,還有空間可以隔個(ge) 衣帽間……”近日,江蘇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芙蓉片區周劉家村的村民劉怡一家拿到了一套310平方米的新房,她開始了甜蜜的規劃。
作為(wei) 全國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的先行試點地區,常州市因地製宜,創新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方式,讓百姓從(cong) 居有其屋到樂(le) 有其所。
芙蓉片區位於(yu) 橫山橋鎮東(dong) 部,水網縱橫。“這裏的八方工業(ye) 園建於(yu) 30 年前,曾經帶動周邊快速發展,但企業(ye) 環保、安全等問題突出。而且村裏的房子大都建於(yu) 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少村民有想要翻建改造的想法。”橫山橋鎮鎮長程金介紹, 2019 年,鎮裏啟動宅基地改革建設農(nong) 民集中居住點和村級老舊工業(ye) 園更新改革,重新布局生產(chan) 、生活、生態空間。
其中,芙蓉湖畔雅苑占地用地近300畝(mu) ,規劃建設500餘(yu) 套江南水鄉(xiang) 風格的新農(nong) 居。一期261套新農(nong) 居已竣工交付,建築麵積在200-350 m2之間。此外,公建配套區融入規劃展示、黨(dang) 群服務、鄰裏中心、非遺展示、特色餐飲等業(ye) 態。
與(yu) 芙蓉湖畔雅苑一河之隔的周劉家村是梁家橋村的一個(ge) 自然村落,有220餘(yu) 戶村民。翻建實施前,房屋破舊簡陋,基礎設施落後。
2020年7月,周劉家村6個(ge) 村民小組的村民,推選出6位民意代表,成立農(nong) 房翻建議事會(hui) ,推行“老房補貼+新建獎勵+農(nong) 戶自籌”相結合的宅改政策。六人手頭有一本政府為(wei) 周劉家村算的“小賬”:100平方米宅基地的小戶型新農(nong) 居建築麵積220平方米,140平方米宅基地的大戶型新農(nong) 居建築麵積310平方米。一般情況下,農(nong) 戶隻需承擔約10萬(wan) 元即可住上新房,基礎設施費用則全部由政府承擔。
2021年,周劉家村“水美村落”建設啟動,今年 4 月初,146 戶村民陸續拿到鑰匙,完成驗房。“顯著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和提升農(nong) 戶生活品質同時,實現農(nong) 村土地資源的有效整合,夾雜在村裏的企業(ye) 都搬進了工業(ye) 園,村裏零散地塊則進行規模化種植。”程金說。
抽到121幢102室的劉曉春說,去年,周劉家村一河之隔的芙蓉湖畔雅苑一期交付,吸引網紅和攝影師“打卡”,周劉家村的居民十分羨慕。如今,他們(men) 也住進新居,門前就是美麗(li) 荷塘,詩意、鄉(xiang) 愁一樣不少。
目前,周劉家村正和芙蓉湖畔雅苑開展整體(ti) 規劃,設計打造文化形象IP,打造水利館、大草坪、觀光火車等景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