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新的起點上賡續傳承中國印刷文化

發布時間:2023-07-14 16:1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龍文彬(中國印刷博物館副館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我們(men) 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為(wei) 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承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對世界文明的進步發揮了巨大促進作用。印刷術是人民群眾(zhong) 在社會(hui) 改革發展和創新進步實踐過程中精神物質財富的記錄載體(ti) 、傳(chuan) 承方式、傳(chuan) 播手段,是人民群眾(zhong) 偉(wei) 大創新創造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文化內(nei) 涵和外在表現,在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賡續紅色文化血脈、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方麵具有重要意義(yi) 。

  賡續傳(chuan) 統、立足當下、麵向未來,要做好中國古老印刷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工作,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根植於(yu) 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這個(ge) 深厚基礎,深入研究印刷文化。組織開展印刷曆史文化學術研究,厘清印刷術發展脈絡,全麵闡述印刷術在賡續中華民族千年文脈、保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麵起到的獨特作用,挖掘其深厚源泉和文化底蘊,更清晰地界定印刷術所表征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創新創造精神,更明確地闡釋以印刷術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世界文明進步所作的突出貢獻。

  服務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服務人民群眾(zhong) 需求,生動展示印刷文化。用最鮮明、最生動、最接地氣的語言講好印刷故事,以此為(wei) 窗,展示中華民族最豐(feng) 厚、最優(you) 秀的文化成果,並及時轉化成為(wei) 宣傳(chuan) 教育的具體(ti) 內(nei) 容。發揮好印刷博物館作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和科普教育一線主陣地的積極作用,用主題鮮明、內(nei) 容豐(feng) 富的展覽,深入展示印刷術的曆史價(jia) 值和文明貢獻,進一步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突出彰顯印刷術推動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繁榮興(xing) 盛的強大力量。

  因時而進,貫通古今,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對外傳(chuan) 播印刷文化。堅守本源,銜接傳(chuan) 統和現代,賡續曆史文脈,注重我國傳(chuan) 統印刷術及其文化內(nei) 涵的研究保護和利用轉化。凝聚印刷文化國際化傳(chuan) 播的共識,進一步厘清印刷術全球傳(chuan) 播的關(guan) 鍵性問題,以印刷術為(wei) 典型案例,麵向世界講清楚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所貢獻的東(dong) 方智慧。

  樹立強烈的曆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著眼於(yu) 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持續發展印刷文化。注重印刷行業(ye) 發展及科技進步對推進國家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建設的服務作用,以寬廣的胸懷、現實的意義(yi) 、發展的眼光,積極應用現代科技,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推進印刷行業(ye) 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推進綠色印刷、智能印製。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白雪蕾、王美瑩、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豐(feng) 瑤、聶一丹)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4日 07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