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超:“黑白世界”裏蘊藏著經典深刻的中國智慧(下)
續昨日文:林建超:“黑白世界”裏蘊藏著經典深刻的中國智慧(上)(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記者:圍棋是一種競技活動,但從(cong) 本質來講,卻不是單純地論輸贏、比勝負的競技。如何理解圍棋這一特征?
林建超:圍棋本身就具有競爭(zheng) 特性,可以說,沒有競爭(zheng) 就沒有圍棋。
古人多講圍棋的一個(ge) “爭(zheng) ”字,唐代皮日休把“爭(zheng) ”作為(wei) 圍棋的四個(ge) 特征之一,質疑怎麽(me) 可能是堯“著其術,用爭(zheng) 勝負哉”?
也正是因為(wei) 競爭(zheng) 的特性,圍棋成了西漢中期著名的鹽鐵會(hui) 議中關(guan) 乎雙方辯論態度、品位的一個(ge) 典型例證。
鹽鐵會(hui) 議是漢昭帝時期由大司馬霍光組織召開的一次討論國家現行鹽鐵專(zhuan) 賣政策的辯論大會(hui) 。參加會(hui) 議的不僅(jin) 有政府官員,還有賢良文學六十餘(yu) 人。漢宣帝時桓寬根據當時的會(hui) 議記錄整理出著名的《鹽鐵論》。
據《鹽鐵論》載,在這次會(hui) 上,官員和賢良雙方發生了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丞相田千秋為(wei) 調和雙方態度、降低“火藥味”,說了以下一段話,大意是:說話要有根據,行為(wei) 要有準則。如果像《劍客論》《博弈辯》這樣通行習(xi) 見、專(zhuan) 講爭(zheng) 鬥技藝之書(shu) 所表現的那樣,雄談析辯,盛其辭色而相向辯難,政府就不能采納你們(men) 的意見,你們(men) 也會(hui) 得到不謙遜的名聲,我不讚成你們(men) 這樣做。其中提到的《博弈辯》,就是一本專(zhuan) 講圍棋弈法的書(shu) 籍。
資料圖:2018年11月12日,第三屆洛陽白雲(yun) 山杯中國圍棋棋聖戰決(jue) 賽在河南洛陽白雲(yun) 山舉(ju) 行。在大人們(men) 的圍棋大戰之外,現場幾名小棋手身著傳(chuan) 統服飾,抱著直徑40厘米的棋子,在一百平方米的巨大棋盤上尋找落子的位置,這場趣味賽使小棋手們(men) 樂(le) 在“棋”中。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ju) 攝
當然,這裏並不是一概反對爭(zheng) 論,而是強調辯論要有根據、有原則,講態度、講方式。同樣,儒家對圍棋的態度,也不是一概地反對圍棋有競爭(zheng) ,而是強調爭(zheng) 要依道、爭(zheng) 而有道,要符合基本的禮義(yi) 道德規範。
幾千年來,人們(men) 逐步認識到,圍棋博大精深,既有競爭(zheng) 的一麵,也有包容的一麵,是競爭(zheng) 與(yu) 包容的統一體(ti) 。但圍棋的競爭(zheng) ,不是人與(yu) 自然之間的競爭(zheng) ,而是人與(yu) 人之間在道的範圍內(nei) 的競爭(zheng) 。這種競爭(zheng) ,屬於(yu) 公平性競爭(zheng) 、均衡性競爭(zheng) 、效益性競爭(zheng) 、規製性競爭(zheng) 、開放性競爭(zheng) ,本質上可以說是包容性競爭(zheng) 。
當然,人們(men) 既是這樣認識,也是這樣塑造圍棋的,這也使圍棋具有了競爭(zheng) 與(yu) 包容的雙重屬性。世界圍棋革命的推動者與(yu) 實踐者,被稱為(wei) “棋聖”的吳清源大師曾說,“與(yu) 其說圍棋是競爭(zheng) ,不如說圍棋是和諧”,這是從(cong) 很高境界上對圍棋競爭(zheng) 與(yu) 包容屬性的深刻認知。
記者:圍棋外觀簡單、質樸,但其中卻蘊含著至深的道理與(yu) 哲思,如何理解這樣一個(ge) 矛盾統一體(ti) ?
