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魯迅與裴多菲”大師對話舉行 穿越百年尋找“精神共鳴”

發布時間:2023-05-26 11: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紹興(xing) 5月25日電(記者 謝盼盼)當魯迅“遇見”裴多菲,兩(liang) 位大文豪會(hui) 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火花”?5月25日,一場跨越百年的“大師對話”在魯迅故鄉(xiang) 浙江紹興(xing) 舉(ju) 行,探尋跨時空的文化價(jia) 值。

  “大師對話:魯迅與(yu) 裴多菲”中匈文化交流活動由中共紹興(xing) 市委宣傳(chuan) 部指導,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紹興(xing) 文理學院和北京語言大學魯迅與(yu) 世界文化研究院共同主辦,這是繼“魯迅與(yu) 雨果”“魯迅與(yu) 托爾斯泰”“魯迅與(yu) 泰戈爾”“魯迅與(yu) 夏目漱石”“魯迅與(yu) 但丁”“魯迅與(yu) 海涅”和“魯迅與(yu) 安徒生”等“大師對話”文化交流活動之後,迎來的第10場“魯迅與(yu) 世界文豪:跨時空對話”活動。

  在中國和匈牙利,魯迅與(yu) 裴多菲都是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雖然出生在不同國度,兩(liang) 人卻有許多共通之處:既是文學家,又是本國的民族英雄。

  在魯迅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會(hui) 長周令飛看來,魯迅早已將裴多菲看成是“心靈相通的知己”。

  周令飛表示,在文學藝術上,魯迅是把裴多菲著作“介紹”到中國國內(nei) 最早的人,他寫(xie) 過裴多菲傳(chuan) 記,譯過他的7首詩,在文章中多處引用裴多菲的話,稱他為(wei) “詩人和英雄”,而終其魯迅一生,他翻譯的外國詩人作品隻有裴多菲一人。

  匈牙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官員、李斯特中心-匈牙利文化中心北京副院長郝璐璐認為(wei) ,裴多菲用詩歌喚醒匈牙利人的熱血,為(wei) 祖國獨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詩歌和事跡深深影響著每一位匈牙利人,魯迅先生在留學期間遇到了德文譯本的裴多菲詩集,那些激昂的文字、熱切的愛國之心讓當時的魯迅感慨非常,在那之後,魯迅開始支持推動將裴多菲的詩歌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人民,兩(liang) 位文學巨匠就這樣在中國的土地上連在了一起。

  “魯迅是裴多菲的忠實讀者和精神傳(chuan) 揚者。”正如紹興(xing) 文理學院中文係主任卓光平所說,在中國和匈牙利文化交流史上,魯迅先生貢獻極大,他一生對裴多菲著作進行了近30年的閱讀、介紹、翻譯和傳(chuan) 播。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jia) 更高;若為(wei) 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首裴多菲的詩作曾經激勵了無數熱血青年,為(wei) 爭(zheng) 取自由和美好生活而鬥爭(zheng) 。在中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的心目中,裴多菲不是一個(ge) 描寫(xie) 風花雪月的詩人,他的理想和情懷,始終行走在貼近人民的大道上。

  裴多菲的愛國主義(yi) ,同樣深深影響著魯迅。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王錫榮說,裴多菲26歲就為(wei) 國捐軀,而魯迅讀到裴多菲著作的年齡,也是20多歲,也正是滿懷一腔熱血,準備為(wei) 祖國而戰的心境。

  他發現,在魯迅心中,有獨特的“戰士”觀。特別是“精神界戰士”,是魯迅一生都十分重視的社會(hui) 力量,也十分珍視其價(jia) 值,這一切的來源,就是受到包括裴多菲在內(nei) 的“摩羅詩人”的影響。

  “魯迅與(yu) 裴多菲之間還有著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卓光平認為(wei) ,從(cong) 青年直到晚年,魯迅都對裴多菲懷有很深的感情,這在魯迅的一生中是不多見的。魯迅讚賞裴多菲的詩歌,更推崇他寧死不屈的鬥爭(zheng) 精神。

  同時,卓光平也發現,裴多菲等“摩羅詩人”的思想精神極大地激發了青年魯迅的心靈,作為(wei) “摩羅詩人”的裴多菲,早已作為(wei) “精神界戰士”,入駐了魯迅的“心靈”中,這也使他新文化運動之後,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之後,他散文詩《希望》的創作,就深受裴多菲思想的影響。

  在交流中,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李先國關(guan) 注的是裴多菲詩歌的文學藝術造詣,特別是反複修辭技巧的使用。

  李先國說,作為(wei) 裴多菲的中國“介紹人”,魯迅不僅(jin) 肯定裴多菲著作的文學形式與(yu) 技巧,更是肯定其作品通過這些修辭所表達的內(nei) 核,所謂“聆熱誠之聲而頓覺”“同懷熱誠而互契”。

  讓周令飛感到振奮的是,在一個(ge) 多世紀後,還能繼續用祖父的文學思想和不朽精神,與(yu) 裴多菲進行超越時空的文學對話和思想交流,實在很難得。

  周令飛希望,魯迅與(yu) 各國文豪的“大師對話”活動已舉(ju) 辦過9屆。通過文豪間的“對話”,可以呈現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文化理想,探索終極性的文化價(jia) 值,從(cong) 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展現人類文化的普遍性價(jia) 值。(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