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雲南財經大學:“三下鄉”助力突破農村空心化困境

發布時間:2023-05-25 16:1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他們(men) 種地的能力很強,卻不知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操作電腦,應用網絡將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出去。”結束了在昆明晉寧區夕陽彝族鄉(xiang) 高粱地村的調研,雲(yun) 南財經大學財政與(yu) 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朱雨軒感到,農(nong) 村老年人麵臨(lin) 的“數字鴻溝”問題十分棘手,助力農(nong) 村老人共享數字時代還需要更多努力。

  隨著每年大學生“三下鄉(xiang) ”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雲(yun) 南財經大學團委越來越注重引導大學生們(men) 在調研中緊盯農(nong) 村痛點,深耕邊疆,在實踐中學習(xi) 的同時,用所學專(zhuan) 業(ye) 知識反哺農(nong) 村,助力鄉(xiang) 村發展。

  “作為(wei) 財經類大學,大學生們(men) 將農(nong) 村的電商發展、綠色金融政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管理、農(nong) 村醫保等作為(wei) 主要調研方向。”雲(yun) 南財經大學團委書(shu) 記曾蕾說,特別是農(nong) 村空心化導致農(nong) 村老人麵臨(lin) 的困境,成了大學生關(guan) 注的重點。

  鄉(xiang) 村老人對學習(xi) 電腦知識的渴望,觸動人心

  朱雨軒和同學一行7人到昆明晉寧區夕陽彝族鄉(xiang) 高粱地村調研的第二天,高粱地村農(nong) 特產(chan) 品合作社社長張永琨就遞給他一份開抖音小店的合同和協議,讓實踐小組的大學生幫忙看看有沒有什麽(me) 問題。

  高粱地村有優(you) 質的黑皮花生、高鈣硒米、芒果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進行網絡銷售,村委會(hui) 把辦網店的重任交給了合作社社長張永琨。

  這對隻會(hui) 種地的張永琨來說,是一件全新的事情。他問了很多人,最終通過一家公司注冊(ce) 了一個(ge) 網店。

  實踐小組成員發現,這個(ge) 支付了8000元開的網店,僅(jin) 僅(jin) 是開了個(ge) 網店賬號,卻並沒有網店裝修、上新產(chan) 品等內(nei) 容。對此並不知情的張永琨,還計劃繼續支付費用,請簽約公司幫忙打理維護網店。

  為(wei) 幫助合作社節約資金,實踐小組成員把網店基本運營操作方式教給張永琨。他們(men) 在電腦上給張永琨講解網店知識,手把手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網店基本操作,教他如何上新產(chan) 品、看客服消息。張永琨50多歲了,他那雙種地的手在電腦鍵盤上顯得僵硬笨拙,粗糙的手指在電腦鼠標上無處安放,一個(ge) 簡單的操作,大學生們(men) 要教他十多遍。

  在實踐小組大學生的協助下,網店上了3個(ge) 產(chan) 品。但大學生們(men) 發現,這些產(chan) 品的包裝沒什麽(me) 特色,甚至還有錯別字。於(yu) 是,他們(men) 和村委會(hui) 的領導班子一起設計了不同方案的產(chan) 品包裝,並反複修改。

  2021年,雲(yun) 南野生亞(ya) 洲象“短鼻家族”在北上南歸的旅程中,夕陽彝族鄉(xiang) 轄區是“短鼻家族”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享譽世界的象群的“最萌睡姿照”就是在高粱地村賴家新村民小組一座小山的半山腰上拍攝到的。

  經過實踐小組成員的細節優(you) 化,最終確定的產(chan) 品包裝上,加入了“夕陽彝族鄉(xiang) 富硒黑皮花生 產(chan) 自亞(ya) 洲象北遷途經地高粱地村”的字樣,使這一富民產(chan) 業(ye) 更具傳(chuan) 播性。

  在調研實踐期間,大學生們(men) 不厭其煩地給村裏的老人講解智能手機中常用的功能,教他們(men) 如何使用微信;在村委會(hui) 辦公室教村委會(hui) 領導班子使用電腦辦公;教張永琨和村裏養(yang) 殖大戶維護網店。一些感興(xing) 趣的村民就站在旁邊聽,村民對學習(xi) 電腦知識的渴望,深深觸動了大學生的心。

  “如果沒有年輕人的幫助,當地村民要通過互聯網平台銷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是心有餘(yu) 而力不足呀。”實踐小組成員王葉芹說,智慧助老是一件長久之事,隻有在各方的協助下,才能讓鄉(xiang) 村留守老人共享數字時代,打開與(yu) 外界溝通的渠道,豐(feng) 富晚年生活。

  跨專(zhuan) 業(ye) 的服務團隊,讓每個(ge) 學生的優(you) 勢得到發揮

  雲(yun) 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外普拉村被列入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2017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hui) 攜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機構,在外普拉村開展了以婦女為(wei) 主的可持續發展示範村項目(簡稱SDGs項目)。多年來,以生態旅遊為(wei) 基礎的發展模式,使外普拉村的經濟得到了增長。

  自2021年雲(yun) 南財經大學社會(hui) 實踐基地在外普拉村掛牌以來,已有上百名師生到這裏開展“三下鄉(xiang) ”活動。

  其中,會(hui) 計學院的調研小組更關(guan) 注外普拉村旅遊合作社的規範化運營和財務管理。在他們(men) 看來,合作社的經營範圍包括生態旅遊、餐飲、民宿、文藝表演、農(nong) 副產(chan) 品、工藝品的生產(chan) 、加工及銷售等,對外普拉村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外普拉村的青年大多在外打工,由於(yu) 缺乏經營管理人才,旅遊合作社發展緩慢。

  在梳理材料、訪談村民之後,調研小組提出了合作社崗位結構、經營體(ti) 係、會(hui) 計核算、資產(chan) 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麵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修改建議,設計了管理方案。

  “希望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知識能幫助合作社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給合作社帶來良性發展。”會(hui) 計學院研究生牛學岩說。

  建於(yu) 元代的外普拉村,至今保留著200多棟較為(wei) 完整的夯土民居和彝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然而,由於(yu) 村中沒有專(zhuan) 門的宣傳(chuan) 人員,微信公眾(zhong) 號很長時間才更新一次,外普拉村的旅遊和文化價(jia) 值社會(hui) 知曉度不高。

  為(wei) 此,傳(chuan) 媒與(yu) 設計藝術學院新聞學、廣告學、環境設計、視覺傳(chuan) 達、產(chan) 品設計、數字媒體(ti) 藝術6個(ge) 專(zhuan) 業(ye) 33名學生組成的調研小組,發揮各自學科優(you) 勢,用無人機航拍地形,完成地形勘測和房屋結構測繪,設計村落景觀規劃圖稿;同時,拍攝記錄外普拉村風景、手工彝繡、傳(chuan) 統民居等,在一些媒體(ti) 平台上發布新聞稿、短視頻;設計並更換村莊宣傳(chuan) 欄,突出彝族風情;對村子主幹道、河岸兩(liang) 側(ce) 石頭等進行手繪塗鴉,使村莊亮麗(li) 了起來。

  雲(yun) 南財經大學傳(chuan) 媒與(yu) 設計藝術學院教師李思蒙曾兩(liang) 次前往外普拉村。她說,跨學院、跨專(zhuan) 業(ye) 、跨學曆的服務團隊,讓每個(ge) 學生的優(you) 勢得到發揮,也讓他們(men) 在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踐中,真正將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