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好萊塢影片套路化引發審美疲勞 觀眾“不買單”
新京報專(zhuan) 訪院線經理、票房專(zhuan) 家及觀眾(zhong) ,解析超級英雄大片難再現觀影熱潮
好萊塢影片套路化 觀眾(zhong) 自然“不買(mai) 單”
近年來明顯感覺到在中國內(nei) 地電影市場能突破票房10億(yi) 元的好萊塢大片越來越少,好萊塢大片如今在中國市場“遇冷”早已是不爭(zheng) 的事實。新京報記者對此專(zhuan) 訪院線經理、票房專(zhuan) 家及展開觀眾(zhong) 調查,請他們(men) 發表各自觀點。在他們(men) 看來,好萊塢大片要一甩疲態需要真真正正地創作出讓觀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作品,現在的觀眾(zhong) 要求、口味日益增長,他們(men) 需要的不僅(jin) 僅(jin) 是巨大的IP光環和視效的刺激震撼,更加需要的是期待優(you) 質的作品能喚起情感共鳴與(yu) 情緒衝(chong) 擊,而對於(yu) 從(cong) 一個(ge) 模子裏“導出”的那些劇情老化、人物刻板、特效雷同的電影,自然會(hui) 勸退觀眾(zhong) 。
劇情套路化引發審美疲勞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的票房走勢確實不盡如人意。譬如一些被寄予厚望的電影,例如《雷霆沙讚!眾(zhong) 神之怒》《蟻人3》《黑豹2》等傳(chuan) 統超級英雄電影,票房再也無法“火爆”,尤其是今年上映的《黑豹2》《銀河護衛隊3》票房都極其不理想。從(cong) 事多年院線工作的某院線經理李玉霖就表示,早在三年前影市就出現這種疲態,比如他所在的影院就有越來越多的觀眾(zhong) 對於(yu) 好萊塢大片不再感興(xing) 趣,甚至還有部分觀眾(zhong) 在影院的交流群裏吐槽“這類大片太長太套路,有些一看就知道結果,再加上要坐兩(liang) 個(ge) 半小時,實在是累得夠嗆”,“疫情前的超級英雄電影如《美國隊長》係列、《複仇者聯盟》係列、《海王》、《神奇女俠(xia) 》等,豆瓣評分基本都在7分以上,而疫情後的超級英雄電影如《黑豹2》、《蟻人3》、《雷霆沙讚2》,評分都低於(yu) 6分”。李玉霖對此也坦言:“這些電影確實會(hui) 有穩定的首周末票房收益,說實話,現在很多觀眾(zhong) 對於(yu) 這些超級大片有些審美疲勞了,大家對於(yu) 好萊塢電影主打的套路劇情有些習(xi) 以為(wei) 常,實在很難決(jue) 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這些片子。尤其最近上映的一些好萊塢電影口碑不濟,比如《小美人魚》的豆瓣評分才5.2分,這個(ge) 分數以及影片背後存在的爭(zheng) 議足以勸退觀眾(zhong) ,再加上現在電影票價(jia) 格一直在提升,如果電影劇情製作平庸,加上口碑低下,很多人認為(wei) 看開頭就知道結尾,這樣自然會(hui) 讓觀眾(zhong) 放棄去影院觀看。”
根據目前好萊塢電影的上映情況可以發現,近年來好萊塢電影越發呈現出一種套路化、模式化的趨勢,在很多評分平台都能看到觀眾(zhong) 對其的吐槽,比如大家說“一看片名就能猜到電影要講什麽(me) ”“看了不到五分鍾就可以預測後麵的結果”。例如《銀河護衛隊3》最後一定是護衛隊一邊贏得勝利,一邊加入小浣熊“火箭”的各種溫情回憶;《速度與(yu) 激情10》一定會(hui) 把主旨放在唐老大的那句口頭禪——“我們(men) 是伐木累(家庭)”上,而據影迷統計,“伐木累”在全片140分鍾裏被正反派總共念叨過55次。票房分析師羅天文坦言,這個(ge) 現象與(yu) 好萊塢對於(yu) 原創作品創新度的把握有關(guan) ,現在來到內(nei) 地影市越來越多的是係列電影的續集或者是IP宇宙相關(guan) 的作品,少有真實可感的原創作品引進。有些作品甚至不講求電影的劇情邏輯,為(wei) 了拍而拍,為(wei) 了續集而續集,觀眾(zhong) 看不到新意,自然覺得花費的電影票錢不值得。由此可以看出,現在好萊塢對於(yu) 電影的創作,不應該停留在無盡消耗過去光環、消耗觀眾(zhong) 熱情的階段,而是更應該為(wei) 未來的創作構想。另外,目前也很少能夠看到大家對一部好電影展開探討,比較可惜的是《龍與(yu) 地下城:俠(xia) 盜榮耀》在豆瓣評分上是很高的7.6分,很多影迷反饋口碑不錯,但因為(wei) 宣發不濟加上對IP的預熱非常缺乏,即使有熱度也隻停留在粉絲(si) 影迷中,幾乎沒有可能形成觀影熱潮。
