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就業”助力高校畢業生“雲求職”
企業(ye) 運用互聯網開展招聘,畢業(ye) 生從(cong) 招聘網站找工作,教育部門利用互聯網開展就業(ye) 培訓和輔導,早已成為(wei) 稀鬆平常的現象。近年來,“互聯網+就業(ye) ”呈現出許多新趨勢、新動向,比如舉(ju) 辦大型線上招聘會(hui) 、推出公益直播課、直播帶“崗”、網上麵試簽約,等等。這些創新舉(ju) 措,為(wei) 求職者精準求職、畢業(ye) 生順利就業(ye) 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互聯網+就業(ye) ”,“加”出了崗位機會(hui) 和就業(ye) 選擇,開辟了新的就業(ye) 渠道。以教育部基於(yu) 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打造的“國家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為(wei) 例,平台服務24小時365天“全時化、智能化”在線。在今年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促進周期間,國家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密集舉(ju) 辦14場線上招聘活動,參會(hui) 用人單位1.5萬(wan) 餘(yu) 家,提供崗位信息80餘(yu) 萬(wan) 條。咫尺天涯,瞬間直達,這就是網絡的妙處。擴大信息傳(chuan) 播、促進供需對接,不僅(jin) 讓求職就業(ye) “不掉線”,也讓就業(ye) 服務網越織越密。
“互聯網+就業(ye) ”的另一個(ge) 優(you) 勢是簡化了就業(ye) 程序。相對於(yu) 以往人山人海的就業(ye) 市場,畢業(ye) 生依靠一部手機不必親(qin) 臨(lin) 現場就能完成從(cong) 就業(ye) 簡曆投放到最終麵試的全部流程。如今,就業(ye) 服務進一步上“雲(yun) ”、入“鏈”、匯“數”,線上宣講、線上招聘、視頻麵試、網上簽約全流程貫通,方便企業(ye) 和畢業(ye) 生通過網絡進行雙向選擇,擺脫了地域限製、交通限製、成本限製、時間限製,讓就業(ye) 更加輕盈化、便捷化。
“互聯網+就業(ye) ”還提高了就業(ye) 質量。通過匯集整合各類政策信息,加以細致宣講解讀,可以幫助更多高校畢業(ye) 生知曉各項促就業(ye) 政策,指導他們(men) 用好基層就業(ye) 、自主創業(ye) 、應征入伍等政策機遇。通過開設就業(ye) 指導直播課,把職業(ye) 生涯規劃和就業(ye) 指導送到每個(ge) 畢業(ye) 生眼前、耳邊,有助於(yu) 增強畢業(ye) 生求職技能、提升求職信心。圍繞高校畢業(ye) 生在求職就業(ye) 過程中的所需所求,就業(ye) 服務機構精準提供個(ge) 性化的建議與(yu) 引導,為(wei) 莘莘學子“雲(yun) 求職”插上翅膀。
也要看到,從(cong) 技術含金量上說,當前的“互聯網+就業(ye) ”模式還處較為(wei) 初級的信息共享、資源整合階段。“互聯網+就業(ye) ”發展得好不好,最關(guan) 鍵製約因素在於(yu) 信息技術、數字技術能不能同就業(ye) 工作實現深度融合,學校、教育部門掌握的政策資源能不能同招聘平台企業(ye) 的技術優(you) 勢實現充分整合。隻有不斷推動技術迭代創新,強化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應用,推出數據分析、崗位篩選等更多功能,才能為(wei) 畢業(ye) 生挖掘更多適合崗位資源、提供有價(jia) 值的就業(ye) 指導,以人崗精準匹配助力高質量就業(ye) “水到渠成”。
就業(ye) 素來是關(guan) 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從(cong) 發展的眼光看,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優(you) 化、動力轉換,新的勞動形態、新的就業(ye) 方式、新的創業(ye) 路徑會(hui) 不斷湧現出來。創造條件推動“互聯網+就業(ye) ”展現更大能量,必能為(wei) 促進就業(ye) 形勢企穩好轉、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打牢堅實根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