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麵臨(lin) 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人口發展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事。在5月5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斷和工作要求。這是黨(dang) 中央著眼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戰略安排,針對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對人口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人口問題方麵的進一步豐(feng) 富和發展,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yi) 。我們(men) 要全麵深刻領會(hui) 、認真貫徹落實。
深刻認識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yi)
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高度重視人口問題,始終把人口工作放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局中統籌謀劃。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領導人民積極探索適合國情的人口發展道路。改革開放後,我們(men) 黨(dang) 著眼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全局,堅持人口與(yu) 發展綜合決(jue) 策,將計劃生育確立為(wei) 基本國策,有效控製了人口過快增長及其帶來的壓力,有力支撐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眼人口形勢新變化,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作出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戰略決(jue) 策,我國人口工作思路和方法實現曆史性轉變,總體(ti) 效果是好的。
當前,我們(men) 邁上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國人口發展也進入了一個(ge) 新的階段。2022年末,我國總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wan) 人。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對於(yu) 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必須全麵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趨勢總體(ti) 上符合世界現代化發展一般規律,要辯證分析人口減少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ge) 時期,我國人口和勞動力規模依然巨大,特別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持續提高,從(cong) 世界範圍看我國人口綜合紅利仍然具有明顯優(you) 勢。
麵對新的人口發展形勢,黨(dang) 中央提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新概念,要求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工業(ye) 革命以來,許多國家人口由高增長轉向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經濟也由粗放發展轉向集約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人口總量開始減少的條件下,必須更加重視人口素質和質量提升,加快塑造新時代人才紅利,推動經濟發展由依靠勞動力等要素投入驅動轉向依靠人力資本提升和創新驅動。
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麵對傳(chuan) 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和全球人才博弈空前激烈的新形勢,隻有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不斷壯大高水平的創新人才和技能勞動者隊伍,才能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建成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大幅提升勞動者收入,持續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人既是社會(hui) 生產(chan) 的手段,更是社會(hui) 生產(chan) 的目的。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推動人口工作由調節數量為(wei) 主向提升素質、穩定總量、優(you) 化結構、暢通流動轉變,有利於(yu) 為(wei) 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有效破除阻礙勞動力、人才社會(hui) 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不斷提升全社會(hui) 人力資本和勞動者技能水平,是增強致富本領、縮小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和緊迫任務。
深入理解人口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nei) 涵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提出:“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著力提高人口整體(ti) 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you) 良、總量充裕、結構優(you) 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涵十分豐(feng) 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內(nei) 容。
素質優(you) 良。提高人口整體(ti) 素質、厚植人口綜合競爭(zheng) 力,是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yi) 和當務之急。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59.6%,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技能勞動者僅(jin) 占從(cong) 業(ye) 人員總數的27%,高水平創新人才仍然不足,需要普遍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強化高素質高技能人力資源支撐。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到78.2歲,但重點人群健康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要通過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提升人口健康素質,提高健康預期壽命。
總量充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推動人口可持續發展是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和底線要求。我國總人口出現負增長,但本世紀中葉前仍將保持在13億(yi) 的量級上,屆時勞動力規模仍相當於(yu) 美、日、歐勞動力總和,這將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續的內(nei) 需支撐和要素保障。同時要重視的是,我國人口主要矛盾已從(cong) 過快增長壓力轉化為(wei) 保持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要著力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結構優(you) 化。實現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合理均衡,勞動力資源有效供給,是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當前,我國人口性別結構持續改善,人口結構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少子老齡化方麵。2022年,我國0—14歲少兒(er) 人口占比為(wei) 16.9%,預計到2035年將降至10.5%左右;60歲以上人口占比為(wei) 19.8%,預計到2035年將升至30%左右。必須推動人口良性再生產(chan) ,避免人口年齡結構失衡,同時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人口老齡化的適應性,千方百計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
分布合理。促進人口和勞動力在城鄉(xiang) 、區域間流動更加活躍,形成暢通有序、合理公正的人口流動和分布格局,是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麵。2020年我國流動人口達3.76億(yi) 人,2022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2%。但流動人口市民化進程相對滯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於(yu)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把握現代化進程中人口流動的客觀規律,推動產(chan) 業(ye) 隨功能走、人口隨產(chan) 業(ye) 走、公共服務隨人走,促進城鄉(xiang) 、區域間人口均衡布局、合理集聚、有序流動。
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幾個(ge) 重大原則。一是著眼物質生產(chan) 和人口生產(chan) 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統籌把握人口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二是從(cong) 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出發,堅持以係統觀念統籌謀劃人口問題。三是堅持以改革創新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更加重視運用“引導”和“激勵”的辦法,提高人口治理能力和水平。四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把“投資於(yu) 人”同“投資於(yu) 物”緊密結合起來,有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準確把握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任務
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把握好以下重點任務。
全麵提升人口綜合素質。要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涉及多領域的人力資本投資和公共服務保障機製,全麵提升人口教育素質、健康水平和文明素養(yang) 。要把建設教育強國作為(wei) 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突出公平優(you) 質導向,夯實提升人口素質的教育基礎。優(you) 化教育結構,提高人才培養(yang) 與(yu)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契合度。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強化數字化賦能,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要全麵提升人口健康水平。深入實施婦幼健康促進行動,保障兒(er) 童健康成長,減少“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延長健康預期壽命。要進一步提升人口思想道德素質。強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美德,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yang) 。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立體(ti) 化、多層次、能落地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要加強時間支持,規範設置和全麵落實生育假期,落實政府、用人單位、個(ge) 人等多方責任。要加強經濟支持,將婚嫁、生育、養(yang) 育、教育一體(ti) 考慮,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完善和落實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ye) 等積極生育支持措施。要加強服務支持,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ti) 係,持續優(you) 化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要加強文化支持,倡導尊重生育的社會(hui) 價(jia) 值,重視家庭建設,推進婚俗改革,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
努力增加全社會(hui) 勞動力有效供給。麵對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既要著力提升人口素質、穩定生育水平,又要深入挖掘人力資源潛力。要構建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工作體(ti) 係,加強靈活就業(ye) 和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維護,穩定重點群體(ti) 勞動參與(yu) 率。倡導正確擇業(ye) 觀,著力促進供需匹配,千方百計做好青年就業(ye) 工作。切實消除性別歧視,增加婦女勞動就業(ye) 。支持有勞動能力和就業(ye) 意願的殘疾人就業(ye) 創業(ye) 。破除妨礙勞動力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幫助農(nong) 民工安心進城、穩定就業(ye) ,持續推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新時代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重要方麵。要加快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支持養(yang) 老資源重點向社區和群眾(zhong) 身邊聚集,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要大力培育銀發經濟。適應老年人需求結構轉變,培育發展銀發經濟大市場,把增進老年人福祉、擴大內(nei) 需消費、發掘經濟新動能更好結合起來。要深化社會(hui) 保險製度改革,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提高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增加全社會(hui) 養(yang) 老財富儲(chu) 備。
更好統籌人口與(yu) 經濟社會(hui) 、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經濟、社會(hui) 和生態建設都要適應人口發展新形勢,推動人口與(yu) 財政、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投資、消費、生態、區域等政策形成係統集成效應。充分重視人口變化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有針對性地擴大消費和投資。順應人口變化新趨勢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需求結構升級和人力資本躍升引領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適應人口流動新要求優(you) 化區域經濟布局,完善人員編製、土地供應、財政轉移、公共服務與(yu) 人口增減掛鉤機製。把握人口城鄉(xiang) 流動進程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力培養(yang)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隊伍。抓住人口減量發展蘊含的新機遇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修複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