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綠地開放 共享也要管好

發布時間:2023-06-26 15:50: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李景

  今年,上海正式啟動單位附屬綠地開放共享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一些原本屬於(yu) 單位的綠地將對外開放成為(wei) 公共空間。根據計劃,到2025年,上海將開放單位附屬空間100個(ge) 以上,今年率先開放40個(ge) 。如今已開放的單位綠地項目,如黃浦區政府附屬綠地、華東(dong) 政法大學萬(wan) 航渡路校區、上海音樂(le) 學院汾陽路校區等,都已成為(wei) 深受市民歡迎的打卡地。

  城市空間由“獨門獨院”變成“人民共享”,這發生在上海並不意外。長期以來,上海始終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以更優(you) 的供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無論是“一江一河”濱水岸線改造、各區局部的公共空間優(you) 化,還是如今單位附屬綠地對外共享開放,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造提升,正是上海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動體(ti) 現。

  不過,開放單位附屬綠地對上海這樣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而言並非易事,麵臨(lin) 著政策、規劃、安全等諸多方麵挑戰。如何既放得開又管得住,成為(wei) 這項民生工作能否順利推進,能否為(wei) 各地提供借鑒的關(guan) 鍵。

  安全是擺在管理者麵前的頭等大事,安全管理更是單位空間轉變為(wei) 公共空間的前提和基礎。顯然,單位的封閉管理與(yu) 公共空間管理麵對的安全考驗截然不同。就拿治安來講,由於(yu) 單位開放綠地的地理位置一般都設置於(yu) 臨(lin) 街或有連通路徑的區域,作為(wei) 市民日常活動場所,必然會(hui) 帶來更多的人流量和更大的安全隱患,管理方、公安、市政等各方麵都需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以確保開放空間的安全以及配套設施的可靠。同時,還需明確主體(ti) 責任,保證各方在日常管理維護、安全運行中能夠各司其職。

  單位空間開放後的權屬劃分也至關(guan) 重要,直接關(guan) 係著權責歸屬和主體(ti) 責任。對此,上海清晰地規定了幾種形式,一是僅(jin) 對附屬空間實施拆牆、退界等改造的項目,原單位是項目建設和運維主體(ti) ,改造建設費用由所在區承擔;二是如果存在邊界外對社會(hui) 開放的區域,由所在區作為(wei) 建設運維主體(ti) ,並承擔全部建設和運維費用;三是隻開放但不涉及改造的項目,仍由開放單位作為(wei) 運維主體(ti) ,新增運維費用通過既有資金渠道保障。可見,開放單位在某些條件下承擔了比以往更艱巨的管理任務。因此,政府要積極負責協調街道、城管等監管部門,幫助單位建立常態化管理機製。

  此外,鑒於(yu) 多數情況下開放綠地的權屬仍歸開放單位所有,為(wei) 提高單位開放附屬綠地的積極性,後期可以考慮建立相應的評估與(yu) 激勵機製,根據評估結果給予開放單位相應的獎勵和支持,也可探索不同的綠地開放模式。例如,引入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綠地管理和維護,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實現開放綠地的利用,鼓勵單位和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建設和管理。

  總之,單位附屬綠地的開放是一項城市綜合改造提升工作,既要放得開,更要管得住,這需要相關(guan) 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期待上海持續推進相關(guan) 工作,以更多優(you) 質空間的開放共享,建好近悅遠來的人民城市。(李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