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產大飛機開啟常態化商業運行:C919帶動產業鏈一起飛 市場規模有望達萬億元量級

發布時間:2023-06-08 15:4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隨著C919順利完成首個(ge) 商業(ye) 航班飛行、正式進入民航市場,廣大旅客可以乘坐國產(chan) 大飛機出行了!

  不僅(jin) 帶旅客飛上藍天,國產(chan) 大飛機投入商業(ye) 運營,也對中國民用客機產(chan) 業(ye) 鏈的整體(ti) 發展形成了強有力的帶動效應,進而拉動國內(nei) 航空工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

  大飛機事業(ye) 踏上規模化係列化發展新征程

  大飛機為(wei) 啥這麽(me) 受關(guan) 注?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噴氣式幹線客機。2007年立項、2017年首飛、2022年9月完成全部適航審定工作後獲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C919是繼運-10之後中國第一款真正意義(yi) 上的民航大飛機。

  此次商業(ye) 首航的C919大型客機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研製,於(yu) 2022年12月9日交付給東(dong) 方航空,交付後密集完成了100小時的驗證飛行,全麵檢驗了飛機的航線運行能力。

  “曆經幾代人的努力,我國民航運輸市場首次擁有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幹線飛機,大飛機事業(ye) 邁入規模化係列化發展新征程。”中國商飛副總經理魏應彪說。

  5月29日8時25分,由C919大型客機執飛的東(dong) 方航空MU9197航班上海虹橋機場起飛,搭載135名乘客,於(yu) 11時05分平穩降落成都天府國際機場,C919開啟常態化商業(ye) 運行。不少旅客反映:飛行平穩、機艙寬敞、座椅舒適,國產(chan) 大飛機體(ti) 驗真的好!

  目前,東(dong) 方航空與(yu) 中國商飛已經簽署5架大飛機采購協議,將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和公司航網規劃決(jue) 定後續引進計劃。東(dong) 方航空專(zhuan) 門成立了C919飛行部、C919客艙部,設立C919簽派放行席位、國產(chan) 飛機維修管理中心等專(zhuan) 業(ye) 部門。按計劃,C919在“上海虹橋—成都天府”航線上實施初始商業(ye) 運行,陸續引進後該機型有望逐步擴展投放到更多的航線。東(dong) 方航空四川分公司負責人說,成渝地區世界級機場群正在建設,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看好。東(dong) 方航空“滬蓉航線”日航班量超過20班次,采用C919執飛,航線布局更從(cong) 容。

  截至去年底,C919累計獲得32家客戶、1035架訂單。今年訂單還在持續擴大,2023年4月,中國商飛與(yu) 海航航空集團簽署百架飛機采購協議,其中就包括60架C919飛機確認訂單。

  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一個(ge) 新機型執飛商業(ye) 航線,需要進行一係列準備,包括航空公司機務人員以及機場地麵服務的保障等,而這些專(zhuan) 業(ye) 保障都要具備相應的資質、經曆相應的培訓。這也是目前C919執飛航線較少的原因之一。

  不隻是一個(ge) 產(chan) 品的誕生,更是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誕生

  大飛機被譽為(wei) 工業(ye) 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個(ge) 國家科技能力、工業(ye) 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ti) 現。國產(chan) 民用大飛機C919投入商業(ye) 運行和批量生產(chan) ,將帶動整個(ge) 飛機製造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告訴記者,C919的首飛不隻是一個(ge) 產(chan) 品的誕生,更是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誕生。“大飛機不僅(jin) 是為(wei) 了滿足航空領域的發展需求,還能帶動諸多基礎學科的重大進展,助力新材料、現代製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製、計算機等領域關(guan) 鍵技術的群體(ti) 突破,拉動眾(zhong) 多高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

  李曉津表示,國產(chan) 大飛機投入商業(ye) 運營實現了兩(liang) 個(ge) “從(cong) 0到1”的突破。一是技術上“從(cong) 0到1”。“一架C919包含超過400萬(wan) 個(ge) 零部件,每個(ge) 零部件都要足夠安全可靠,組裝和審查過程也有嚴(yan) 格的安全標準。中國在全球采購的基礎上,結合自主創新生產(chan) 出了國產(chan) 大飛機,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提高國產(chan) 化率,這是了不起的突破。”李曉津說。二是市場上“從(cong) 0到1”的突破。相比同期波音、空客甚至其他國家的航空製造企業(ye) ,國產(chan) 民機製造企業(ye) 在市場意識、市場能力、市場經驗等方麵也幾乎是從(cong) 零開始。首架C919商業(ye) 運營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一個(ge) 新的開始。

  C919的目錄單價(jia) 為(wei) 6.53億(yi) 元,其實現商業(ye) 化運營和市場化量產(chan) ,為(wei) 上下遊企業(ye) 帶來商機,拉動國內(nei) 航空工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全麵升級。

