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於誌勇: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看千年民族文化
人民網西安7月10日電 (記者劉微)7月9日,“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chuan) 在陝西考古博物館啟動。啟動儀(yi) 式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於(yu) 誌勇以熱門文物“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漢代錦護臂為(wei) 始,介紹起這片見證了古絲(si) 綢之路發展、埋藏著大量精美文物的土地——新疆。
“這件錦護臂是在新疆的尼雅遺址中發現的,被譽為(wei) 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wei) 大的發現之一。”於(yu) 誌勇告訴大家,錦護臂紡織技藝高超,色彩鮮豔,還是最近很火的“多巴胺配色”;絢麗(li) 的五色織錦,是中國古代紡織技術最高水平的體(ti) 現,是中華民族燦爛成就的代表;織錦上清晰可見的“五星出東(dong) 方”激揚文字,是中華民族在觀天文、創曆法方麵,對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貢獻的珍貴物證。
於(yu) 誌勇接著介紹道,織錦上織出的“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吉祥語文字,是中國傳(chuan) 統天文星占的術語,體(ti) 現了漢代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的宇宙觀、天下觀。在古代中國,“觀星文、察地理”由皇家史官掌管,所以這件織錦護臂自然也是由皇家織造,被當作“信物”賜給了西域綠洲城郭古國“精絕”的王公貴族,是漢朝治理新疆的證據,說明當時西域對於(yu) 中原文化是十分認同和向往的,清晰地反映出,各民族在兩(liang) 千年前就進行了深度的交流和交融,展示出中華文明的特殊魅力和突出的統一性和創新性。
在新疆博物館,像“五星錦”一樣精美、有故事的文物還有很多。於(yu) 誌勇以一件唐代官府文書(shu) 為(wei) 例,講述了一段記載了733年前後的故事:設在吐魯番的西州都督府的一位官員,調任到福州任職,之後,他的家屬一行向官府申請辦理去福州的通行證。令人驚歎的是,申報審批手續在一天內(nei) 就完成了,充分說明了當時行政效率之高,同時關(guan) 山萬(wan) 裏,半年左右的路程通行無阻,更加反映出唐代政令的暢通和管用,表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們(men)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繁衍生息、交流交融,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曆史、燦爛的中華文化。於(yu) 誌勇每次講解起這些精美文物時,總是心潮澎湃,滿懷曆史的自信和自豪。“我的腦海中,總會(hui) 浮現出兩(liang) 千年前昆侖(lun) 山下、沙漠綠洲的先民們(men) 勤勞耕耘、恬靜生活的曆史場景,伴著駝鈴,伴著牧歌。”他回憶道。
以史為(wei) 鑒,勇毅前行。在於(yu) 誌勇心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曆史的啟迪,更是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召喚!
“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chuan)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文物古跡司、考古司、博物館與(yu) 社會(hui) 文物司,陝西省委網信辦,陝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網信委,人民網,陝西廣電融媒體(ti) 集團聯合主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支持。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中央新聞單位、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地方網信辦和文物局、商業(ye) 網站等單位有關(guan) 負責同誌,及陝西方麵有關(guan) 負責同誌、主要商業(ye) 網站平台、網民代表約200餘(yu) 人參加啟動儀(yi) 式。活動期間還舉(ju) 辦了“擔負新時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華文明新活力”主題分享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