票價(jia) 上漲和新鮮度差,“棄看”
院線經理李玉霖還提到自己一直留意的情況,因為(wei) 他所在的影院靠近高校,一直以來學生都是影院的一大觀影主體(ti) 。受疫情影響,影院經過不停地開開關(guan) 關(guan) ,很多學生對好萊塢大片的選擇沒有以往那麽(me) 狂熱,一是因為(wei) 電影票價(jia) 上漲,現在看電影並不是像前幾年那樣簡簡單單19.9元就能看一場;而很多學生的觀影習(xi) 慣也有改變,例如線上放映和短視頻的衝(chong) 擊,“在微信群裏的張同學就跟我們(men) 反映過,她在看電影之前會(hui) 先在短視頻平台看看相關(guan) 的預告介紹資料剪輯,如果這幾分鍾的時間不能滿足她的觀看欲望,她就不會(hui) 選擇前往電影院。比如《黑豹2》已經上映很久了,網上一是有了資源,二是關(guan) 於(yu) 影片的介紹解析比比皆是,她聽大家都說‘不用去影院看’就不選擇了,而且像這樣‘棄看’的觀眾(zhong) ,並不占少數。”
票房分析師羅天文也表明了一個(ge) 觀點,引進時間與(yu) 國外上映時間差距太大導致“不新鮮”,也是很多人不會(hui) 選擇再去影院觀看電影的原因。例如,迪士尼出品發行的漫威電影《黑豹2》票房為(wei) 1.06億(yi) 元,遠不及前作《黑豹》的6.62億(yi) 元,這是因為(wei) 《黑豹2》去年11月11日就在美國上映,而到了今年2月7日才在中國內(nei) 地上映,影片的滯後上映以及巨大的跨度期讓觀眾(zhong) 對其失去了新鮮感,自然成績不如前者。不過,他提到,檔期差並不是造成票房不濟的主要原因,比如同樣是迪士尼出品並發行的漫威電影《蟻人與(yu) 黃蜂女:量子狂潮》就是2月17日同步北美上映,今年在中國內(nei) 地收獲了2.72億(yi) 元票房,比起該係列兩(liang) 部前作《蟻人》(6.7億(yi) 元)《蟻人2:黃蜂女現身》(8.31億(yi) 元)的票房差距甚大:“這是因為(wei) 《蟻人》的IP事實上並沒有《複仇者聯盟》具有號召力,並且電影存在宣發不到位的情況,很多電影定檔時間離上映時間較近,沒有時間來一步步預熱物料,再加上影片處於(yu) 春節檔後期一個(ge) 比較冷的檔期,自然不能取得太高的關(guan) 注度,另外影片平庸的口碑很快發酵,以及125分鍾的片長,確實讓有些觀眾(zhong) 望而卻步。”
好萊塢大片仍是市場必要補充
“以往不少影迷喜歡把好萊塢大片稱為(wei) ‘爆米花電影’,在其璀璨的視效和品牌影響力中獲得酣暢淋漓的觀影體(ti) 驗,而這些有著非常多套路和模式的電影,在今年已經不再符合國內(nei) 電影市場的全新格局,現在的影迷更傾(qing) 向於(yu) 把一個(ge) 故事講好,溫情動人的作品,比如《保你平安》《回廊亭》與(yu) 《雷霆沙讚2》在今年同時上映,前兩(liang) 部主打類型的國產(chan) 片票房走勢就明顯好於(yu) 後者,因為(wei) 如今的中國觀眾(zhong) 更愛看自己的故事,尤其是看到那種真實存在的,能喚起真正情感共鳴的作品。”電影市場專(zhuan) 家蔣勇這樣分析了如今市場受眾(zhong) 的變化,他坦言對於(yu) 好萊塢大片,觀眾(zhong) 不像以往那麽(me) 熱衷了。
有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好萊塢在中國內(nei) 地獲得的票房平均達到28億(yi) 美元,到了2021年這個(ge) 數字是9億(yi) 美元,直觀感受是曾經的好萊塢大片在內(nei) 地票房市場份額猛然下跌,從(cong) 30%-35%跌到了12.3%,能占據年度票房榜前茅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但在蔣勇看來,好萊塢影片還是有著存在的必要,“不過,我們(men) 需要看到的是,盡管會(hui) 有審美疲勞,但畢竟好萊塢影片還是有一些固定的受眾(zhong) ,例如《銀河護衛隊3》《速度與(yu) 激情10》在首日的票房表現都不錯,隨後的票房走勢降低也存在工作日或者其他的因素。盡管一些觀眾(zhong) 會(hui) 對這類影片產(chan) 生審美疲勞,但事實上,這種好萊塢大片無論是視效還是類型,對於(yu) 影院來說都是剛需,這類電影依舊有存在的必要,也是對國內(nei) 電影市場的必要補充。”
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