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別太迷信高考誌願填報“指導”

發布時間:2023-06-16 14:4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高考結束,接下來就到了誌願填報環節。據《光明日報》報道,如今,高考已逐漸轉變為(wei) 包含備考“持久戰”、應考“速決(jue) 戰”、考後“信息戰”的“總體(ti) 戰”。而誌願填報作為(wei) 其中關(guan) 鍵環節之一,相關(guan) 指導服務已成為(wei) 部分家庭應對考後“信息戰”的重要選項。但這項服務究竟“能不能用”“該不該用”“怎麽(me) 使用”“如何避險”,輿論卻還存在不少爭(zheng) 議。

  應該承認,高考誌願填報指導作為(wei) 一個(ge) 新興(xing) 服務行業(ye) ,這些年之所以快速崛起,原因在於(yu) 巨大的信息不對稱、服務不對稱。比如麵對高考招錄新規則時的“毫無頭緒”,對於(yu) 各地高校、相關(guan) 學科及就業(ye) 行情的“一無所知”,這些都需要專(zhuan) 業(ye) 人士的指點。市場需求巨大,服務自然孕育而生。

  作為(wei) 一名過來人,想想我們(men) 自己當年,拿著本《高校誌願填報指南》,再征詢一下班主任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就胡亂(luan) 填報了大學和專(zhuan) 業(ye) ,多少有點盲目的成分。結果,有些考得好但膽子小的同學,白白浪費了高分;也有些則僥(jiao) 幸因為(wei) 招生大小年而被低分高錄,進了名校。現在由專(zhuan) 業(ye) 的機構或老師介入,提供一對一的貼身服務,自然是好事,家長也願意掏這錢。畢竟誰也不希望子女千辛萬(wan) 苦通過了高考,卻因為(wei) 填報失誤而留下終身遺憾。

  當然,和考研、教輔以及其他任何領域一樣,隨著高考誌願填報指導行業(ye) 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也難免出現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情況。同時,在“別人谘詢了我不谘詢就是吃虧(kui) ”的心理作用下,部分家長也存在盲目選擇高價(jia) 谘詢的情況,結果浪費了金錢,卻未能收獲想要的指導。

  與(yu) 早年間估分填誌願不同,現在都是先出成績再填誌願,這種情況下,寄希望通過專(zhuan) 業(ye) 指導來實現“低分高錄”、院校“撿漏”,不說絕對沒有,也是小概率事件。

  相反,對於(yu) 部分低分段考生和其家長,尤其應該擺正心態,警惕“假指導、真中介”,以及打著“自主招生”旗號的各種錄取陷阱和招生騙局。畢竟,類似的新聞幾乎每年都有,以前還相對零散,現在隨著誌願填報服務行業(ye) 的崛起,保不準有個(ge) 別無良機構勾結部分“招生難”院校,對考生和家長進行“專(zhuan) 業(ye) 誤導”。

  至於(yu) 具體(ti) 報什麽(me) 專(zhuan) 業(ye) ,固然應該關(guan) 心將來的就業(ye) 前景,但更要看個(ge) 人興(xing) 趣。畢竟興(xing) 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行業(ye) 風向則經常在變。比如,20世紀80年代文學風靡,90年代法學吃香,21世紀頭10年經濟學盛行一時,都曾吸引很多人蜂擁填報。但如果你並不喜歡這一行,那麽(me) 等到熱潮散去,甚至收入下降後,可能就不得不麵臨(lin) 人到中年再更改賽道的尷尬和艱難了。

  所以,對於(yu) 高考誌願填報尋求專(zhuan) 業(ye) 指導這事,我的態度是可以,也確實需要,但別迷信,更沒必要為(wei) 此花費過多的金錢。事實上,很多指導機構的所謂數據庫,也都是根據學校官網、教育部網站和陽光高考平台上的公開信息來歸納總結的。雖然他們(men) 可能顯得更專(zhuan) 業(ye) 、全麵一些,但要相信,在對自身的了解這點上,沒人比得過你。何況,人生是要自己走的,旁人再專(zhuan) 業(ye) 的意見,也隻是意見,沒人可以替你做主。這也是從(cong) 中學走向大學、從(cong) 青蔥走向成熟的一個(ge) 體(ti) 現。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