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渠清水 打破滄州“水瓶頸”

發布時間:2023-06-27 15: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滄州市東(dong) 光縣油坊口村村民霍樹奎從(cong) 600歲的古井中打上一桶水,喝了一口,笑著說:“甜!”在霍樹奎的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古井開始幹涸,滄州市經過多年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直到2019年又開始有水了。

  河北省滄州市瀕臨(lin) 渤海,是嚴(yan) 重缺水區、地下水超采區,平均年降水量僅(jin) 550毫米,人均水資源量180立方米,隻有全國平均水平的8%,水資源、水環境等矛盾非常突出。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東(dong) 線有限公司與(yu) 滄州水務局緊密合作,將跨流域引調水作為(wei) 打破滄州“水瓶頸”的重要舉(ju) 措之一。

  5月31日,南水北調東(dong) 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2022—2023年度調水結束,助力京杭大運河百年來再次實現全線水流貫通,這為(wei) 保障滄州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重點工作有序推進以及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調推動滄州高質量發展

  南運河是南水北調東(dong) 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輸水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滄州人民的“母親(qin) 河”,縱貫滄州南北、綿延216公裏。多年來,滄州市依托大運河和境內(nei) 眾(zhong) 多河渠,先後開辟了4條引黃線路,3條上遊水庫水引水線路,2019年啟動的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又為(wei) 滄州市補充了一條重要引水渠道,增加了一條重要水源,提高了滄州市供水保障率,完善了引水工程體(ti) 係。

  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南水北調東(dong) 線水成為(wei) 滄州市農(nong) 業(ye) 和生態用水的重要水源,為(wei) 保障滄州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重點工作有序推進以及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dong) 光縣城關(guan) 鎮人孫傑有著多年養(yang) 殖錦鯉的經驗,2021年,他與(yu) 朋友投入100多萬(wan) 元,在東(dong) 光縣油坊口村搞起了養(yang) 殖,這也是村裏的第一個(ge) 招商項目。他告訴記者,“南運河有水了,河水的水質很好,非常適合養(yang) 殖錦鯉,一年收益預估會(hui) 超百萬(wan) 元。”

  滄州正在全麵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強市建設,大運河是滄州市最重要的輸水渠道,近年來,統籌黃河水、上遊水庫水等,不斷增加大運河灌溉和生態水量。自南水北調東(dong) 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啟動以來,進一步提高了供水保障率,大運河引水量再次增加,引水時間和灌溉時節也更加匹配。進一步置換地下水,沿線縣(市、區)積極推進水係連通、清淤疏浚河渠、整治水利坑塘等,從(cong) 大運河向外引水,擴大受益範圍。

  受益於(yu) 此,南運河周邊地下水位回升,吳橋縣在大運河畔打造了金銀花、菊花中藥材基地等,持續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種植結構,帶動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

  東(dong) 線水助力複蘇河湖生態

  以京杭大運河貫通補水等為(wei) 契機,滄州市水務局充分利用北延應急供水工程,暢通河道,增加水量,逐步使大運河成為(wei) 一條“有水的河”,實現從(cong) 斷流到階段性有水、有流動的水的轉變,對大運河沿線生態環境修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大運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1年,滄州市積極籌措資金,率先實現境內(nei) 運河全線清淤,平均清淤深度約0.7米,讓大運河“暢”起來。滄州中心城區段運河50年來首次實現旅遊通航,再現了“一船明月過滄州”的美景。以“千裏通波、大美運河”為(wei) 主題的河北省第六屆園藝博覽會(hui) 在滄州舉(ju) 辦,為(wei) 河北省首屆“大運河上的園博會(hui) ”。沿線縣(市、區)乘勢而上,圍繞大運河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文旅項目,出現了吳橋運河“五季”水利風景區、泊頭運河景觀帶水利風景區等深受群眾(zhong) 歡迎的“網紅打卡地”,大運河已成為(wei) 滄州最具魅力的生態名片、文化印記和產(chan) 業(ye) 高地。

  保障華北地區水安全任重道遠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指出,要深入推進華北等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在確定地下水取用水量和水位控製指標基礎上,采取強化節水、禁采限采、水源置換等綜合措施壓減地下水超采量,嚴(yan) 控地下水開發強度。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來,雖然已經在緩解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和修複區域水環境、保障當地群眾(zhong) 飲水安全方麵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整個(ge) 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局麵仍然沒有徹底改變。進一步發揮南水北調東(dong) 線工程效益,並規劃實施東(dong) 線二期工程,將有助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華北地區多水源聯合配置,通過供給城市和生態用水,補充農(nong) 業(ye) 用水,置換深層地下水開采,有力緩解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和地下水超采問題。

  滄州市水務局調水管理科副科長楊揚表示,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dong) 線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建設,合理增加滄州市引調水量,增加供水時長,對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保障沿線用水需求、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高蕾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