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體育精神 用青春和汗水鑄就夢想——全國“兩紅兩優”風采錄之八
他們(men) 在運動場上揮汗如雨、在賽場上奮勇爭(zheng) 先。金燦燦的獎牌、獎杯代表著他們(men) 作為(wei) 運動員勇攀高峰、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至高理想。他們(men) 的堅強意誌、頑強精神、家國情懷是當代中國青年使命在肩、勇於(yu) 擔當的最好詮釋。
用鬥誌奏出人生強音
“媽媽,你們(men) 走在地上的感覺是怎樣的?”“你用手輕輕地壓一壓雪花,這就是走在地上的感覺,軟軟的。”——這是若幹年前曹睦和與(yu) 母親(qin) 的一段對話。今年19歲的曹睦和是合肥四中的一名高中生,同時也是一名殘疾人運動員。
曹睦和原本是一個(ge) 健全的孩子,但人生在他3歲那一年發生了巨變。因不幸患上白血病,曹睦和在懵懂無知的年齡就開始忍受病痛的折磨。病重的時候,醫院多次向這個(ge) 年幼的孩子下達病危通知書(shu) 。曹睦和的母親(qin) 說:“他現在這個(ge) 年齡本該進入大學了,可是他曾有5年時間都是在醫院度過的。”
激素和其他藥物的副作用造成曹睦和骨質疏鬆和神經受損,最終導致他雙腿癱瘓,甚至一度連身體(ti) 都完全不能動彈。醫生曾跟曹睦和母親(qin) 說,這孩子以後就隻能這樣了。但母子倆(lia) 不認命,開始了艱苦而漫長的康複訓練。
康複訓練雖然艱難,但曹睦和的身體(ti) 確實一天一天地好轉起來,這更讓小小年紀的他相信“沒有不可能,隻有不想做”。從(cong) 一開始隻是期盼身體(ti) 機能有所改善,到後來,曹睦和將“更快、更高、更強”作為(wei) 追求的目標,他開始練習(xi) 遊泳,學著坐在輪椅上打羽毛球和參加馬拉鬆比賽。
那個(ge) 一度被醫生認為(wei) 已經沒有希望的孩子,硬是拚出了一條壯麗(li) 的人生道路。
在殘疾人的賽場上,曹睦和獲得的成績已經難以計數,包括全國殘疾人遊泳錦標賽蛙泳100米冠軍(jun) ,100米自由泳第六名;安徽省殘疾人運動會(hui) 100米蛙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等多個(ge) 項目的冠軍(jun) ;合肥殘疾人輪椅定向賽冠軍(jun) ;第三屆全國殘疾人馬拉鬆安徽省選拔賽第五名等。
在老師和同學們(men) 的記憶裏,初次見到曹睦和時,都對他又擔心又心疼,但時間久了就會(hui) 發現他的堅強和樂(le) 觀。曹睦和自強不息的故事也成為(wei) 激勵他身邊所有同學的一種精神力量。
和曹睦和一樣,27歲的餘(yu) 欽權也是一名殘疾人運動員。2020東(dong) 京殘奧會(hui) 上,餘(yu) 欽權作為(wei) 中國盲人門球隊的主力隊員與(yu) 隊友們(men) 合力拿下了銀牌,他們(men) 的拚搏精神感動了全國人民。
因為(wei) 先天性的視力殘疾,餘(yu) 欽權從(cong) 來都沒有看過這個(ge) 多彩的世界,但他從(cong) 不自怨自艾,而是始終以積極樂(le) 觀的心態麵對學習(xi) 和生活。
與(yu) 大多數同齡的男孩一樣,餘(yu) 欽權從(cong) 小就特別喜歡體(ti) 育,雖然視力上有些許不方便,但這不影響他熱愛運動的心。他經常打籃球、遊泳、跑步,不斷加強體(ti) 育鍛煉。
命運總會(hui) 眷顧有準備的人,在餘(yu) 欽權17歲那年,他被浙江省殘疾人自行車隊和盲人門球隊同時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餘(yu) 欽權最後選擇了盲人門球。
盲人門球伴隨著餘(yu) 欽權一路成長,也帶他來到了殘疾人體(ti) 育運動的世界最高舞台。
