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長江禁漁,亮出“強基礎”成績單

發布時間:2023-05-23 16:51:00來源: 人民日報

  圖①:江豚遷地保護現場。

  圖②:漁民轉產(chan) 就業(ye) 成為(wei) 協巡隊員。

  以上圖片均為(wei) 江西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提供

  數據來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

  核心閱讀

  長江禁漁是為(wei) 全局計、為(wei) 子孫謀的重要決(jue) 策。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麵實施的第三年,是“三年強基礎”的收官之年。兩(liang) 年多來,水域生態、上岸漁民生產(chan) 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接下來如何更好保護長江生態、穩定上岸漁民生計?讓我們(men) 跟隨記者,一起探訪長江岸線。

  煙波澹澹,水漲一篙。

  近日,鄱陽湖正式進入豐(feng) 水期,最早的一批刀鱭已從(cong) 長江洄遊入湖,成群的鯉、鯽、鯰在水草間遊弋。作為(wei) 長江流域第一大淡水湖,這裏即將陸續迎來各種魚類繁殖生長的旺季。

  根據黨(dang) 中央部署,“一江一口兩(liang) 湖七河”,包括長江幹流,長江口禁捕管理區,鄱陽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wu) 江、漢江等重要支流,涉及全國15個(ge) 省、直轄市,從(cong) 2021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

  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強基礎、頂得住,十年練內(nei) 功、穩得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長江‘十年禁漁’是一個(ge) 戰略性舉(ju) 措,主要還是為(wei) 了恢複長江的生態。10年後我們(men) 再看效果。”

  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麵實施的第三年。長江禁捕兩(liang) 年多來,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複,退捕漁民轉崗就業(ye) 、獲得安置保障,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手抓保護,一手抓養(yang) 護

  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複

  放眼長江,波光粼粼,清江清湖,這是禁漁後的壯美景象。禁漁,意味著證注銷、船封存、網銷毀、人上岸。

  地處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禁捕水域近100萬(wan) 畝(mu) 。2020年以來陸續建成的“智慧漁政”平台,與(yu) 市、鄉(xiang) 鎮、村三級禁捕網格化管理體(ti) 係相銜接。

  “過去光靠‘兩(liang) 條腿、一雙眼、一個(ge) 手電筒’工作,現在任何風吹草動,都能第一時間排查。”沅江市農(nong) 業(ye) 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周建平介紹,依托網格化管理體(ti) 係,全市漁政執法監管成本和案發量分別下降20%和23%。

  萬(wan) 裏長江浩浩湯湯,水域管理點多、線長、麵廣。兩(liang) 年多來,沿江各地加強禁漁執法監管,高壓嚴(yan) 打態勢下,禁捕秩序穩定。2022年,各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月均出動執法人員14.4萬(wan) 人次、執法船艇1.1萬(wan) 艘次,查辦非法捕撈等涉漁行政案件18525起,清理違規網具18.4萬(wan) 張(頂)。

  十年禁漁,抓保護是“堵前門”,還要“開後門”——抓養(yang) 護。

  “擴大種群數量,放魚是重要手段。”前不久,湖北省鄖西縣龜龍山莊負責人召集職工在鄖西縣生態漁業(ye) 種苗繁育基地購置55萬(wan) 尾魚苗,放流五龍河。

  五龍河注入天河,再入漢江,放流的這55萬(wan) 尾魚苗歡快地在奔流清水中嬉戲,兩(liang) 岸雜花生樹,水曲柳參天茂盛。“作為(wei) 南水北調重要水源地,守好一江清水,護住漁業(ye) 資源,我們(men) 責無旁貸。”鄖西縣委書(shu) 記查宏說。

  按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署,每年6月6日這天,全國各地漁業(ye) 主管部門在長江流域等地開展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這個(ge) 時間正是魚類的生長繁育季節。

  “增殖放流作為(wei) 養(yang) 護水生生物資源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促進漁業(ye) 種群資源恢複、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增加漁業(ye) 效益、提高漁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y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漁業(ye) 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說。

  “十二五”以來,全國已累計投入增殖放流資金近124.9億(yi) 元,放流各類苗種超過4559.4億(yi) 尾。增殖放流社會(hui) 影響日益加強,在許多地方已成為(wei) 群眾(zhong) 性生態文明建設活動,6月6日已經成為(wei) 全國各地約定俗成的“放魚日”。

