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快遞“溫度計”量出消費複蘇
“您的包裹正在派送中”,這是一句讓人頓時充滿期盼的提示。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數據,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ye) 務量已達600億(yi) 件。尤其6月份以來,全國多個(ge) 電商平台陸續啟動年中促銷活動,帶動了快遞業(ye) 務量新一輪增長,6月的前24天裏的快遞業(ye) 務量達100億(yi) 件,平均每天會(hui) 產(chan) 生約4.17億(yi) 件快遞。
600億(yi) 件意味著今年來全國平均每人都收了40多個(ge) 快遞。單在家裏下,貨從(cong) 門口接,這已經是購物中的常規操作。快遞小哥車上的包裹一頭連著生產(chan) 供給,一頭連著消費需求,成為(wei) 經濟發展與(yu) 消費活力的“溫度表”。快遞發揮著暢通循環的先導性作用,一件件包裹顯示出供給側(ce) 前景向好,提供更多高性價(jia) 比的商品。這個(ge) “溫度表”也顯示出新興(xing) 零售業(ye) 態快速增長和消費市場的持續恢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ge) 月全國網絡購物增速加快,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8%,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25.6%,占比較1至4月份提升0.8個(ge) 百分點。網購量價(jia) 齊升,推動快遞業(ye) 行駛在“快車道”上,這也說明各地各部門出台的擴內(nei) 需促消費的多項政策在發揮作用,宏觀經濟韌性十足。
包裹數量升起來,靠的是快遞服務沉下去。近來兩(liang) 廣的荔枝、山東(dong) 的櫻桃、浙江的楊梅、湖北的小龍蝦……各種應季產(chan) 品寄遞需求在不斷增長。要暢通供需兩(liang) 端,就需冷鏈建設下沉,在產(chan) 地健全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體(ti) 係,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裏”,推動“快遞進村”“快遞進廠”擴麵提質,多環節提升生鮮服務質量,以保證舌尖上的時令享受直接從(cong) 田間地頭直達廚房餐桌。隨著越來越多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和地方特色產(chan) 品通過快遞網絡迅速送達全國各地,快遞行業(ye) 與(yu) 地方特色產(chan) 業(ye) 緊密融合,拓展新業(ye) 務、挖掘新需求,讓一個(ge) 個(ge) 包裹成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快遞這個(ge) “溫度計”自身也在不斷引入新技術,打造新優(you) 勢,這成為(wei) 中國產(chan) 業(ye) 升級的一個(ge) 縮影。隨著運輸裝備和信息技術加快應用,快遞服務質效逐步提升。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智能分揀等一批行業(ye) 發展關(guan) 鍵技術讓快遞“插上翅膀”,一方麵更多地為(wei) 生產(chan) 方服務,另一方也讓包裹及時安全地交到消費者手中。
在路上,一輛輛快遞車上裝載著居民的旺盛消費能力、充足的消費信心,不斷改善的消費環境,以及韌性十足的中國經濟。走進千家萬(wan) 戶的快遞,在用穩定、高效、可持續的服務,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對美好生活追求中一個(ge) 個(ge) 的“小確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