2021年9月3日,2020東(dong) 京殘奧會(hui) 盲人門球決(jue) 賽現場,隻有盲人門球球體(ti) 內(nei) 的鈴鐺聲、雙方運動員拚搶時身體(ti) 與(yu) 身體(ti) 以及身體(ti) 與(yu) 地麵的碰撞聲。作為(wei) 中國盲人門球隊的主力隊員,身材高大的餘(yu) 欽權自然也承擔著更多的拚搶、防守任務。
克服了盲人本能的謹慎心理,餘(yu) 欽權一次次奮不顧身地撲救,感動了電視機前的億(yi) 萬(wan) 國人。他以不屈不撓的鬥誌向命運宣示絕不低頭的人生強音。
跟自己“死磕”“較勁”
19歲的體(ti) 操運動員何驪澄,自幼時便顯露出刻苦頑強的優(you) 秀品質,5歲參加體(ti) 操訓練,16歲奪得首個(ge) 成年組全國冠軍(jun) 。何驪澄以安徽女子體(ti) 操奧運冠軍(jun) 鄧琳琳為(wei) 榜樣,期待像她一樣站上奧運會(hui) 的最高領獎台。
在教練眼裏,何驪澄並不屬於(yu) 天賦型選手,教練評價(jia) 她“最大的優(you) 點是肯吃苦、肯努力”。
單純看天賦,她或許不是最出色的,但讓何驪澄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是她身上的那股狠勁。那顆不服輸的種子一直埋在她的心裏。為(wei) 了證明 “我能”,她可以放棄休息娛樂(le) 時間,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跟自己“死磕”到底,為(wei) 完成好一個(ge) 技術動作,甚至從(cong) 白天一直加練到晚上。
而在隊員們(men) 眼裏,她則是隊裏的“定海神針”,不僅(jin) 爆發力強,腿部力量大,動作穩定,而且心理素質十分過硬,具有超強的控場能力。在第十四屆全運會(hui) 的體(ti) 操團體(ti) 比賽中,她帶領安徽女隊以“零失誤”的完美表現奪得了亞(ya) 軍(jun) ,實現了安徽女子體(ti) 操的曆史性突破,並同時獲得了自由操項目的銅牌。
天道酬勤,2021年全國體(ti) 操錦標賽上,她以優(you) 異的成績入圍了國家隊備戰東(dong) 京奧運會(hui) 參賽大名單。雖然最終她與(yu) 2020東(dong) 京奧運會(hui) 擦肩而過,但2024巴黎奧運會(hui) 已經向她發出了召喚。何驪澄對奧運夢想的追求仍在路上。
在風吹日曬的田徑場上,上海姑娘宋佳媛同樣正在為(wei) 奧運夢想而拚搏。
緩步向前,配合轉身,振臂一揮,如箭在弦;綠茵廣闊,奮力一拋,銀球閃爍,衝(chong) 破層層阻力——隻要拿著鉛球,站在圓形投擲圈內(nei) ,就是宋佳媛的主場。這顆冉冉上升的鉛球界新星,擁有非同尋常的狠勁和韌勁。
自2013年進隊以來,宋佳媛憑著從(cong) 小對鉛球項目的熱愛和永不服輸的勁頭,一路打拚,從(cong) 初出茅廬到獲得全國青年運動會(hui) 銀牌,從(cong) 參加亞(ya) 錦賽到進軍(jun) 奧運賽場。在日複一日枯燥的訓練中,她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己。
教練眼中的宋佳媛不僅(jin) 悟性高,而且特別能吃苦。為(wei) 了備戰奧運會(hui) ,宋佳媛要求每天給自己“加一點”,加一點負重、加一點次數、加一點思考,憑著這種跟自己的較勁的勁頭,她用短短兩(liang) 年的時間就把成績從(cong) 17.7米提高到19.23米,正式進軍(jun) 奧運舞台。2020東(dong) 京奧運會(hui) 女子鉛球決(jue) 賽中,宋佳媛以19.14米的優(you) 異成績獲得了第五名。2022年疫情封閉訓練期間,宋佳媛更是以20.38米的成績躍上新平台,暫列賽季世界第三,並在當年的尤金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獲得第六名。
和她朝夕相處的教練、隊友們(men) 都覺得宋佳媛是一個(ge) 感染力極強、場上場下都勤奮努力,總能帶動身邊人的“小太陽”。現在,宋佳媛已經把目標鎖定2024巴黎奧運會(hui) ,期待以更加優(you) 異的成績為(wei) 國爭(zheng) 光,用汗水和激情書(shu) 寫(xie) 無悔的青春。
