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6·18”期間消費維權負麵信息集中在網絡購物、演出票務等
央視網消息: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2023年“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主要內(nei) 容如下:
作為(wei) 消費複蘇後的首場年中大促,2023年“618”在不同維度的“圍觀”中落下帷幕。來自第三方平台的數據顯示,今年“618”全網總體(ti) 銷售額7987億(yi) 元,同比增長14.7%。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6月1日—18日全行業(ye) 共攬收快件31.9億(yi) 件,同比增長26.6%;最高日處理量超過2.43億(yi) 件,同比增長54.8%,比日常處理量高出27.9%。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係統對6月1日—6月20日期間相關(guan) 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消費維權輿情基本情況
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nei) ,共收集“618”相關(guan) “消費維權”類信息98704996條,日均信息量493萬(wan) 餘(yu) 條。監測期間,“消費維權”信息走勢較為(wei) 平穩,6月16日信息量達到峰值,為(wei) 6014270條。
“618”消費維權信息問題集中領域及典型事例
監測期內(nei) ,通過輿情監測係統共監測到“吐槽類”消費維權信息13698298條,占消費維權信息總量的13.88%。
監測發現,今年“618”期間消費維權負麵信息主要集中在網絡購物、演出票務、權益規則等方麵。監測期內(nei) ,共收集有關(guan) “演出票務”類負麵信息1097844條,負麵信息呈集中趨勢,在6月13日出現峰值。
6月以來多地舉(ju) 辦演唱會(hui) ,“搶票”“退票”“黃牛”等詞語頻繁出現在網絡輿情的吐槽聲中,人們(men) 對於(yu) 大麥網等相關(guan) 票務平台的退票問題質疑不斷,主辦方、經紀公司、票務平台、消費者等多方之間的矛盾難以厘清。
“618”消費維權輿情應對建議
今年“618”消費維權輿情本質上反映出的,仍是消費升級背景下不同業(ye) 態的內(nei) 功修煉與(yu) 消費信心意願穩步提升之間的“不適配”。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建議相關(guan) 主體(ti) 從(cong) 線上輿情與(yu) 線下“實情”的充分互動中精準鎖定痛點、合力打通堵點,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著力:
一是從(cong) 持續強化電商平台的合規經營層麵著手,呼籲商家與(yu) 平台企業(ye) 加強“自律”,主動補齊在落實主體(ti) 責任和對平台內(nei) 經營者約束管控方麵的短板,持續強化對電商營銷促銷活動中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監督管控,不斷提升網購消費者的滿意度和獲得感。與(yu) 此同時,還要不斷豐(feng) 富創新平台治理的“他律”手段,通過更加現代化的強監管嚴(yan) 執法,更加全麵細致的製度完善,不斷推動促銷規則的事前幹預與(yu) 事中審查,不斷提升消費者救濟方式的便捷性、低成本和補償(chang) 力度。
二是從(cong) 推動文旅消費市場清朗和諧發展的角度著力,呼籲監管部門不僅(jin) 要抓好“事後監管”,還要抓好“事前規範”,完善演出市場從(cong) 業(ye) 人員準入機製、評價(jia) 體(ti) 係,區分侵權性質與(yu) 具體(ti) 情節,既要用好消費投訴公示“紅黑榜”的勸喻提醒功能,又要敢於(yu) 啟動嚴(yan) 重違法違規“一次性死亡”的處罰懲戒機製,切實提高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wei) 的違法違規成本、切實提升消費者文旅消費的良好體(ti) 驗感知。同時,呼籲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加強演出票務運行、票源流向的監督管理,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演出票務監管服務平台,實時監測演出票源及流向,推動票倉(cang) 公開透明,促進演出票務公平交易。
三是從(cong) 回應消費者合理訴求、提升消費體(ti) 驗感知著眼,呼籲各類經營主體(ti) 尋找並構建更具誠意、更顯善意的商業(ye) 模式,滿足更加多樣、更重品質的消費訴求;從(cong) 消費者視角出發找不足、查疏漏,下大力氣做深蹲、練內(nei) 功,通過對“套路”營銷模式的“自我革命”,以及商品質量與(yu) 服務水平的雙提升、商業(ye) 誠意與(yu) 營銷信譽的共改善,喚回流量人氣,延續發展後勁,與(yu) 政府、行業(ye) 共同努力,打造更健康理性、更高質量的消費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