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需要有擔當、有思考的新時代青年加入——專訪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馮剛
拍攝紅色微電影、邀請革命烈士後代講先烈的故事、重走“長征路”、打造“網紅”思政課教師,美育思政、課程思政、勞動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政課有了越來越多的“打開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正確看待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產(chan) 生的這些新變化?青年教師如何打造一堂好的思政課?
“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結合教育對象的成長發展需要,去解決(jue) 青年麵臨(lin) 的現實問題,進而推動自身科學建構。”從(cong)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處長,到教育部高校社科中心主任、思政司司長,再到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馮(feng) 剛從(cong) 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幾十年,在他看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重要工作內(nei) 容,一直以來我們(men) 黨(dang) 都重視用好這個(ge) “法寶”。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了新特點,更加強調知識性和價(jia) 值性的統一、理論和情感的統一、教學外在形式與(yu) 教育對象內(nei) 生動力的統一。
“教師必須麵對世界和社會(hui) 的發展變化。”近日,馮(feng) 剛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zhuan) 訪時說,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解決(jue) 思想問題,與(yu) 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在於(yu) ,除一般知識性教學內(nei) 容外,還會(hui) 涉及較多價(jia) 值觀和情感的傳(chuan) 遞,因此理論是基礎和前提,實踐才是思政教育的生命源頭。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規律,在‘變’與(yu) ‘不變’中尋找適度的張力”
中青報·中青網:近年來,隨著國家層麵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如今的思政課與(yu) 之前相比有哪些不同?您如何看待思政課堂上出現的各類新現象?
馮(feng) 剛:黨(dang) 和國家對思政課的重視從(cong) 育人角度出發,思政課建設的功能目標也指向育人,因此思政課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作“主渠道”。另外,思想政治教育還包含學生成長發展的日常教育,稱之為(wei) “主陣地”。
如今的思政課建設有3個(ge) 不同:第一,將思政課納入了立德樹人的“大係統”,增強了思政課的整體(ti) 性,不僅(jin) 包括“主渠道”“主陣地”,還包括專(zhuan) 業(ye) 課教師的育人作用,此外還有學校職能部門管理和服務育人功能的發揮。因此,思政課隻是育人的重要方麵,但不能僅(jin) 僅(jin) 靠思政課來解決(jue) 育人鏈條的全部問題。
第二,新時代的思政課更加注重自身係統的支撐與(yu) 建設。在加強思政課建設的同時,還提出了“大思政課”的理念,將課外實踐內(nei) 容納入育人方案,更加符合教育對象的成長規律。因此,思政課在內(nei) 容深化、延展等方麵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第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yu) 思政課堂,思政教育發展與(yu) 時俱進。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技術等都是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對思政課進行研究和改進的技術手段。不過,在運用技術手段的基礎上,思政課教師還是要牢牢抓住思政課的本質——“講道理”,這是思政課的立身之本,也是講好思政課的學理支撐。此外,青年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思政課教師們(men) 要了解學生、關(guan) 心學生、愛護學生,才能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進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與(yu) 教育對象的內(nei) 在需求結合起來,將外在的教育變成一批又一批青年成長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大學的思政教育對象是90後、00後,這些青年具有什麽(me) 特點?他們(men) 給思政教育帶來了哪些改變?
