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大教授陳平原攜新著《有聲的中國》為讀者詮釋演說的魅力

發布時間:2023-06-25 10: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北京大學一級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平原,日前在商務印書(shu) 館涵芬樓書(shu) 店帶來一場題為(wei) “聲音的政治、文化及美學——演說之於(yu) 現代中國”的主講。

  陳平原教授的新作《有聲的中國:演說的魅力及其可能性》,正通過鉤稽“演說”的變化,兼及閱讀(文字)、傾(qing) 聽(聲音)與(yu) 觀看(圖像)三種觸摸曆史的路徑,呈現出一個(ge) 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現代中國,也借以透視整個(ge) 時代的政治與(yu) 文化氛圍。

  該書(shu) 是商務印書(shu) 館“人文史叢(cong) 書(shu) ”的第一本。“人文史叢(cong) 書(shu) ”是商務印書(shu) 館與(yu) 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合作的一套新人文叢(cong) 書(shu) ,希望盡最大可能,以跨學科的視野、跨媒介的方法、跨文體(ti) 的寫(xie) 作,來呈現有人有文、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的中國。

  在講座中,陳平原教授從(cong) 聲音入手,考辨了“演說”的傳(chuan) 入與(yu) 嬗變。他提到,演說可以是政治宣傳(chuan) ,可以是社會(hui) 動員,也可以是思想啟蒙或學術普及。此外,他還特別著眼於(yu) 演說的政治功能與(yu) 美感實踐,借助演說之氛圍、演說之鄉(xiang) 音、演說之變奏、演說之危險、演說之詩性等層麵,討論若幹兼擅演說理論與(yu) 實踐的政治人物及其演說名篇,注重聲音轉化為(wei) 文字,以及“以話為(wei) 文”的得失成敗。

  講座後,陳平原教授還與(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袁一丹參與(yu) 對談,商務印書(shu) 館副總編輯鄭勇進行了精彩的對談,圍繞著大眾(zhong) 傳(chuan) 播中聲音的重要作用以及聲音的倫(lun) 理學問題等議題開展討論。

  “涵芬書(shu) 房名家係列講座”是在商務印書(shu) 館曆史陳列館開展的係列文化講座,兼具知識性、文化性、普及性。通過邀請大家名家以線上線下講座或對談的形式,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介海外新知,開闊大眾(zhong) 視野,啟迪智慧,助力全民閱讀。(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