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19國華媒代表探訪湖南“藝術鄉村”: 顛覆對傳統農村的印象和認知

發布時間:2023-06-28 11: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沙6月27日電 (記者 唐小晴)“在大家的傳(chuan) 統印象中,農(nong) 村就是發展農(nong) 業(ye) 。看到農(nong) 民能創作各種藝術畫,覺得挺震撼。高雅藝術進農(nong) 村,顛覆了大家對傳(chuan) 統農(nong) 村的印象和認知。河裏的石頭變成受市場歡迎的藝術品,也是農(nong) 村致富的一種創新方式。”在湖南長沙瀏陽小河鄉(xiang) 烏(wu) 石村參觀完農(nong) 民畫室後,南非《非洲時報》副總編輯孫想錄如是說。

  6月27日,正在湖南參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看湖南”——2023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ti) 高層湖南行活動的19國華媒代表走進長沙烏(wu) 石村,看當地農(nong) 民如何轉行畫師,繪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畫卷”。

  地處湘贛邊界的烏(wu) 石村曾發展較為(wei) 落後,近年通過緊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機遇,采用“以企帶村、以產(chan) 促旅、以業(ye) 興(xing) 農(nong) ”思路,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圍繞“烏(wu) 石農(nong) 品”“烏(wu) 石藝術”“烏(wu) 石文旅”三個(ge) 平台,積極推進農(nong) 文旅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產(chan) 業(ye) 之路,鄉(xiang) 村麵貌隨之煥然一新。

  甫一踏入村口,屋舍白牆上的縹緲寫(xie) 意水墨畫便映入眼簾,華媒代表紛紛拿出相機對準這些漂亮的牆繪。

  在承載客家文化展示、鄉(xiang) 村旅遊接待、木活字印刷體(ti) 驗、特色產(chan) 業(ye) 展呈、鄉(xiang) 村藝術展呈等多種功能的烏(wu) 石空間,展示的畫作不僅(jin) 題材豐(feng) 富,作畫材料也很有創意,包括泥土、樹葉、餐巾紙、稻草等。“大部分作品都是當地農(nong) 民畫師在專(zhuan) 業(ye) 畫師指導下,利用農(nong) 閑時間畫的。”烏(wu) 石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賴平說。

  放下農(nong) 具、拿起畫筆,農(nong) 民吃上“藝術飯”。村民張建南在家養(yang) 豬,有空就到村裏創意基地畫畫。在湖南知名油畫家段江華的指導下,她畫的創意油畫《一頭粉紅色的豬》在段江華鄉(xiang) 村美術館展出後,以5000元人民幣價(jia) 格賣出。這讓和張建南一樣的農(nong) 民畫師更有信心繼續創作下去,也讓烏(wu) 石村建設者們(men) 找到新發展方向。

  烏(wu) 石村開始引入畫室,培養(yang) 農(nong) 民畫師,作品回收銷售,構建了一條農(nong) 民畫產(chan) 業(ye) 鏈,農(nong) 民畫師月收入根據作品數量可達3000元至6000元不等。

  如今,烏(wu) 石村不僅(jin) 與(yu) 深圳市墨藝尊寶藝術品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由其教農(nong) 民畫師畫創意油畫,還攜手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長沙市職業(ye) 技術學院、湖南青年畫家協會(hui) 聯合打造集創作、展示、交易、研學於(yu) 一體(ti) 的烏(wu) 石創意基地。基地畫師可根據客戶個(ge) 性化需求製作藝術品,產(chan) 品深受市場歡迎。

  “村裏現在擁有油畫、創意畫、牆畫、竹篾畫、石頭畫等畫種。”賴平表示,文創小產(chan) 品、創意裝飾油畫和大幅牆畫是“烏(wu) 石藝術”的重要支撐。烏(wu) 石村將進一步豐(feng) 富產(chan) 品形態,拓寬銷售渠道,發展藝術研學,帶動村民增收和村集體(ti) 經濟發展。

  鄉(xiang) 村建築設計師王求安將烏(wu) 石村一棟夯土民房改建的烏(wu) 石空間,室內(nei) 陳設了散發歲月氣息的老物件。遊人在此可體(ti) 驗木活字印刷,帶走金絲(si) 皇菊、玉針香、大米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

  烏(wu) 石村還打造了一批美麗(li) 庭院,村民在自家院落種盆景蔬菜或花草,家門口便可賞花看景;烏(wu) 石藝術街沿線村民則按照民宿標準改建自家房屋、增添設施,一次性可接納百名遊客住宿。

  通過吃、住、遊、購,烏(wu) 石村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成果轉換成“美麗(li) 經濟”,農(nong) 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態勢欣欣向榮。

  一年四季能為(wei) 遊人提供綠色蔬菜的有機農(nong) 場在烏(wu) 石村誕生。農(nong) 場流轉了68畝(mu) 土地,主要種植樟樹港辣椒、茄子、黃瓜等。烏(wu) 石村還與(yu) 湖南新聰廚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烏(wu) 石聰廚蔬菜加工廠,主要生產(chan) 梅幹菜,投產(chan) 後已加工新鮮蔬菜2000多噸。

  同時,烏(wu) 石村正著手建設新的蔬菜加工廠,現已建成20個(ge) 醃製池,可醃製2600噸新鮮蔬菜。新廠今年建成投產(chan) 後,可解決(jue) 單季1000畝(mu) 的芥菜醃製,預計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年增收30萬(wan) 元以上。

  產(chan) 業(ye) 有基礎、對外有品牌、發展有方向,乘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政策的東(dong) 風,烏(wu) 石村村民生活將越來越好。(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