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賦能產業數智化升級——中國經濟新動能觀察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題:人工智能賦能產(chan) 業(ye) 數智化升級——中國經濟新動能觀察
新華社記者張兆卿 周乾憲 高劍飛
國藥控股廣東(dong) 物流有限公司位於(yu) 廣州的物流中心內(nei) ,一台台智能自主移動機器人頂著滿載貨物的貨架穿梭不息;配備人工智能視覺識別技術的機械臂精確抓取貨物,自動碼垛;五麵掃描裝置對傳(chuan) 送帶上高速運行的藥品箱,自動掃描識別。
國控廣州是中國南方地區藥品分銷及供應鏈服務提供商,在數智化升級前,該公司物流中心投產(chan) 超過12年,倉(cang) 庫員日均搬運3萬(wan) 斤醫療貨品,人均日行3萬(wan) 步,業(ye) 務處理量達到瓶頸。
借助曠視科技公司提供的智慧物流解決(jue) 方案,該倉(cang) 庫實現了智能化升級,整體(ti) 效率提升25%,物流中心儲(chu) 存密度提升15%,作業(ye) 完成時間提前兩(liang) 小時。
作為(wei) 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曠視科技在計算機視覺識別、深度算法、物聯網領域持續深耕。近年來,企業(ye) 更是與(yu) 機械製造業(ye) 企業(ye) 融合發展,推出智能托盤四向車、人工智能堆垛機、自主移動機器人等機器人及智能裝備。
“將人工智能技術與(yu) 物理世界的應用場景結合,將更好助力實體(ti)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曠視科技物流業(ye) 務事業(ye) 部負責人徐慶才說。
不久前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強調,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適應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保持並增強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you) 勢,高效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進產(chan) 業(ye) 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中國工業(ye) 經濟規模大、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融合發展前景廣闊。國際數據公司(IDC)報告顯示,隨著數字業(ye) 務時代到來,數字業(ye) 務與(yu) 製造業(ye) 的融合已成必然,並成為(wei) 振興(xing) 實體(ti) 經濟的重要條件。到2025年,40%的中國製造商將在企業(ye) 範圍內(nei) 部署基於(yu) 人工智能的工具來支持決(jue) 策過程並最大化數據價(jia) 值。
IDC中國副總裁鍾振山表示,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將在未來幾年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市場規模在2023年將超147億(yi) 美元,2026年將達到263億(yi) 美元。
自主創新是建設製造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黨(dang) 的二十大對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作出明確部署。企業(ye) 從(cong) “技術創新主體(ti) ”轉變為(wei) “科技創新主體(ti) ”,表明企業(ye) 在創新體(ti) 係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的天津港在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加持下亦煥發新生機。2018年,全球首台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投入使用;2020年,全球首個(ge) 完全無人駕駛卡車常態化運營項目正式落地;2021年,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智慧零碳”碼頭。
北京主線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nei) 領先的智慧港口與(yu) 自動駕駛卡車研發與(yu) 應用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企業(ye) ,也是天津港數智化升級的主要參與(yu) 方之一。該公司聯合天津港、徐工集團研發的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具備“完全無人駕駛”能力,幫助天津港實現複雜作業(ye) 場景中的高精度、全無人、全天候、安全穩定的集裝箱自主作業(ye) 。
主線科技創始人、CEO張天雷認為(wei) 人工智能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結合是該技術推廣和落地的最好方式。“在此過程中,技術創新至關(guan) 重要。我們(men) 公司的技術研發占到總支出的70%以上,研發人員占到員工總數的80%。”
天津港數據顯示,升級後的天津港C段碼頭實現單橋作業(ye) 效率提升40%以上,外部集裝箱卡車平均滯場時間壓縮至8.6分鍾,設備平均綜合單耗下降3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60%。
像智慧物流、自動無人碼頭類似的智能場景在生產(chan) 生活中並不少見,新一輪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的深度融合將改變各行各業(ye) 產(chan) 業(ye) 實踐和運行方式,促進社會(hui) 和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