做一名無私奉獻的好青年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遊泳運動員王穀開來在訓練和比賽中從(cong) 來都以“沒有最好,隻有更好”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他則是一名樂(le) 觀開朗、正直善良、樂(le) 於(yu) 助人的優(you) 秀青年。
不怕苦、不怕累,他盡己所能,出色地完成每一次比賽。2021年,他被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2022年世錦賽上,他連續兩(liang) 次打破全國紀錄、一次亞(ya) 洲紀錄。取得成績時,他不曾驕傲自滿,保持謙遜的態度,繼續努力;遭遇挫折時,他不曾灰心,不曾放棄,而是在每一次失敗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努力爭(zheng) 取在以後取得更好的成績。他的精神感動和激勵著身邊的每一位年輕隊友。
在這名謙虛的年輕人看來,自己距離國內(nei) 最高水平的運動員還有很大差距,隻有不驕不躁、努力拚搏,才能走得更遠。
和王穀開來一樣,殘疾人運動員劉洋也有一顆火熱的心。他感懷於(yu) 自己一路成長得到的各方幫助,決(jue) 定盡己之力回報國家和社會(hui) 。
身為(wei) 一名殘疾人的劉洋,是在運動場上重新點燃了人生的激情,“雖然自己身體(ti) 殘疾了,但是我想(在運動中)證明一下自己是完全可以的”。
初入輪椅網球隊時,由於(yu) 不習(xi) 慣用輪椅,劉洋的成績幾乎是隊裏最差的。如何讓輪椅走得直、如何讓輪椅轉得快、如何更好地掌握網球技術……一切都是從(cong) 零學起。為(wei) 了盡快趕上隊友,劉洋永遠是練得最多的隊員。雙手起滿了水泡,又不斷破裂,但他毅然擦幹了血水再次上場。在長期、艱苦的訓練之後,他終於(yu) 證明了自己“可以”。
2014年8月,在四川省運會(hui) 上,劉洋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塊獎牌。2018年,他獲得了輪椅網球世界杯亞(ya) 洲區團體(ti) 賽第二名,5月,他參加了荷蘭(lan) 輪椅網球世界杯;2021年,他參加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hui) 輪椅網球項目,獲得了男子雙打第二名、男子單打第六名。如今,劉洋正在備戰今年的杭州亞(ya) 殘會(hui) ,期待以更好的成績回報國家。
這一路走來,劉洋深深感受到自己作為(wei) 一名殘疾人得到的各界幫助,也通過運動體(ti) 會(hui) 到殘疾人完全可以自強不息、活出精彩。因此,他在平日休息與(yu) 節假日期間,積極參加各項誌願活動幫助殘疾人。他還想把自己這麽(me) 多年積累下來的比賽經驗、訓練方法教給他人,在為(wei) 國家發掘培養(yang) 殘疾人體(ti) 育人才的同時,帶動更多的殘疾人朋友享受運動,增強自信和提高生活幸福感。劉洋知道,總有一天他會(hui) 離開賽場,但自己回報國家和社會(hui) 的腳步不會(hui) 停下。
人無精神而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弘揚中華體(ti) 育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新時代中國青年頑強拚搏,勇往直前,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實習(xi) 生 陳存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