  沙鷗翔集,魚兒(er) 暢遊。長江禁漁兩(liang) 年多來,給我們(men) 回報的是不斷的驚喜。

  看數量,令人欣慰。

  珍貴物種長江江豚數量從(cong) 2017年的1012頭增長到2022年的1249頭,實現曆史性回升;胭脂魚、長吻鮠、子陵吻蝦虎魚等珍稀瀕危魚種,在饒河、上猶江等水域屢次現身;“四大家魚”以及各類區域代表物種資源正在加快恢複。

  看種類,令人心安。

  時隔20多年不見的鳤,在洞庭湖、湘江、沅江相繼監測到一定數量的種群;首次在洞庭湖監測到長江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與(yu) 環境公報顯示,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193種,比2020年的168種增加了25種,多數經濟魚類的平均個(ge) 體(ti) 重量普遍增幅在15%—30%。

  看生態,令人憧憬。

  2021年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實施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jia) 辦法(試行)》。作為(wei) 目前長江唯一幹流沒有閘壩阻隔的一級支流和率先試點全麵禁漁的水域,赤水河的等級為(wei) “良”,明顯優(you) 於(yu) 其他水域。

  “長江十年禁漁的最終目標是為(wei) 了恢複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說,兩(liang) 年多來,各項保護措施協同推進,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均呈現恢複向好態勢。

  告別“靠水吃水”模式

  上岸漁民穩得住、能致富

  長江禁捕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漁民上岸後的生產(chan) 和生活問題解決(jue) 了,長江禁捕就有了穩定、紮實的社會(hui) 基礎。

  根據建檔立卡情況,這次禁捕共有退捕漁船11.1萬(wan) 艘,涉及退捕漁民23.1萬(wan) 人,身後就是幾十萬(wan) 個(ge) 家庭。退捕漁民大多年齡偏大、技能單一,退捕後生計如何保證?社保、醫保,一項都不能少。住房、上學,一個(ge) 都不能落下。

  因人設崗,因地製宜,就近就地創業(ye) 就業(ye) 。

  “養(yang) 老閑不住,就業(ye) 年齡大”,不少50多歲的退捕漁民通過公開選聘,走上了“護漁員”公益崗位。

  “洞庭湖屬於(yu) 季節性湖泊,春天漲水,魚要找淺灘產(chan) 卵,入秋後魚長肥了,水位也下降了。春秋這兩(liang) 個(ge) 季節,都容易引來偷捕。”湖南省嶽陽縣榮家灣鎮57歲的退捕漁民周界武說。退捕後,他成了東(dong) 洞庭湖漁政監察執法局北洲中隊的一名協巡員,每月收入3000元,生活有了保障。

  一周四天在船上巡查,周界武和過去打魚的幾個(ge) 老夥(huo) 計一起,每人拿出2萬(wan) 元,成立了千帆農(nong) 產(chan) 品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幹起種稻養(yang) 蝦的行當。“這段時間,每天能收上來三四百斤蝦。6月份,還要種水稻呢!”周界武說。合作社成立兩(liang) 年多來,成員增加到8人,種養(yang) 規模從(cong) 最初45畝(mu) 發展到175畝(mu) ,去年純收入達到50萬(wan) 元。

  告別舊模式,轉崗新產(chan) 業(ye) 。

  “過去靠捕魚撈蝦,起早貪黑。現在上了岸,隻要勤勞肯吃苦,一樣能養(yang) 活全家。”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湖北省蘄春縣退捕漁民王文權一家用多年攢下的積蓄開了一家鋁合金廠,還聘請8名退捕漁民來廠裏務工,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湖北省是長江禁漁的主戰場之一,在長江沿線禁捕範圍最大,退捕漁民數量位居第二。全省製定過渡期延長政策,將退捕漁民過渡期由2年延長為(wei) 3年,2022年靈活性就業(ye) 人員占比由2021年的31.5%下降到28%。

  綜合施策,全域覆蓋兜底保障。

  “漁政,就是退捕漁民的‘娘家’。”嶽陽縣東(dong) 洞庭湖漁政監察執法局局長鄒飛躍介紹,縣裏成立就業(ye) 創業(ye) 促進會(hui) ,為(wei) 漁民提供職位信息和就業(ye) 創業(ye) 指導意見,全力幫扶920多名漁民實現轉產(chan) 就業(ye) 。縣財政每年拿出700萬(wan) 元,用於(yu) 保障和改善退捕漁民生活。為(wei) 解決(jue) 上岸漁民家庭子女讀書(shu) 問題,參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兩(liang) 年多來,已對全縣430多戶退捕漁民子女就讀施行補助。