  據介紹,大飛機產(chan) 業(ye) 鏈主要由機體(ti) 製造、動力裝置、機載係統、零部件、原材料等部分組成。其中,機體(ti) 製造價(jia) 值占到約1/3,包括機頭、機身、機冀、艙門等,主要由航空工業(ye) 旗下企業(ye) 承擔,國產(chan) 化程度高。動力裝置目前主要由國外企業(ye) 配套,未來有望用上國產(chan) 商用航空發動機。機載係統產(chan) 品利潤率高,正吸引大量高科技企業(ye) 投身這一領域。零部件包括鍛鑄件、標準件、電子元器件等,包括一批民營企業(ye) 在內(nei) 的國內(nei) 企業(ye) 參與(yu) 眾(zhong) 多,這些企業(ye) 在為(wei) C919配套的過程中,既獲得訂單也實現了技術突破。原材料方麵包括鋁合金、複合材料、鈦合金、高強度鋼等,中鋁、寶鋼等一批企業(ye) 在其中承擔重任。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測算,如果按民機壽命周期10年計算,大飛機給中國帶來經濟增加值貢獻比為(wei) 1︰86,就業(ye) 貢獻比為(wei) 1︰9.6。李曉津舉(ju) 例,C919的機頭、機身、機尾、機翼等外麵的“殼子”分別來自中國的成飛、洪都、沈飛、西飛等企業(ye) ,各領域有近30萬(wan) 人參與(yu) 了C919大飛機的研製,培育出民用航空器製造領域的一批本土人才。

  專(zhuan) 家分析,以當下大飛機投入產(chan) 出比1︰80計算,在維持目前C919國產(chan) 化率不變的情況下,國產(chan) 大飛機有望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帶來萬(wan) 億(yi) 元量級的市場規模。而隨著國產(chan) 化率的提高,將帶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再上新台階,為(wei) 中國航空工業(ye) 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持續夯實基礎,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一款機型走向成熟和大規模的市場化運營,需要進入商業(ye) 運行階段後多年的持續優(you) 化提升。C919圓滿完成首次商業(ye) 飛行,既是中國大飛機事業(ye) 的曆史性一刻,也是中國民用航空工業(ye) 新的起點。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此前的分析文章認為(wei) ,鑒於(yu) 客機高昂的開發成本,小批量生產(chan) 不可行,而中國國內(nei) 市場規模無疑為(wei) C919量產(chan) 提供了重要的本土優(you) 勢。C919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可進軍(jun) 國外市場,參加全球競爭(zheng) 。

  相關(guan) 數據顯示,未來20年,全球將有超過4萬(wan) 架民用客機交付,價(jia) 值超過6萬(wan) 億(yi) 美元。其中,中國航空市場預計將接收超過9000架新機,價(jia) 值約1.39萬(wan) 億(yi) 美元。麵對越來越多的訂單,C919如何實現精益化批量生產(chan) 、高質量交付?

  “這考驗著相關(guan) 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李曉津表示,一是航空公司要將後續商業(ye) 飛行中積累的經驗及時、全麵反饋給製造方,支持中國商飛和相關(guan) 供應商逐步完善技術細節。二是製造方盡快突破核心技術和材料壁壘。中國能夠自給的部件價(jia) 值占大飛機總體(ti) 的比例還不夠高,特別是航空發動機葉片等材料和技術缺乏,突破這些瓶頸將是批量生產(chan) 、交付和成本控製的關(guan) 鍵。三是充分學習(xi) 高鐵和核電設備等產(chan) 業(ye) 國際合作的成功經驗,以掌握自主知識產(chan) 權為(wei) 最終目標,堅持自主設計的必要條件,堅持掌握高端技術能力,在大飛機產(chan) 業(ye) 國際合作中爭(zheng) 取有利地位。

  麵向龐大的國際市場,國產(chan) 大飛機還需在產(chan) 業(ye) 鏈升級、市場化拓展、商業(ye) 化運營上持續夯實基礎,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中國民機市場規模巨大是我國發展國產(chan) 大飛機的優(you) 勢,必須把旅客和貨主的需求作為(wei) 民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李曉津說,要推動航空製造與(yu) 航空運輸融合發展,即“兩(liang) 航融合”,包括理念、人才、服務、標準、工作等方麵的融合。

  他表示,今後可以從(cong) 軟硬兩(liang) 方麵進行突破。一是市場能力和政策體(ti) 係。國產(chan) 民機要依托中國大市場,在此過程中強化市場理念、提升市場能力、完善法律法規體(ti) 係。二是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以C919投運為(wei) 契機,在全球開放的過程中堅持自主創新,加快發動機、起落架、機載設備等核心產(chan) 品技術突破。

  未來,更多、更好的國產(chan) 大飛機將翱翔於(yu) 藍天之上。(徐佩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