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節令美味賀端陽!古人吃粽子有啥講究?

發布時間:2023-06-25 11:24: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er) 黃。這兒(er) 端陽,那兒(er) 端陽,處處都端陽。”端午節,古人吃粽子有講究?還有哪些節令美食讓人大飽口福?

  東(dong) 漢許慎《說文解字》是最早記錄“粽子”的古籍。其中提到“糉”,解釋為(wei) “蘆葉裹米”,是現代粽子的原型。

  先秦時期粽子的用途大多用來祭祀。南北朝時期,《荊楚歲時記》記載:“夏至節日食粽。”粽子成為(wei) 夏至節令食物。唐宋之間,端午節日被官方確立,夏至、端午時間臨(lin) 近,夏至吃粽子的習(xi) 俗納入到端午。

  乾隆十八年膳單記載,乾隆皇帝在端午節皇宮裏擺粽子供,設“粽席”。當時皇帝膳桌上擺了1276個(ge) 粽子,當天幾乎不吃其他東(dong) 西。“親(qin) 教宮娥群角黍,金盤射得許先嚐。”宮人們(men) 用小角弓向粽子盤射箭,射中哪隻吃哪隻。用膳時,皇帝要喝菖蒲酒,賞眾(zhong) 人喝雄黃酒。膳後配桑葚、櫻桃及果茶等。

  古籍中還記載了很多地方端午節令美食,如甘肅民勤的“蒸麵扇”、福建晉江的“煎堆”、廣西玉林的“葉子餑”等等。在江浙地區,依然沿襲著很多古代流傳(chuan) 的端午食俗傳(chuan) 統,更有“五黃”“五白”“十二紅”等講究。其中的“五黃”即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雄黃酒,已經成為(wei) 節俗必備的美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