馮(feng) 剛:今天的學生與(yu) 以往相比確實有很多不同。首先,他們(men) 的視野非常開闊,我們(men) 稱這一代青年為(wei) “網絡原住民”,他們(men) 的生活環境、各種信息來源,甚至是解決(jue) 問題的方式都與(yu) 網絡有關(guan) 。
當年我們(men) 上大學時,信息來源大多是通過課堂和書(shu) 籍,如今的年輕人通過網絡獲取信息。曾經有人開玩笑說,現在大學生都不是麵對麵吵架,而是躺在床上,拿著手機在微信裏吵。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理論觀點,學生們(men) 會(hui) 通過他們(men) 自己的信息渠道、手段方式再去思考、理解,哪些內(nei) 容是他們(men) 可以接受的,哪些內(nei) 容他們(men) 不能接受。
一個(ge) 人的思維習(xi) 慣直接影響到他的價(jia) 值觀。對於(yu) 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如果不能贏得青年,也就不能真正發揮功能和作用。如何贏得青年?隻有信任才會(hui) 有交流,隻有交流才會(hui) 有溝通,隻有溝通才會(hui) 有影響,隻有影響才會(hui) 有傳(chuan) 承。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在與(yu) 青年信任交流的過程中,得到青年的認同。這就要求,教師要更加了解真實的青年,了解他們(men) 最真實的思想狀況,這樣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落到實處,而不是空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時代青年的成長不再有規律可循,仔細觀察他們(men) 的生活方式,其實還是有很多可以把握的規律。
學生變化是必然的,挑戰也肯定是存在的,但我們(men) 也不能亂(luan) 了陣腳、亂(luan) 了方寸,還是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規律,在“變”與(yu) “不變”中尋找適度的張力,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有更多的魅力。一堂好的思政課不是為(wei) 了去迎合學生,而是要更加關(guan) 注學生的成長,關(guan) 注學生的實際,關(guan) 注學生的全麵發展。在學生變化的過程中,教師當然也需要變化,但哪些內(nei) 容需要與(yu) 時俱進,哪些東(dong) 西需要長期堅守,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隻有回歸本質,才能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延續下去。
“教師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工作作風和人格魅力是‘大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青報·中青網:如今“大思政”理念越來越被重視,您覺得“大思政”到底是什麽(me) ,涵蓋哪些領域?“大思政課”與(yu) 思政課有什麽(me) 區別?
馮(feng) 剛:思政課要分清楚“大概念”和“小概念”。“小概念”主要還是指高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所承擔的課程任務,其作為(wei)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作用是講理論、悟原理,因此具有教學課程的規律、要求和特點。“大概念”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大思政課”,這是我們(men) 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打通後的形象說法,既包括思政課堂育人功能的延伸,還包括教育影響,隻要對學生成長發展有益的教育都可以算作是“大思政課”。因此,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工作係統,結合學生成長發展的班級建設、社會(hui) 實踐、黨(dang) 團組織、文化建設等方麵都是新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考慮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專(zhuan) 業(ye) 課教師作為(wei) 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鏈條的重要一環,他們(men) 所體(ti) 現的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工作作風和人格魅力,也是“大思政課”組成的重要部分。不管是哪門課教師,都應該有育人的意識和責任,他們(men) 不一定去講理論,但是一定都需要在課堂內(nei) 外,關(guan) 心學生、愛護學生、引導學生,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和價(jia) 值引領,為(wei) 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指導和幫助。所以,“大思政課”涉及的內(nei) 容、人員很多,我們(men) 不能全部混在一塊來談,需要分層次、分部門來講。
中青報·中青網:您如何理解“課程思政”的理念,與(yu) 專(zhuan) 業(ye) 課程有什麽(me) 區別?
馮(feng) 剛: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一些專(zhuan) 業(ye) 課教師結合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在課堂上進行了創新闡釋,這種做法當然值得肯定。但是,並不是每門專(zhuan) 業(ye) 課都能夠很容易地將理論納入課堂內(nei) 容。大家好像認為(wei) 專(zhuan) 業(ye) 課教師隻有講專(zhuan) 業(ye) 課內(nei) 容的時候,才能融進思政元素,這其實就把“課程思政”窄化了。
“課程思政”的本質還是教書(shu) 育人,專(zhuan) 業(ye) 課教師不一定在課堂上講理論問題,他們(men) 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示範,對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引導,本身就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ei) 容。因此,我更傾(qing) 向於(yu) 把專(zhuan) 業(ye) 課教師體(ti) 現的思政作用理解為(wei) 育人作用。
這樣來看,大家的工作職責並不衝(chong) 突,馬院教師的專(zhuan) 業(ye) 性就體(ti) 現在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如何把道理講深講透,在理論思想上對學生有所幫助和指導;其他院係的專(zhuan) 業(ye) 課教師,更多的是結合學生成長發展的問題,對他們(men) 進行引導和幫助。
中青報·中青網:近年來,國家層麵提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課程建設加入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您如何理解“一體(ti) 化”,有什麽(me) 經驗建議?
