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非遺華夏秀”親子時裝秀一展傳統文化之美
中新網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yi) 之大故稱夏”。“夏·非遺華夏秀—小滿到秋分”親(qin) 子時裝秀活動日前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舉(ju) 辦。
此次“非遺華夏秀”以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名冊(ce) )項目的“二十四節氣”為(wei) 設計靈感,提煉生肖兔的形象,將苗繡、苗族蠟染、侗族藍染植物染、紮染等非遺技藝,結合當代生活方式中的時尚趨勢進行現代審美的創新設計。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副館長蘇丹在開場發言中指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浩如煙海,形態豐(feng) 富,是我們(men) 創造當下美好生活的重要資源。服裝服飾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麵,它不僅(jin) 表現為(wei) 一種形態,更蘊含著人與(yu) 自然、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希望大家可以通過本次活動,切身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及其創新創造的精神。
活動將非遺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服裝之中,旨在體(ti) 現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日常生活的連接,以更好實現對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秀的三個(ge) 篇章分別體(ti) 現不同節氣大自然的色彩變化,綜合“景、光、秀、演、樂(le) ”等藝術表現形式,展現設計師楊潔將二十四節氣元素結合非遺技藝進行創新性表達,詮釋了小滿到秋分時節,大自然的美妙所賦予親(qin) 子時裝的靈感。
以中國非遺技藝結合時尚的親(qin) 子互動,是此次活動特別溫情有愛之處。孩子們(men) 在親(qin) 子時裝秀中快樂(le) 自在的狀態,展現出更加自信、更懂關(guan) 愛、學會(hui) 自律等美好品質。
本次“夏·非遺華夏秀”由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和永興(xing) 東(dong) 潤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是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相結合的一次有益探索,通過服飾這一載體(ti) ,讓非遺以全新麵貌與(yu) 人產(chan) 生互動關(guan) 聯,用直觀且動人的美體(ti) 現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結合。(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