  “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是長江十年禁漁的社會(hui) 基礎,各地通過發展產(chan) 業(ye) 、務工就業(ye) 、支持創業(ye) 、兜底幫扶等途徑,為(wei) 退捕漁民提供一攬子幫扶政策。”劉新中說。

  工作做細了,兜底到位了,退捕漁民滿意了。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央和地方累計落實補償(chang) 補助資金272.31億(yi) 元,有力保障禁捕退捕資金需求;約16萬(wan) 名有就業(ye) 能力和就業(ye) 需求的退捕漁民轉產(chan) 就業(ye) ,實現應幫盡幫;約22萬(wan) 名符合參保條件的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yang) 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目前,已有44890名退捕漁民領取養(yang) 老金。

  物種多樣性和生存環境狀況尚未根本性改善

  築牢禁捕防線,仍需多方發力

  江清了,魚多了,一些地方人心也活動了。有人講,魚這麽(me) 多,要不要捕撈一些以保證可持續利用?也有人講,監管上是不是可以放鬆一點了?

  且慢。

  長江禁漁事關(guan) 生態修複,事關(guan) 可持續發展。禁漁兩(liang) 年多來,雖然魚類資源得到一定程度恢複,但物種多樣性和生境狀況尚未根本性改善,目前長江十年禁漁仍處在“三年打基礎”的關(guan) 鍵階段。

  資源恢複並不樂(le) 觀,保護資源需久久為(wei) 功。

  “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是長江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庫。”湖南省水產(chan) 科學研究所所長謝仲桂說,從(cong) 監測情況看,珍稀水生物種的出現頻次、數量和活動範圍都有所增加,魚的種類和資源量逐步提升,但物種多樣性並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洞庭湖上遊流水產(chan) 卵生境型魚類產(chan) 卵場仍待修複。珍稀瀕危魚類刀鱭、鳤等的分布範圍在逐步擴大,但資源量和曆史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馬毅介紹,從(cong) 2021年漁業(ye) 資源監測數據看,包括長江幹流、鄱陽湖、洞庭湖在內(nei) 的“一江兩(liang) 湖”,均為(wei) “較差”等級。

  護漁勁頭隻可緊而不可鬆。

  今年春季,在雲(yun) 南省水富市向家壩電站庫區邵女坪建設的人工魚巢,迎來了一批批產(chan) 卵的魚類。2021年以來,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yun) 南管護局共在向家壩庫區搭建人工魚巢1.9萬(wan) 平方米,最大可能緩解水富港擴能改造工程對保護區的影響。

  “促進湖南洞庭湖水係魚類等水生生物資源恢複,需要暢通魚類洄遊通道、洞庭湖上遊梯級樞紐魚類繁殖期生態調度、洞庭湖灌江納苗等,多措並舉(ju) 、綜合施策。”謝仲桂表示。

  築牢禁捕防線,共護一江清水。

  今年4月,湖南常德、益陽兩(liang) 市在常德市農(nong) 業(ye) 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就十年禁漁交界水域聯合執法達成合作協議。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水域實現跨區域聯合執法——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重慶五省(市)簽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聯合執法合作協議》,長三角三省一市也簽署了《長江禁漁水上聯合執法長效機製》等合作協議,形成水上聯打、陸上共管、市場協查的聯動執法格局。

  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開展專(zhuan) 項執法。貫徹落實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日印發通知,決(jue) 定自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開展嚴(yan) 厲打擊破壞水生野生動物資源行為(wei) 專(zhuan) 項執法行動,進一步強化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嚴(yan) 懲破壞水生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wei) 。

  長江十年禁漁,任重道遠。如何統籌開展係統性保護呢?

  一方麵,要築牢籬笆,打好長江十年禁漁保護基礎。馬毅表示,當前要全麵實施水生生物保護修複重大工程,推動長江江豚、中華鱘、長江鱘等珍稀物種拯救行動有關(guan) 保護工程項目落實落地。

  另一方麵,要分類施策,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民生基礎。目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會(hui) 同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民政等部門,通過就業(ye) 培訓、職業(ye) 推薦、創業(ye) 支持和公益崗位等渠道持續開展就業(ye) 幫扶,落實養(yang) 老保險補貼,實施好就業(ye) 幫扶暖心行動,讓退捕漁民有活幹、有錢賺、有奔頭、日子越過越紅火。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