馮(feng) 剛:“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的根本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尤其是思政課整體(ti) 設計裏,如何更加符合教育對象的成長規律,更好地體(ti) 現教育對象不同階段的接受特點,進而打造教材建設、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等方麵相互銜接、相互支撐的育人鏈條。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擴展到“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我認為(wei)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正處於(yu) 剛剛破題的發展階段,因為(wei) 教育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教育對象也具有新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men) 重新考慮“一體(ti) 化”。除了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思政課,如今的教育還涉及很多關(guan) 於(yu) 思想成長的環節,比如班級文化、社會(hui) 實踐等,這些方麵如何實現“一體(ti) 化”是需要重點研究解決(jue) 的。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的整體(ti) 協同建構,在之前的教育裏也有所體(ti) 現,進入發展的新階段,我們(men) 需要根據新的特點和要求,去解決(jue) 新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指導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中青報·中青網:對於(yu) 非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們(men) 來說,上思政課、讀原著、學原理有什麽(me) 幫助?麵向非專(zhuan) 業(ye) 學生開設思政課,需要重點講什麽(me) 內(nei) 容,達到怎樣的育人目標?
馮(feng) 剛:第一,馬克思主義(yi) 基本理論包含著如何看待世界以及思考問題的方法。其實每個(ge) 學科都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大係統內(nei) ,不同專(zhuan) 業(ye) 有自己的背景和特點,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是世界觀、方法論,要想認識了解世界,包括學好每個(ge) 學科的專(zhuan) 業(ye) 知識,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課能夠在這個(ge) 方麵給大家提供指導,但是也不能空談,要落地,要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去考量。
第二,理論課學習(xi) 能夠幫助青年了解黨(dang) 的大政方針,了解我們(men) 黨(dang) 在做什麽(me) ,了解我們(men) 國家民族所處的曆史方位和中心任務。這些內(nei) 容很重要,青年學生隻有知道自己能夠為(wei) 國家民族做些什麽(me) ,才能對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的途徑有一個(ge) 科學的判斷,進而將個(ge) 人的價(jia) 值與(yu) 國家民族事業(ye) 聯係在一起。其次,理論學習(xi) 還可以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解決(jue) 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比如《思想道德與(yu) 法治》這門課既包括理論知識又蘊含著人生觀點,對學生有重要的啟發意義(yi) 。
對非專(zhuan) 業(ye) 學生和專(zhuan) 業(ye) 學生來說,思政課的育人目標都是一樣的,隻不過課程設置的重點內(nei) 容、培養(yang) 的方式不同。對於(yu) 思政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更加側(ce) 重理論建構、學理貫通,以及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研究能力上,要讓他們(men)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內(nei) 在的規律,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變化,進而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對於(yu) 非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來講,思政課作為(wei) 一門公共課,更多的是幫助他們(men) 在學習(xi) 工作生活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樹立起個(ge) 人與(yu) 他人、個(ge) 人與(yu) 團隊、個(ge) 人與(yu) 國家社會(hui) 的正確關(guan) 係,並學會(hui) 一些解決(jue) 問題的基本方法,去麵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思想問題。
中青報·中青網:有學生想報考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對此,您有什麽(me) 建議?
馮(feng) 剛: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蘊含著我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論,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實際上,它並不是大家口中的“空中樓閣”,也不都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導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都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guan) ,因此中國發展的現實就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生動豐(feng) 富的素材,這也是學科值得深入研究的內(nei) 容。
我希望能有一批優(you) 秀的青年,特別是對中國未來發展有所擔當、有所思考的青年選擇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和思政學科,為(wei) 中國社會(hui) 發展作出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如今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在研究哪些前沿問題?該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有哪些發展空間?
馮(feng) 剛: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都要往前推進一步,反過來,創新理論也會(hui) 指導實踐。中國的實踐是最前沿的,理論也應該是最前沿的,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青年大有可為(wei) ,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將理論研究做得更深入,理論規律把握得更深刻,理論創新發展得更有動力。
我想對選擇了該專(zhuan) 業(ye) 的學生說,大家首先要理論聯係實際。哲學相對來講比較抽象,但學哲學的人要學會(hui) 麵對實際問題,因此這門學科更要關(guan) 注現實發展,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推動實踐,同時又把實踐裏積累的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通過哲學思維把握它們(men) 的內(nei) 在規律,把握本質。
此外,要把基本功打紮實,要有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性很強,但大家很容易停留在經驗層麵。因此大家要注意把知識轉化為(wei) 成果,把經驗上升為(wei) 科學,要做有思想的行動者,做關(guan) 注實際問題的研究者。當學生們(men) 具備了這些素養(yang) ,不管今後從(cong) 事理論研究還是實際工作,都會(hui) 大有裨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子威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