林建超:圍棋確實是所有棋類遊戲中外觀最為(wei) 簡單的一種。
棋子簡單,隻分黑白二色,高度抽象地代表對弈雙方,沒有任何文字、圖形等具象特征。古代有些棋子曾有某些花紋裝飾,但無任何實質意義(yi) 。
棋盤簡單,隻有經緯線條,除星位、天元有幾個(ge) 圓點標注外,沒有任何區域劃分,沒有對行棋的空間限製。
規則簡單,棋子行動沒有規定方式,本質上就是“圍而相殺、氣盡棋亡、地多為(wei) 勝”,十分淺顯、明白、易懂。
圍棋製作也很簡單,東(dong) 漢揚雄講“斷木為(wei) 棋”,唐朝杜甫詩“老妻畫紙為(wei) 棋局”,唐朝棋手王積薪出門自製圍棋“短具”即便攜式圍棋,都是說圍棋的外部特征極其簡單。
但是,這卻恰恰應了“大道至簡”的至理名言——圍棋於(yu) 簡單之中,包含了複雜與(yu) 高深,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維。最顯著的是高度發達的邏輯思維、精確的數算思維以及極其抽象的圖形思維。
拿邏輯思維來說,圍棋從(cong) 空枰落子到謀篇布局,從(cong) 謀篇布局到中盤博殺,從(cong) 中盤博殺到收官之戰,每一個(ge) 階段,每一個(ge) 回合,甚至每一次落子,都是在嚴(yan) 密的邏輯推理的前提下實現的。任何一次邏輯鏈條的斷裂,都可能導致棋勢的變化,甚至影響到整盤棋局的勝敗。
因此,對弈實際上是邏輯思維水平的較量。棋枰,則是邏輯思維能力的戰場。圍棋的這種思維方式,與(yu) 西方近代哲學中邏輯實證主義(yi) 的基本觀點十分相似,隻是中國先賢的這一認識比他們(men) 早了一千多年。
此外,數算思維也是圍棋哲學另一重要組成。圍棋行棋中的數算是極其複雜的,可以說,圍棋的計算與(yu) 判斷的複雜和高深程度,在所有棋類中居於(yu) 首位。
據專(zhuan) 家驗算,圍棋每盤棋的行棋變化總量,不包含重複提子的情況,約為(wei) 10的768次方;如果包含重複提子的情況,如打劫、收氣、倒撲、破眼4種情況,每盤棋約在30次以內(nei) ,行棋總變化量約為(wei) 10的808次方。對比而言,國際象棋的總變化量約為(wei) 10的201次方,中國象棋的總變化量約為(wei) 10的200次方,與(yu) 圍棋的差別量幾乎為(wei) 天文數字。
還有一點是抽象的圖形思維。論及圖形思維,就不得不談到河圖洛書(shu) 以及周易八卦。
河圖洛書(shu) 是遠古時代先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時間、方向和季節的辨別係統,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譽為(wei) “宇宙魔方”。河圖洛書(shu) 與(yu) 圍棋的聯係主要表現在,河圖洛書(shu) 用黑點和白點來表示,圍棋用的也正是線條上的黑子和白子;河圖洛書(shu) 是以黑白點相互對應、穿插、平衡的計算結果來表現的,這與(yu) 圍棋的子數、目數計算有相通之處。
圍棋與(yu) 周易八卦的聯係更為(wei) 密切,最為(wei) 重要的一點就是周易八卦以卦象表達,實際上是一種圖形思維的表達方式,圍棋以棋形來表達,同樣也是一種圖形思維的表達方式,這確實是中華民族在認識過程和思維過程中一種特有的表達方式。
記者:圍棋是具有戰略性的智力博弈運動,其戰略思維也逐漸從(cong) 棋局博弈延伸到社會(hui) 實踐的方方麵麵。圍棋的戰略智慧為(wei) 何會(hui) 被如此廣泛借鑒?
