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引關注,新冠感染高峰又要來了?專家回應
近日,網絡上關(guan) 於(yu) “二陽”的聲音引發關(guan) 注。權威專(zhuan) 家研判認為(wei) ,當前出現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5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昌平實驗室/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在一場學術會(hui) 議上認為(wei) :從(cong) 當前疫情的統計數據看(以北京為(wei) 例),此輪疫情走勢圖較緩和,大概率不會(hui) 出現今年初那樣的疫情形勢。
但他同時強調:“從(cong) 國際數據來看,新冠病毒變異可間歇引發多輪感染高峰,大概5個(ge) 月一次,因此科學研究仍要為(wei) 今冬可能到來的疫情高峰做好應對準備。”
模擬病毒與(yu) 抗體(ti) 的“田忌賽馬”,摸底高峰緣由
之前有BA.5、BF.7,現在又是XBB……為(wei) 什麽(me) 新冠病毒的變異株總能引發一個(ge) 又一個(ge) 感染高峰呢?
“在‘適者生存’的進化壓力下,新冠病毒的進化總是同時錨定兩(liang) 個(ge) 目標。”謝曉亮解釋,一邊要逃逸人體(ti) 中由於(yu) 新冠感染或已經大量存在的中和抗體(ti) ,一邊要保持與(yu) 人細胞受體(ti) 的高效結合,做到這兩(liang) 點的變異株可以在全球流行。
什麽(me) 樣的變化能夠實現這兩(liang) 點呢?北京大學研究員曹雲(yun) 龍和謝曉亮課題組的研究生們(men) 通過研究評估所有單點氨基酸變異,分析新冠病毒每個(ge) 氨基酸變異後免疫逃逸能力和感染能力等特性的變化,來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
“病毒的受體(ti) 結合結構域是與(yu) 人體(ti) 細胞受體(ti) 結合的關(guan) 鍵區域,其單點變異約有4000種可能。”謝曉亮解釋,這是因為(wei) 新冠病毒受體(ti) 結合結構域主要由約200個(ge) 氨基酸構成,每一個(ge) 位點上的氨基酸有20種可能。
新冠疫情發生後,謝曉亮/曹雲(yun) 龍團隊通過高通量單細胞技術,從(cong) 接種疫苗或病毒感染康複者體(ti) 內(nei) 尋找到並體(ti) 外合成了6000多株新冠抗體(ti) 。
一邊是4000多種病毒可能的突變,另一邊是3年多來人類免疫係統中生成的對付新冠病毒的6000多株抗體(ti) ,推演它們(men) 之間結合、逃逸的博弈,將掌握其中的規律。
要想像田忌賽馬一樣預知結果,必須對雙方對陣組合的實力了如指掌。不同的是,田忌賽馬隻需分析“三對三”,而病毒與(yu) 中和抗體(ti) 的較量是“4000對6000”,這個(ge) 數量級將產(chan) 生數以千萬(wan) 計的組合。為(wei) 此,昌平實驗室/北京大學的謝曉亮/曹雲(yun) 龍團隊開發出高通量深度突變掃描技術進行評估、統計,最終分類、歸納、形成可視化圖譜,和全球共享數據。
基於(yu) 上述研究,聯合團隊預測出病毒進化的“最優(you) 解”均在現實中引發傳(chuan) 播高峰,包括BQ.1.1、CH.1.1等,以及仍是多國主流毒株的XBB。
篩選出應對病毒變異的廣譜中和抗體(ti) ,以備戰高峰
最值得關(guan) 注的是,這6000多種中和抗體(ti) 中,有沒有一種廣譜中和抗體(ti) 呢?所謂廣譜,就是能夠對所有迄今為(wei) 止所有的和不遠將來的變異株都有效。
為(wei) 了篩選出高效廣譜中和抗體(ti) 藥物,團隊對病毒的突變規律進行了理性分析。“人體(ti) 中占比高的高效中和抗體(ti) 類中不會(hui) 有廣譜抗體(ti) ,因為(wei) 它的廣泛分布會(hui) 給病毒變異施加逃逸壓力,導致主流毒株逃逸。”謝曉亮介紹,根據中和抗體(ti) 與(yu) 病毒結合區的結合位置不同,幾千種抗體(ti) 被分為(wei) 12類,要找的廣譜抗體(ti) 必須在稀有類別中。
與(yu) 北京地壇醫院金榮華院長合作,昌平實驗室團隊最終在接種新冠疫苗的曾經的非典康複者血液中篩選出中和抗體(ti) SA55。“利用昌平實驗室王佑春教授搭建的假病毒平台,我們(men) 發現它對目前所有的流行變異株都有中和效果,包括最近的XBB及其支係。”謝曉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看來,新冠病毒短期內(nei) 自然進化出的任何一種變異都難逃過它的中和。
更多的研究正在證明這一點。日前,廣東(dong) 省公共衛生研究院針對SA55抗體(ti) 進行了當前流行毒株XBB真病毒的中和試驗,顯示其可有效中和XBB。
謝曉亮表示:“數據表明隻要以科學的方法推演,我們(men) 能夠掌握跑在新冠病毒變異之前的能力。”
據介紹,基於(yu) 這一研究開發的抗體(ti) 藥物研究成果已由昌平實驗室授權給北京科興(xing) 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藥物開發。SA55注射劑仍在研發中,可用於(yu) 治療和長效預防中重症,尤其適用於(yu) 老年人或免疫缺陷人群等不適合疫苗接種或免疫反應差的人群。SA55鼻噴製劑已經進入臨(lin) 床試驗階段,且具備大規模生產(chan) 條件。
國際新冠感染統計圖表顯示,感染高峰仍在不斷畫著“波浪線”。“過去,疫苗、自然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屏障被新冠病毒變異株一再被攻破。”謝曉亮表示,科學研究者應運用全新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開展全局式的、掃描式的研發,尋找更有效且具有廣譜性的預防和治療手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