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於雕版之上刻悠悠時光

發布時間:2023-07-14 16:1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於(yu) 雕版之上刻悠悠時光

  講述人: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雕版印刷傳(chuan) 習(xi) 所所長 陳美琦

  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始於(yu) 唐代,發展於(yu) 宋元時期,興(xing) 盛於(yu) 清代,到今天已曆經千年歲月。我們(men) 陳家是雕版印刷世家,我是陳家雕版印刷的第四代傳(chuan) 人。四代人的薪火相傳(chuan) ,就是為(wei) 了守護這曆經千年積澱的文化瑰寶。

  我父親(qin) 陳義(yi) 時13歲就開始跟隨我曾祖父和祖父學習(xi) 雕版印刷,作為(wei) 雕版印刷技藝國家級傳(chuan) 承人,他到今天已經守護了這項古老技藝七十餘(yu) 年。早年間,為(wei) 了讓雕版印刷後繼有人,父親(qin) 把我們(men) 自家的樓房改建成雕版技藝傳(chuan) 習(xi) 所,讓十幾位徒弟吃住在這裏,專(zhuan) 心研習(xi) 。後來,他的不少徒弟紛紛轉行,他就反複動員我回家跟他學習(xi) 雕版印刷。

  耐不住父親(qin) 的軟磨硬泡,我放棄了原本從(cong) 事的玉雕工作,成為(wei) 陳家雕版印刷第四代傳(chuan) 人。雕版印刷是一門精細活、耐性活,難學更難精。光是刻版,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都幹不好。一件雕版印刷作品,通常需要經過打樣、雕版和上色印刷三位工匠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雕版環節,即使是技藝最熟練的工匠一天也最多隻能雕刻出55個(ge) 字。就拿代表餖版印刷最高成就的《綠楊箋譜》來說,父親(qin) 一直刻了16年才完工。

  這種苦和累,讓很多本想學習(xi) 雕版印刷的人望而卻步。今天,雖然國家給予了極大重視和扶持,但雕版印刷仍然麵臨(lin) 後繼乏人的困境。要想讓這門“老手藝”傳(chuan) 承下去,必須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藝術價(jia) 值和文化價(jia) 值,尤其要吸引年輕人的關(guan) 注和喜愛。讓我欣喜的是,如今的線裝古籍、周邊文創已經收獲了不少年輕粉絲(si)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領略到雕版印刷的風采。

  推動“雕版印刷進校園”也是我正在努力的事情。在一所所學校開展的雕版印刷活動中,孩子們(men) 親(qin) 身體(ti) 驗雕版印刷的每一道工序。通過“玩學結合”的方式,很多青少年愛上了中華印刷文化,為(wei) 雕版印刷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父親(qin) 和我用畢生的時光雕刻雕版,雖然現在像我們(men) 這樣專(zhuan) 心從(cong) 事雕版印刷的人還是很少,但我相信,隨著更多文創周邊的創新,隨著更多進校園活動的開展,雕版印刷會(hui) 越來越具有生命力,煥發出新的光彩。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白雪蕾、王美瑩、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豐(feng) 瑤、聶一丹)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4日 07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