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環節提升服務時效和服務質量 我國快遞業發展展現強大韌性
央視網消息:今天(6月25日),國家郵政局發布數據,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ye) 務量已達600億(yi) 件,展現了快遞業(ye) 的發展強大韌性。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ye) 務量已達600億(yi) 件,比2022年達到600億(yi) 件提前了34天。
今年以來,從(cong) 2月8日我國快遞業(ye) 務量超100億(yi) 件起,每個(ge) 月快遞業(ye) 務量都以百億(yi) 件為(wei) 增量。28天,快遞業(ye) 務量從(cong) 100億(yi) 件到200億(yi) 件(3月8日),29天達300億(yi) 件(4月6日),28天從(cong) 300億(yi) 件到400億(yi) 件(5月4日),27天達500億(yi) 件(5月31日),從(cong) 500億(yi) 件到600億(yi) 件(6月24日)隻花了24天。
6月份以來,全國多個(ge) 電商平台陸續啟動年中促銷活動,帶動了快遞業(ye) 務量的新一輪增長。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6月1日—6月18日電商大促期間,快遞日均業(ye) 務量突破4億(yi) 件,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增。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 邊作棟:展現了快遞業(ye) 的發展強大韌性,更彰顯出我國消費市場持續恢複,消費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態勢。
冷鏈建設下沉 多環節提升生鮮服務質量
入夏以來,新鮮的水果、小龍蝦、冰淇淋等生鮮產(chan) 品寄遞需求激增,快遞企業(ye) 加大城市和鄉(xiang) 村冷鏈設備設施投入,多種運輸方式聯動,將更多的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鄉(xiang) 村運抵城市。
近日,載有178件水果的C6026次列車從(cong) 貴陽北站出發前往成都東(dong) 站。這些水果分別存放於(yu) 高鐵快運櫃、大件行李處、列車座椅後,並派專(zhuan) 人值守,以定期檢查的形式保障運輸期間的食品安全。
中國鐵路成都局成都客運段C6026次列車長 肖利娟:我們(men) 對水果進行分類存放方式,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擠壓和摩擦,還采用了冷鏈箱運輸方式,最大限度確保水果在運輸過程中的新鮮度和口感。
記者了解到,不少快遞企業(ye) 除了通過“高鐵+公路”運輸模式外,還會(hui) 通過開通直飛航線等方式減少運輸時間,並對部分易變質水果使用冷鏈箱運送,確保鮮味直達。
此外,快遞企業(ye) 還將冷鏈服務網絡推動向鄉(xiang) 村下沉,擴大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售範圍。在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鎮花椒基地,新鮮的青花椒一大早被村民們(men) 采摘後就直接送到種植基地旁邊的冷庫內(nei) 進行預冷、分揀、包裝。而緊鄰冷庫不到100米的位置,快遞企業(ye) 就設置了冷鏈物流攬收點,當天下午就可以通過物流冷鏈車輛運送到全國各地。
中通冷鏈重慶公司總經理 董偉(wei) :以前的冷鏈物流網絡地級市以下我們(men) 都沒有設點,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半徑也隻能在周邊的300公裏範圍內(nei) 。現在,我們(men) 把網絡下沉,在村鎮也都設了點,農(nong) 產(chan) 品也都可以順利地銷往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東(dong) 三省這些地方。
就地保鮮和全程冷鏈物流帶來的不僅(jin) 僅(jin) 是供應半徑的擴大,還提升了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的競爭(zheng) 力。
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鎮花椒加工企業(ye) 總經理 朱樺:冷庫保存能讓青花椒保鮮期可達12個(ge) 月以上,我們(men) 還可以根據行情選擇在合適的時機銷售,甚至出口海外,最高能賣到60塊錢一公斤。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 邊作棟:郵政快遞企業(ye) 通過加大城鄉(xiang) 冷鏈設備設施的投入,推動運輸的陸空結合,開通綠色通道,優(you) 鮮派送、保鮮送達,提供延伸至產(chan) 銷兩(liang) 端的一站式綜合服務解決(jue) 方案。
提升寄遞服務時效 構建區域次日達服務
在快遞業(ye) 務量大的情況下,為(wei) 了讓快遞及時送達到消費者手中,快遞企業(ye) 大力提升數字化運營水平,優(you) 化中轉和派送流程,多方式提升寄遞服務時效。
晚上十一點,安徽蕪湖鳩江數碼倉(cang) 裏燈火通明,倉(cang) 庫裏的工作人員將一直持續工作到淩晨,隻為(wei) 讓夜間十點以後消費者下單的包裹能夠在當天發出。
蕪湖鳩江數碼倉(cang) 運營主管 陳浩然:以往倉(cang) 庫隻管發貨,快遞隻管攬收,各管一段,但自營倉(cang) 和快遞實現一體(ti) 化連接作業(ye) ,讓物流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讓全天九成的包裹達到次日達。
除了流程縮短、響應速度變快之外,倉(cang) 配一體(ti) 化作業(ye) 也降低了快遞公司的運行成本。
蕪湖申通快遞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賢忠:總部在轉運中心開通次日達綠色通道,即到即分;搭建了專(zhuan) 門的幹線通道,定時發車;同時借助單量規模均攤成本,既提升了服務品質又未造成成本的上升。
目前,不少快遞企業(ye) 將倉(cang) 儲(chu) 前置實現倉(cang) 配一體(ti) 化,消費者下單後大數據匹配出距離收貨地址最近的倉(cang) 儲(chu) ,快遞企業(ye) 及時將包裹送出。為(wei) 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主要城市提供承諾性的次日達服務。在部分貨量較多的小區或商圈,快遞企業(ye) 還探索“智能快遞車+快遞小哥攬派接駁”的新模式,確保包裹的時效性,提升服務質量。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 邊作棟:快遞企業(ye) 大力提升數字化運營水平,優(you) 化中轉和派送流程,加快運用全自動分揀、無人倉(cang) 、無人車、無人機等設備和技術,既保障了業(ye) 務量大的情況下不發生爆倉(cang) ,又完成了行業(ye) 的產(chan) 能升級。(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