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牢牢抓住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教育的根本問題

發布時間:2023-06-27 15:4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教育的根本問題涵蓋“培養(yang) 什麽(me) 人”之教育目的觀、“怎樣培養(yang) 人”之教育實踐觀、“為(wei) 誰培養(yang) 人”之教育功能觀。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發表重要講話,肯定了新時代教育事業(ye) 取得的顯著成就,闡明了教育強國對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還構建了教育強國理論體(ti) 係:“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核心課題;“服務高質量發展”是重要任務,“改革創新”是動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全黨(dang) 全社會(hui) ”是擔負“共同任務”的實施主體(ti) 。

  在這一重要講話中,教育的根本問題首次被置於(yu) 教育強國戰略視域下,處於(yu) 首要核心地位。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在堅持唯物辯證法、統籌兩(liang) 點論與(yu) 重點論的基礎上提出的與(yu) 時俱進、係統全麵的科學理論體(ti) 係,是馬克思主義(yi) 教育理論核心觀點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理論的新境界與(yu) 製高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教育實踐的關(guan) 鍵總結。它提供了一個(ge) 縱深延展的理論模型以解釋教育弱國到教育大國何以可能,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何以可為(wei) ,教育強國如何支撐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教育變革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教育的根本問題”理論體(ti) 係的形成與(yu) 發展

  教育本質上是培養(yang) 人的活動,教育的根本問題聚焦“培養(yang) 人”就是牽住了辦教育的“牛鼻子”。無論是近代“教育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教育建國”、改革開放和20世紀90年代中期“科教興(xing) 國”,還是黨(dang) 的十八大後“教育強國”,都以“培養(yang) 人”為(wei) 旨歸,即通過培養(yang) 具有一定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的人來“救國”“建國”“興(xing) 國”“強國”。教育的根本問題涵蓋“培養(yang) 什麽(me) 人”之教育目的觀——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堪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怎樣培養(yang) 人”之教育實踐觀——堅持黨(dang) 的領導,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以教育理念、體(ti) 係、製度、內(nei) 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wei) 基本路徑,釋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發展勢能;“為(wei) 誰培養(yang) 人”之教育功能觀——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綜合發揮教育對個(ge) 體(ti) 發展與(yu) 社會(hui) 進步的多重功用。三者構成互利互惠、交織耦合、同向促進的體(ti) 係,其演進過程體(ti) 現了理論誕生的曆史自覺。

  “教育的根本問題”理論體(ti) 係生發於(yu) “十五”計劃末。2005年,胡錦濤同誌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hui) 議上提出“培養(yang) 什麽(me) 人,如何培養(yang) 人,是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事業(ye) 發展中必須解決(jue) 好的根本問題”,第一次正式提出教育的根本問題並寓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事業(ye) 之中。同年9月,主政浙江的習(xi) 近平同誌在省委常委會(hui) 上聽取浙江大學匯報時回應稱,“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根本性問題,“如何培養(yang) 人”是高校的永恒主題。在萌芽初生階段,“培養(yang) 什麽(me) 人”和“如何培養(yang) 人”這“二人”是主要內(nei) 容且分立兩(liang) 端。

  “教育的根本問題”理論體(ti) 係形成於(yu) 新時代。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hui) 議上第一次完整提出“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如何培養(yang) 人以及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2017年,他在給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的賀信中重申“三人”教育根本問題,但將“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放在首位,強調辦學方向的前提性問題。2018年,在與(yu) 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點闡釋“怎樣培養(yang) 人”是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建設的根本問題。同年的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他將“培養(yang) 什麽(me) 人”作為(wei) 教育的首要問題。隨後,在祝賀西藏民族大學建校的信中,他呼籲高校辦學要緊緊圍繞“培養(yang) 什麽(me)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怎樣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2019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辦好思政課、軍(jun) 事教育等教育實踐領域,3次提到“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澄清內(nei) 涵、厘清順序、廓清領域,“教育的根本問題”理論體(ti) 係初步形成。

  “教育的根本問題”理論體(ti) 係成熟於(yu) 黨(dang) 的二十大前後。2022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提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他將“三人”抽離具體(ti) 教育領域,置於(yu) 宏觀教育範疇,以“始終”作定語,彰顯了“教育的根本問題”的一以貫之與(yu) 舉(ju) 足輕重。在黨(dang) 的二十大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提“三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2023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將“教育的根本問題”作為(wei) 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至此,“教育的根本問題”理論體(ti) 係發展成熟。

  “教育的根本問題”的核心本質與(yu) 價(jia) 值立場在於(yu) 人民性

  從(cong) 本質上來講,教育的根本問題的根本之處,在於(yu) 堅持教育的人民性,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教育的人民性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教育表達,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本質要求。要堅持教育的人民立場,滿足人民對更好教育的期待,增加教育獲得感。要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優(you) 化資源配置,提高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建設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要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讓每個(ge) 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教育的根本問題因應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脫嵌於(yu) 就教育論教育的微觀實踐領域;因教育與(yu) 國家社會(hui) 的密切關(guan) 係而再嵌入宏觀強國戰略,其功能作用與(yu) 實踐地位趨於(yu) 清晰,理論體(ti) 係臻於(yu) 完善,閃耀著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真理光芒。“脫嵌-再嵌”的演進過程展現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依據社會(hui) 發展需求變化,以治國理政的角度認知與(yu) 把握教育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係統謀劃、科學有效。研究與(yu) 掌握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教育強國支撐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作者係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