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媒體融合背景下紅色基因傳承的使命任務

發布時間:2023-06-13 16:2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郭建暉 熊 文(全國紅色基因傳(chuan) 承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昌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永葆本色的精神密碼,是新時代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力量源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赴各地考察調研,瞻仰革命遺跡,追憶革命曆史,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chuan) 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chuan) 下去。伴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融媒體(ti) 時代來臨(lin) ,信息傳(chuan) 播呈現出移動化、碎片化、定製化、互動化、視覺化等特點,導致輿論生態、媒體(ti) 格局、傳(chuan) 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為(wei) 新時代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chuan) 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體(ti) ,擴大主流價(jia) 值影響力版圖,讓黨(dang) 的聲音傳(chuan) 得更開、傳(chuan) 得更廣、傳(chuan) 得更深入。在這一背景下,如何貫徹落實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媒體(ti) 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充分發揮融媒體(ti) 技術優(you) 勢、渠道優(you) 勢、平台優(you) 勢,更好地開發紅色資源、傳(chuan) 播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肩負起紅色基因傳(chuan) 承的光榮使命任務,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一項重要課題。

  1.高舉(ju) 思想旗幟,著力培根鑄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廣泛傳(chuan) 播催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馬克思主義(yi) 使我們(men) 黨(dang) 擁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擁有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從(cong) 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直將馬克思主義(yi) 確立為(wei) 黨(dang) 的指導思想,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yi) 真理的力量激活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創造的偉(wei) 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紅色基因發端於(yu) 馬克思主義(yi) 信仰,包含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馬克思主義(yi) 的執著追求和堅定篤行,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必須高舉(ju) 馬克思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大力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促進其中國化時代化大眾(zhong) 化。當前,隨著媒體(ti) 融合向縱深發展,理論傳(chuan) 播麵對的整體(ti) 環境、平台媒介、傳(chuan) 播方式、話語體(ti) 係等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特別是融媒體(ti) 傳(chuan) 播模式更具時效性、交互性、多維性等特點,打破了時空限製、拓展了傳(chuan) 播渠道、豐(feng) 富了終端類型,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創造了難得機遇。

  媒體(ti) 融合背景下,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著力培根鑄魂,就是要立足新形勢、新技術、新媒介,推進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實現更廣泛、更深入、更有效的傳(chuan) 播,特別是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dang) 、指導實踐。紅色基因的形成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其核心要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廣大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和實踐淬煉出的優(you) 良作風、理想信念、價(jia) 值追求等的集合,體(ti) 現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曆程中所形成的一係列指導思想、革命精神、優(you) 良傳(chuan) 統,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永葆本色的精神密碼。要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等的重要論述為(wei) 指導,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yi) 宣傳(chuan) 教育,加強傳(chuan) 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營造紅色文化傳(chuan) 播的良好網絡生態,充分發揮其培根鑄魂的重要功能,旗幟鮮明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等錯誤思潮,加強理論辨析、廓清思想迷霧,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2.壯大主流輿論,凝聚人心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在哪兒(er) ,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er)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凝聚共識的新空間。”“推動媒體(ti) 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dang) 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融媒體(ti) 時代的到來,帶來的不僅(jin) 是一場技術上的革新,更是人類思維和行為(wei) 方式的深刻變革,人們(men) 的價(jia) 值觀念、價(jia) 值取向更趨多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們(men) 黨(dang) 要團結帶領人民奮進新征程,實現黨(dang) 的二十大確定的戰略目標,更加需要堅定信心、鼓舞鬥誌,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紅色文化是黨(dang) 和人民為(wei) 實現民族複興(xing) 而不懈奮鬥曆程中創造的曆史產(chan) 物,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密碼。在黨(dang) 的百年非凡奮鬥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頑強拚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井岡(gang) 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偉(wei) 大抗疫精神等寶貴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這些寶貴精神財富凝聚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wei) 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men) 黨(dang) 、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始終是黨(dang) 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力量。

  媒體(ti) 融合背景下,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凝聚人心力量,就是要用好用活用足媒體(ti) 融合帶來的有利條件,生動講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用紅色宣傳(chuan) 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用紅色文化引領良好社會(hui) 風尚,用紅色精神培育正確價(jia) 值觀念,使全體(ti) 人民在理想信念、價(jia) 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加強勁、主旋律更加高昂。加強和改進互聯網紅色內(nei) 容建設,通過理念、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提高紅色文化產(chan) 品質量和水平,以內(nei) 容優(you) 勢贏得傳(chuan) 播強勢;充分運用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紅色文化產(chan) 品的策劃、采集、生產(chan) 、分發、接收、反饋等全產(chan) 業(ye) 鏈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效能;打造全方位、多樣態融媒體(ti) 傳(chuan) 播渠道,實現紅色文化產(chan) 品在不同傳(chuan) 播平台和傳(chuan) 播路徑上的聯通互動,構建跨渠道傳(chuan) 播矩陣,不斷提升信息覆蓋麵和到達率。

