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中關村遇見未來硬核科技

發布時間:2023-06-02 16:4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大家好,好久不見了。”

  已故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居然出現在2023中關(guan) 村論壇的平行論壇“互聯網3.0:未來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這位科學大師“回顧”了30年前他對“虛擬現實”的設想。

  其實,出現在論壇現場的是錢學森的數字人,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個(ge) 團隊研發的“合成現實”數字複原人技術。團隊“訓練”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學習(xi) 了半年,從(cong) 聲音、外形等多維度複刻了錢學森形象。

  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shu) 館館長錢永剛教授回憶說,錢學森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靈境”概念與(yu) 當下的虛擬現實描繪的圖景非常相似,錢學森認為(wei) 靈境技術的產(chan) 生和發展,將擴展人腦的感知和人機結合的體(ti) 驗,使人與(yu) 計算機進入到深度結合的時代。

  30年間,一位大師的前瞻設想已經實現。類似錢學森數字人的前沿技術展示在中關(guan) 村論壇隨處可見。

  靠意念來指揮機器,曾經是科幻片裏的橋段,但在中關(guan) 村論壇的展示區,不依賴於(yu) 外周神經和肌肉的交流與(yu) 控製通道,大腦與(yu) 外部設備直接交互的場景已經出現。這個(ge) 技術在專(zhuan) 業(ye) 領域被稱為(wei) “腦機接口”,它的發展被寫(xie) 入了國家的“十四五”規劃。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誌國說,腦機接口作為(wei) 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新興(xing) 技術,是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領域,也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未來產(chan) 業(ye) 領域。

  “腦機接口創新發展”的平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神經外科聯盟執委趙繼宗介紹了“腦機接口”技術在臨(lin) 床醫學領域的運用,包括對有意識障礙的患者,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可判斷患者是否有清醒的可能;對脊髓損傷(shang) 導致癱瘓的患者,應用腦機接口技術,在損傷(shang) 節段植入電刺激器,可以電刺激器發出的信號促進患者行走等。

  趙繼宗說,早在2020年,國內(nei) 就已經有團隊通過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幫助一位因車禍高位截癱的患者實現用意念喝水。

  腦機接口技術不僅(jin) 前沿、尖端,也充滿了倫(lun) 理風險。在這個(ge) 論壇上,學界和產(chan) 業(ye) 界不僅(jin) 展現最前沿的技術,還關(guan) 注新興(xing) 領域的倫(lun) 理與(yu) 知識產(chan) 權話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何江弘代表腦機接口產(chan) 業(ye) 聯盟科普與(yu) 科技倫(lun) 理工作組發布了《腦機接口倫(lun) 理原則和治理建議書(shu) 2023》。這份建議認為(wei) ,腦機接口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非自主決(jue) 策風險、腦隱私泄露風險、身份認同問題、人類增強問題等,需要考慮的倫(lun) 理原則包括不傷(shang) 害、尊重自主、隱私保護、透明公開等。

  何江弘說,在新技術起步的階段提出倫(lun) 理思考,旨在在產(chan) 學研界形成倫(lun) 理共識,同時呼籲更多的相關(guan) 方參與(yu) 倫(lun) 理共治。

  過去10年間,我國創新指標在全球排名已經從(cong) 2012年的第34位躍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一個(ge) 創新的國家有底氣舉(ju) 辦一場具有前沿氣質的盛會(hui) 。

  本屆中關(guan) 村論壇的50多場論壇幾乎都聚焦於(yu) 前沿科技,人工智能、量子科學、第三代半導體(ti) ……這些最頂尖的話題吸引了來自全球86個(ge) 國家的5000多名科學家、企業(ye) 家、投資人、創業(ye) 者參會(hui) ,共同感受未來之聲。

  除了探討前沿課題,中關(guan) 村論壇也舉(ju) 行了多場成果發布,展示我國科技最新成績。5月30日,2023中關(guan) 村論壇宣布了20項重大成果,其中有5項被冠以“麵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的稱號,這些成果大多在各自領域取得零的突破。其中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的通用視覺大模型SegGPT,是國際上首個(ge) 利用視覺提示完成任意分割任務的通用視覺模型。

  給出一個(ge) 或幾個(ge) 示例圖像和意圖掩碼,模型就能明白用戶意圖,“有樣學樣”地批量化完成同類物體(ti) 分割任務。這項技術的意義(yi) 在於(yu) 可以“分割一切,識別萬(wan) 物”,能加速高級別自動駕駛和通用機器人等實體(ti) 智能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jun) 說:“就像當年愛迪生發電廠第一次點亮了曼哈頓街區,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一樣,通用大模型也將點亮千行百業(ye) ,帶領人類進入智能化時代。”

  “誇父衛星在軌獲得係列成果”也是5項“麵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之一。2022年10月9日,我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誇父一號”成功發射。衛星在軌測試期間,獲得一係列重要科學觀測成果,全日麵矢量磁像儀(yi) 所獲取的太陽局部縱向磁圖的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yi) 是目前唯一提供地球視角太陽硬X射線圖像的專(zhuan) 用設備……這些成果標誌著我國太陽物理實現了從(cong) 地麵走向空間裏程碑式的跨越。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誇父一號”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甘為(wei) 群說,期待“誇父一號”開啟中國逐日之旅。

  北京中關(guan) 村是我國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之一。據北京市副市長於(yu) 英傑介紹,2022年,在中關(guan) 村,平均每天就有293家科技型企業(ye) 創辦,相當於(yu) 不到5分鍾就誕生一家科技型企業(ye) ,是2012年的3.8倍。中關(guan) 村目前擁有102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數量居全球第三,是2015年首次統計時的2.6倍。

  以“中關(guan) 村”命名的論壇不僅(jin) 輸出觀點,還有多場致力於(yu) 發現創新創業(ye) 氣質企業(ye) 的大賽。本屆中關(guan) 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就吸引了2500餘(yu) 個(ge) 前沿科技項目參賽,國際化比例占30%,涵蓋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15個(ge) 前沿硬科技領域。39個(ge) 創新團隊闖入了最後的路演環節,他們(men) 需要在4分鍾之內(nei) 展示硬核技術、運營能力等特質。

  參賽企業(ye) 中,有的很年輕,但已經擁有核心競爭(zheng) 力。2022年4月才成立的邁格鬆生物,是一家基於(yu) 全新生物學發現的創新型藥物研發公司,公司聯合清華大學俞立教授首次發現並研發了活體(ti) 動物遷移體(ti) 藥物遞送平台,相關(guan) 研究成果發表於(yu) Nature雜誌。博清科技在中國科學院潘際鑾院士研究基礎上孵化的無軌導全位置爬行焊接機器人,解決(jue) 了多領域大型結構件自動化焊接這一國際性難題。

  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高科技產(chan) 業(ye) 促進中心主任徐劍說,本屆參賽項目涵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虛擬現實與(yu) 元宇宙等15個(ge) 領域的127個(ge) 細分賽道,是曆年項目數最多、賽道最廣、創新最活躍的一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見習(xi) 記者 裴思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