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貴州儺麵具女雕刻師:刀尖上展示千古神韻

發布時間:2023-06-01 14: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州沿河5月31日電 題:貴州儺(nuo) 麵具女雕刻師:刀尖上展示千古神韻

  作者 周燕玲

  儺(nuo) 戲,被稱為(wei) “中國戲劇活化石”,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有獨特的審美價(jia) 值和意蘊,至今仍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流傳(chuan) 。跟京劇等傳(chuan) 統戲劇不同,人們(men) 在表演儺(nuo) 戲時會(hui) 佩戴形態各異且表情誇張的麵具,楊雲(yun) 霞則是中國為(wei) 數不多的儺(nuo) 麵具女雕刻師。

  見到楊雲(yun) 霞時,她正在沿河縣城的工作室裏,忙著雕刻客戶定製的儺(nuo) 麵具。左手刀、右手錘,在“咚咚咚”有節奏的敲打聲中,被馬丁固定的木頭麵具輪廓顯現。

  儺(nuo) 麵具在儺(nuo) 戲中有著重要地位,是表現儺(nuo) 戲人物性格特征和麵部神態的主要道具。楊雲(yun) 霞介紹說,儺(nuo) 麵具的用材和刻法都頗有講究,不可任由人隨心所欲亂(luan) 刻。

  記者注意到,每雕刻一刀,楊雲(yun) 霞就會(hui) 拿起來仔細看一下,而每一刀刻下去,仿佛都在為(wei) 麵具注入靈氣,儺(nuo) 麵具就這樣在刀尖下愈加生動傳(chuan) 神。

  雕刻儺(nuo) 麵具,楊雲(yun) 霞屬於(yu) “半路出家”和破格入列。原本從(cong) 醫的她,在看到年邁的父親(qin) 因親(qin) 人去世逐漸沒了雕刻熱情後,為(wei) 了不讓祖傳(chuan) 的儺(nuo) 麵具雕刻技藝失傳(chuan) ,打破“傳(chuan) 男不傳(chuan) 女”的習(xi) 俗,2005年跟著父親(qin) 學習(xi) 儺(nuo) 麵具雕刻。

  “製作儺(nuo) 麵具除了具有一定天賦外,還需要大量的體(ti) 力勞動,這也是我學習(xi) 雕刻遇到的最大困難。”楊雲(yun) 霞坦言,父親(qin) 雕刻時會(hui) 用雙腿固定儺(nuo) 麵具,自己由於(yu) 力氣小則需要把木頭放在專(zhuan) 門製作的木槽裏精雕細刻。

  由於(yu) 沒有繪畫基礎,楊雲(yun) 霞每次雕刻前僅(jin) 在木頭上用粉筆畫一個(ge) 粗略的草圖,“許多人在製作儺(nuo) 麵具時會(hui) 在木頭上潛心設計、畫好小樣,我是通過腦海裏存儲(chu) 的儺(nuo) 麵具特點和製法,憑著印象和直覺雕刻出來。”

  歪嘴皺鼻的秦童、威嚴(yan) 神勇的開山莽將、細眉小眼的秋故婆……一塊木頭變成一個(ge) 生動傳(chuan) 神的儺(nuo) 麵具,楊雲(yun) 霞需要經過取材、製坯、雕刻、打磨、著色、上漆6個(ge) 流程20多道工序,用到不同型號的80多把刻刀。

  “開山和歪嘴秦童最難雕刻,麵具的輪廓、表情、色彩都是眾(zhong) 多麵具裏比較複雜的。”楊雲(yun) 霞拿起一副威武的麵具說,色彩是儺(nuo) 麵具的點睛之筆,能讓儺(nuo) 麵具麵容更加生動。

  在楊雲(yun) 霞工作室的牆上和玻璃櫃裏,擺放著形態各異的儺(nuo) 麵具,有的麵帶慈祥、有的威風凜凜、有的則凶神惡煞……每一個(ge) 儺(nuo) 麵具既古樸又頗具迷幻色彩,望著炯炯有神的儺(nuo) 麵具,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從(cong) 遠古穿越而來。

  從(cong) 2005年至今,楊雲(yun) 霞已雕刻了上千個(ge) 儺(nuo) 麵具,從(cong) 她雕刻出的儺(nuo) 麵具作品中看不出是出自女性之手。

  由於(yu) 儺(nuo) 麵具雕刻複雜,雕刻人員稀少。作為(wei) 貴州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的楊雲(yun) 霞,為(wei) 更好地傳(chuan) 承技藝,創新開發了儺(nuo) 麵具元素的吊墜、書(shu) 簽、車掛飾品、鑰匙扣、耳環等文創產(chan) 品,使傳(chuan) 統工藝品成為(wei) 可以銷售的商品。

  “儺(nuo) 麵具有求吉祥之意,不少人會(hui) 前來購買(mai) 。”與(yu) 儺(nuo) 麵具相伴近20年的楊雲(yun) 霞說,希望通過文創讓更多人了解儺(nuo) 文化、喜歡儺(nuo) 麵具,讓儺(nuo) 麵具雕刻技藝傳(chuan) 下去。(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