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台風“泰利”的前世今生
7月15日14時55分,中央氣象台在台風快訊中,終於(yu) 將“泰利”之名用在今年第4號台風上。從(cong) 當天早上到中午,“泰利”一直有著“無名氏”的尷尬。
台風是怎麽(me) 命名的?
在熱帶係統活躍期,海洋上常常不隻存在一個(ge) 熱帶氣旋,氣象工作者很早就注意到需要通過命名、編號等方式以區分不同的熱帶氣旋。從(cong) 20世紀起,美國聯合台風警報中心開始對台風命名。最初,該機構用女性英文名對台風進行命名,後期又添加男性英文名。
不少廣東(dong) 居民過去可能從(cong) 港澳媒體(ti) 當中,看到“約克”“高蓮”“愛倫(lun) ”等台風名字,這些名字均為(wei) 當年美國聯合台風警報中心所提供的“York”“Koryn”“Ellen”等英文名的粵語音譯名。
盡管美國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的英文命名法為(wei) 氣象工作者解決(jue) 了台風命名問題,但該機構的命名方式最初未必得到遍布世界的氣象機構的認可,特別是“洋名”在亞(ya) 洲地區的使用。
1946年,由美國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命名的台風“Ingrid”吹襲香港並導致當地掛起10號風球,但“Ingrid”的名字未被當年的香港天文台接受。在如今不少中文氣象文獻將此台風稱為(wei) “英格麗(li) ”或“英格瑞”時,香港天文台的檔案現在仍稱此台風“無名”。直到1952年,香港天文台才開始接受美國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的英文命名。
在2000年前,我國內(nei) 地氣象機構采取“年份+數字順序”方式對台風編號命名。如前文所述的台風“York”,內(nei) 地氣象機構稱為(wei) “9910號台風”,即1999年第10號台風。
為(wei) 了讓熱帶氣旋命名一事得到更多氣象機構認可,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WMO)台風委員會(hui) 決(jue) 定規範台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ya) 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jue) 定於(yu) 從(cong) 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由亞(ya) 太地區的14個(ge) 成員國和地區各提供10個(ge) 名字(共140個(ge) 名字)製定一個(ge) 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循環重複使用。當某個(ge) 台風造成了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shang) 亡而聲名狼藉,將從(cong) 命名表中被刪去不再使用,並增補其他名字替換。按照平均每年26個(ge) 熱帶氣旋,大概5年到6年,同一個(ge) 命名會(hui) 重複出現。
台風“泰利”的前世今生
“泰利”是菲律賓提供的10個(ge) 名字之一,英文名為(wei) Talim,是尖銳或鋒利的意思。
自2000年以來,先後出現了4個(ge) 名為(wei) “泰利”的台風。它們(men) 是:
2005年第13號台風“泰利”登陸台灣後,於(yu) 9月1日再次登陸福建莆田,登陸強度為(wei) 12級(台風級)。
2012年第5號台風“泰利”在南海北部形成後,向東(dong) 北移動在台灣海峽減弱消失。
2017年第18號台風“泰利”在西太平洋形成後移動靠近東(dong) 海後轉向東(dong) 北方向移動,於(yu) 9月17日以強熱帶風暴級登陸日本。
而正在影響我們(men) 的2023年第4號台風“泰利”,則是一個(ge) “南海土台風”。
為(wei) 何有的台風沒名字?為(wei) 什麽(me) 有的台風很遲才獲得命名?
發源或影響我國南海地區的“南海土台風”,常常存在“命名延誤”乃至“終身無名”的問題。部分熱帶氣旋確實存在風力偏弱未達到熱帶風暴級別的問題,但我國氣象機構認為(wei) 已達到熱帶風暴級別的熱帶氣旋,未必被其他境外機構認可達到熱帶風暴級別,因此有時也未能獲得命名。
對於(yu) 這種現象,氣象愛好者常調侃為(wei) “沒戶口”“野孩子”。對於(yu) “沒戶口”的“野孩子”,目前主要采取氣象機構間加強協商的方式來解決(jue) 。一些生成時並未獲得命名的台風,後期也能獲得命名。如2022年8月9日上午生成的第7號台風“木蘭(lan) ”,也是在當天下午才獲得命名。(記者 袁晗 屈鳳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