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為什麽江南史研究長盛不衰?北大教授李伯重:史料、方法和問題意識齊備

發布時間:2023-05-23 16:3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應妮)商務印書(shu) 館“涵芬書(shu) 房名家係列講座”第三講21日在涵芬樓書(shu) 店·商務印書(shu) 館曆史陳列館舉(ju) 行,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主講“為(wei) 什麽(me) 是江南:全球經濟史視野中的長江三角洲”。活動由商務印書(shu) 館總編輯陳小文主持,近百名讀者現場參與(yu) 。

  江南史研究是中國區域史研究中曆史最悠久、成果最豐(feng) 富的領域。20世紀國際學壇中關(guan) 於(yu) 中國史研究中的諸多重要見解,都是以江南史研究為(wei) 基礎提出的。李伯重教授一直致力於(yu) 江南社會(hui) 經濟史的研究,他思路開闊活躍,擅長以國際視野來研究古代和近代江南的經濟發展曆程,挖掘其獨特性。近期,商務印書(shu) 館推出其力作《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增補版),並收入“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中。

  該書(shu) 通過大量中外史料和各種翔實的數據,從(cong) 環境變化、人口控製、婦女角色的變化、農(nong) 業(ye) 和手工業(ye) 的勞動生產(chan) 率、農(nong) 業(ye) 工具及技術手段的革新進步、城市的發展等幾個(ge) 方麵來考察明清江南生產(chan) 力的狀況,從(cong) 而引出對明清之際江南經濟是發展還是停滯這一曆史命題的再思考。該書(shu) 注重挖掘開拓新的史料和研究路徑,在這個(ge) 基礎上對“唐宋變革論”“明清停滯論”等史學界討論已久的問題進行了回應。全書(shu) 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體(ti) 現出作者獨立思考的功力和對曆史規律的深刻把握。

  講座中,李伯重教授回顧了江南史研究狀況,分析了江南史研究長盛不衰的原因,對“江南”一詞進行了界定,著重介紹了江南經濟史,並將江南經濟史置於(yu) 全球視野下進行探討。他指出,“江南”一詞有廣義(yi) 和狹義(yi) 之分。至少從(cong) 宋代以來,江南地區一直是中國文化上最發達的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多年中,江南史研究從(cong) 先前社會(hui) 經濟史一枝獨秀的格局,走向更為(wei) 廣闊的天地。

  為(wei) 什麽(me) 江南史長盛不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呢?李伯重教授認為(wei) ,是因為(wei) 江南史研究很好地具備了史學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史料、方法和問題意識。“江南本是文獻名邦,文獻資料極為(wei) 豐(feng) 富;又有治史的深厚傳(chuan) 統,特別是到了清代,更成為(wei) 乾嘉學派的重鎮。同時,自現代史學出現以來,在各種史學研究方法的引進方麵中,江南也走在前麵。不僅(jin) 如此,作為(wei) 中國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江南在感受時代氛圍方麵也最為(wei) 突出,江南史學者從(cong) 中也獲得更豐(feng) 富的問題意識。由於(yu) 問題意識、史料和方法都在不斷變化,因此江南史研究也在不斷變化,在不斷出現的新的問題意識、史料和方法的推動下,江南史研究也得以不斷推陳出新,繼長增高,踵事增華。”

  據悉,“涵芬書(shu) 房名家係列講座”是在商務印書(shu) 館曆史陳列館開展的係列文化講座,兼具知識性、文化性、普及性。通過邀請大家名家以線上線下講座或對談的形式,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介海外新知,開闊大眾(zhong) 視野,啟迪智慧,助力全民閱讀。(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