林建超:圍棋戰略思維起源於(yu) 古代戰略文化,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論體(ti) 係,這就是圍棋戰略文化。
可以說,圍棋戰略文化是圍棋文化的核心,同時,它又以特有的典型性、實用性和很強的滲透力、影響力,在人類戰略文化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說,圍棋的許多戰略思想,超越了圍棋本身。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已經有人把圍棋作為(wei) 戰略思維的突出代表。如《尹文子》說:“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進退取與(yu) ,攻劫放舍,在我者也。”
從(cong) 漢至隋,棋經棋譜皆被列為(wei) 兵書(shu) 一類。從(cong) 東(dong) 漢起,著名的棋賦、棋論、棋經、棋序,幾乎都包含有豐(feng) 富、深刻的戰略思想,不僅(jin) 是圍棋理論的代表作,而且也是古代戰略理論的佼佼者。如班固的《弈旨》、李尤的《圍銘》、黃憲的《機論》、馬融的《圍棋賦》等等,都可視為(wei) 古代戰略思想的名篇。尤其是著名的《敦煌棋經》和《棋經十三篇》,更可以直接列為(wei) 古代兵學教科書(shu) 。這些著作的共同特點,是以兵論棋,用軍(jun) 事思想係統闡述圍棋博弈中的戰略謀略問題;以棋論兵,用圍棋博弈思想生動說明軍(jun) 政領域中的戰略策略問題。
對圍棋的戰略價(jia) 值,古人有很多評論。西漢圍棋大國手杜陵,人稱杜夫子,明確提出精通圍棋的道理可以大大有益於(yu) 治國安邦。明代董中行在《仙機武庫》序中,針對有人提出“善博弈者,智不遠”的觀點,指出“智不遠者,正不可不善弈。古今當局家,按彼己情形,識取舍大勢,著著居先,無貽後悔,不屑屑於(yu) 趨蜀作活者,能有幾人”,振聾發聵,引人深思。
圍棋在古代戰略文化中的地位,還突出地表現在曆代軍(jun) 事、政治博弈的大量經典事例中。其中著名的有,諸葛亮《隆中對》的圍棋淵源、陸遜弈棋定軍(jun) 心危急之中全師而退、晉武帝與(yu) 諸臣博弈中定平吳大計等等。這些記載,已經成為(wei) 古代戰略文化的精彩內(nei) 容。
在現代軍(jun) 事思想體(ti) 係中,對圍棋的戰略意義(yi) 講得最為(wei) 經典和深刻,對圍棋戰略智慧運用最為(wei) 得心應手的,毛澤東(dong) 是其中一位。
毛澤東(dong) 很早就會(hui) 下圍棋。韶山毛澤東(dong) 故居中,陳列著他曾用過的圍棋。毛澤東(dong) 與(yu) 朱德下圍棋的棋桌,至今仍陳列在八角樓中。紅軍(jun) 長征到達陝北後,毛澤東(dong) 重又開始下圍棋,這是他在1936年至1938年的重要軍(jun) 事理論著述中反複以圍棋闡述戰略問題的重要原因。
後來,毛澤東(dong) 為(wei) 總結第二次國內(nei) 革命戰爭(zheng) 即“十年內(nei) 戰”的軍(jun) 事經驗,寫(xie) 作了《中國革命戰爭(zheng) 的戰略問題》,係統闡明了中國革命戰爭(zheng) 的基本戰略問題。他說:“如果全局和各階段的關(guan) 照有了重要的缺點或錯誤,那個(ge) 戰爭(zheng) 是一定要失敗的。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jue) 定意義(yi) 的一著,而不是那種帶局部性的即對全局無決(jue) 定意義(yi) 的一著。下棋如此,戰爭(zheng) 也是如此。”
由此可以看出,圍棋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戰略理念,從(cong) 古至今,都是豐(feng) 富的戰略智慧的源泉,不僅(jin) 對圍棋博弈具有根本的指導意義(yi) ,而且對包括治國、治軍(jun) 在內(nei) 的許多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作用。
【以上內(nei) 容為(wei) 專(zhuan) 家個(ge) 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受訪者簡介:
林建超,中國圍棋協會(hui) 主席。
監製 | 楊新華
統籌 | 康坤全 劉佳
責編 | 劉嫻
審核 | 藍希峰
記者 | 劉嫻
製作 | 胡琪
(道中華微信公眾(zhong) 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