  3.堅持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青年的價(jia) 值取向決(jue) 定了未來整個(ge) 社會(hui) 的價(jia) 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jia) 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jia) 值觀養(yang) 成十分重要。”隨著信息社會(hui) 不斷發展,融媒體(ti) 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有調查顯示,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超過90%,大多數青少年以互聯網為(wei) 第一信息源,青少年日益成為(wei) 網絡空間的重要力量。同時,敵對勢力也將互聯網作為(wei) 主陣地,不遺餘(yu) 力地在網絡兜售西方政治觀點、價(jia) 值取向,唱衰中國前途,歪曲中國曆史,抹黑中國形象,撕裂中國社會(hui) ,妄圖在我國青少年中打開“缺口”。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wei) 思想文化價(jia) 值觀念交流交鋒的前沿陣地,能不能占領網上陣地,能不能贏得網上主導權,直接影響著青少年能否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民情懷、強烈的責任擔當、高尚的品德修養(yang) 等,為(wei) 培養(yang) 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價(jia) 值引領。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弘揚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宣傳(chuan) 教育,深化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著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充分凸顯了紅色資源、紅色基因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

  媒體(ti) 融合背景下,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發揮融媒體(ti) 生動活潑、貼近受眾(zhong) 等特點,讓紅色基因插上“數智”的翅膀,更好紮根網絡,浸潤青少年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堅定馬克思主義(yi) 信仰、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真正把青少年培養(yang) 成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創新紅色文化內(nei) 容表現形式,多生產(chan) 短視頻、微電影、海報圖片、H5等青少年喜聞樂(le) 見的產(chan) 品,積極培育網絡直播、虛擬現實、沉浸現實等新業(ye) 態,增強正麵宣傳(chuan) 表現力和感染力;結合青少年興(xing) 趣愛好,推動紅色基因與(yu) 遊戲、動漫、文創、旅遊等跨界融合,通過寓教於(yu) 樂(le) 、寓學於(yu) 樂(le) ,促進娛樂(le) 休閑與(yu) 教育感化的統一;完善紅色基因傳(chuan) 承話語體(ti) 係,用青少年聽得懂、喜歡聽的話語講好紅色故事,詮釋好紅色基因的豐(feng) 富內(nei) 涵。

  4.激發文化活力,增強文化自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曆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ge) 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曆史文化的民族,不僅(jin) 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曆史悲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使不同文化的相互影響、滲透、融合、碰撞、衝(chong) 突變得更加頻繁與(yu) 複雜,世界文化變革與(yu) 重構的帷幕正在拉開,凸顯著增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wei) 大實踐中創造的先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秉承中華文化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又經過了革命戰爭(zheng) 年代的洗禮、鍛造和淬煉,是我們(men) 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融媒體(ti) 的發展,為(wei) 紅色文化的傳(chuan) 播提供了更多元的傳(chuan) 播渠道、更生動的表現形式、更具互動性的教育方式。一大批兼具時代性、思想性、藝術性的紅色主題作品在網絡刷屏熱傳(chuan) ,極大激發了人們(men) 愛黨(dang) 愛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熱情,有力增強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

  媒體(ti) 融合背景下,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增強文化自信,就是要借助互聯網新技術,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獨特優(you) 勢,助推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加強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與(yu) 利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收集、挖掘、修複和再現,建立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為(wei) 進一步創新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夯實基礎;綜合運用全媒體(ti) 方式、大眾(zhong) 化語言、藝術化形式創作紅色文化作品,借助融媒體(ti) 傳(chuan) 播優(you) 勢,讓紅色文化火爆出圈、引領潮流;培育數字紅色文化產(chan) 業(ye) ,挖掘紅色文化時代內(nei) 涵,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字視聽、數字演藝等新業(ye) 態新模式,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紅色文化IP產(chan) 品。

  5.加強國際傳(chuan) 播,傳(chuan) 遞中國精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chuan) 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ti) 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ou) 秀文化。”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地域和國家文化邊界,降低了人們(men) 獲取、利用、傳(chuan) 播文化信息的門檻,使每一個(ge) 網絡終端的個(ge) 體(ti) 均可創建、上傳(chuan) 、更新、分享內(nei) 容,為(wei) 我們(men)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遞中國精神,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機。加強和改進紅色文化國際傳(chuan) 播工作,對於(yu) 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yi) 。

  媒體(ti) 融合背景下,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傳(chuan) 遞中國精神,就是要利用網絡媒體(ti) 跨時空、開放性等傳(chuan) 播特點,加強紅色文化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把紅色文化中具有當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講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故事,推動紅色文化走出去,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善用信息技術,深度了解各國受眾(zhong) 群體(ti) 的受眾(zhong) 畫像、接收習(xi) 慣、內(nei) 容偏好等特點,更好推進紅色文化國際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zhong) 化表達,讓國外受眾(zhong) 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增強國際傳(chuan) 播的親(qin) 和力和實效性;把紅色文化傳(chuan) 播納入全媒體(ti) 國際傳(chuan) 播體(ti) 係,用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網絡社交媒體(ti) ,發揮我國國際傳(chuan) 播融合媒體(ti) 矩陣作用,不斷拓寬紅色文化國際傳(chuan) 播渠道,全麵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加強外宣人才隊伍建設,探索構建多主體(ti) 、立體(ti) 式的紅色文化大外宣格局,積極培養(yang) 適應紅色文化國際傳(chuan) 播需要的專(zhuan) 門人才隊伍,為(wei) 紅色文化國際傳(chuan) 播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