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建立鄉村地名保護名錄,不隨意更改老地名
近日,民政部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鄉(xiang) 村著名行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發揮地名工作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積極作用,全麵提升鄉(xiang) 村地名建設水平,助力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
《通知》強調,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按照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宏偉(wei) 藍圖,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按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總要求,通過全麵加強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把鄉(xiang) 村精準治理基礎夯實起來,通過繁榮地名文化使鄉(xiang) 村文化活動活躍起來,通過深化地名信息服務把鄉(xiang) 村與(yu) 城市聯通起來,通過挖掘地名內(nei) 在價(jia) 值把鄉(xiang) 村資源要素釋放出來,進而把地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積極作用彰顯開來,著力構建適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體(ti) 係,不斷滿足鄉(xiang) 村建設需要和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實現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目標。
《通知》明確4方麵工作原則:一是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將黨(dang) 的領導貫穿於(yu) “鄉(xiang) 村著名行動”的全過程和各方麵,為(wei) 工作開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要堅持依法治理,以貫徹落實《地名管理條例》為(wei) 統領,不斷健全鄉(xiang) 村地名管理製度機製,全麵加強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和法治化建設。三是要堅持係統謀劃,注重協同性、關(guan) 聯性,整體(ti) 部署、協調推進,加快補齊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短板。四是要堅持因地製宜,立足不同鄉(xiang) 村地區的發展現狀、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合理確定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分類施策、體(ti) 現特色,不搞齊步走、“一刀切”,努力創造符合實際、特色鮮明、務實有效的地名管理服務模式。
《通知》提出,以鄉(xiang) 村地名采集上圖標注為(wei) 牽引,全麵推進鄉(xiang) 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標誌設置維護、地名文化保護弘揚、地名信息深化應用和地名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一是織密鄉(xiang) 村地名網。科學編製地名方案,加大自然地理實體(ti) 、鄉(xiang) 村道路街巷、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yi) 的公共服務設施名稱的命名力度,提升鄉(xiang) 村地名文化內(nei) 涵,用新時代的鄉(xiang) 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麗(li) 鄉(xiang) 村精氣神。二是健全鄉(xiang) 村地名標誌體(ti) 係。探索創新地名標誌形式與(yu) 功能,規範設置村牌、街路巷牌、樓門(戶)牌等標誌,發揮地名標誌導向作用,提升鄉(xiang) 村人居環境。三是發展繁榮鄉(xiang) 村地名文化。推進地名文化進村居,講好群眾(zhong) 身邊的地名故事。建立地名保護名錄,將曆史悠久、內(nei) 涵豐(feng) 富、特色鮮明、具有重要傳(chuan) 承價(jia) 值的鄉(xiang) 村地名納入保護範圍,不隨意更改老地名,守護好精神家園。推動鄉(xiang) 村地名文化與(yu) 文化旅遊項目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地名文化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四是深化地名信息服務。推動鄉(xiang) 村標準地名規範使用,加大鄉(xiang) 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圖力度,創新城鄉(xiang) 區劃地名“一張圖”服務,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自然資源、社會(hui) 治理、文化旅遊等領域提供標準、規範、詳實的區劃地名信息服務。五是促進地名利農(nong) 惠農(nong) 。深入推進“互聯網+地名服務”,持續提升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服務效能,推動地名服務與(yu) 寄遞物流下鄉(xiang) 、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農(nong) 村電商建設、在線旅遊、智慧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平台經濟等深度融合,培育打造地名標識品牌,全麵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通知》要求,2023年係統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細化製定實施方案,利用3-5年集中實施,使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水平實現躍升。到2035年,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全麵適應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地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重大成效。地方各級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地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意義(yi) ,在工作統籌中優(you) 先安排,在資源配置、工作經費上重點保障。要結合本地區工作實際,細化優(you) 化落實措施,創造性開展工作。要調動匯集各方力量,充分發動人民群眾(zhong) ,形成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地名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各有關(guan) 部門密切協同、人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的生動局麵。要加強調查研究,因地製宜找準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點、把好工作節奏,力戒形式主義(yi) 、形象工程,切實提高鄉(xiang) 村地名建設水平。要加大工作宣傳(chuan) 力度,積極宣傳(chuan) 典型案例與(yu) 工作成效,營造良好工作氛圍,不斷提高地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民政部關(guan) 於(yu) 開展“鄉(xiang) 村著名行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通知
民函〔2023〕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民政局,北京、天津、上海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為(wei) 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發揮地名工作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積極作用,全麵提升鄉(xiang) 村地名建設水平,助力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決(jue) 定開展“鄉(xiang) 村著名行動”。現將有關(guan) 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按照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宏偉(wei) 藍圖,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按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總要求,通過全麵加強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把鄉(xiang) 村精準治理基礎夯實起來,通過繁榮地名文化使鄉(xiang) 村文化活動活躍起來,通過深化地名信息服務把鄉(xiang) 村與(yu) 城市聯通起來,通過挖掘地名內(nei) 在價(jia) 值把鄉(xiang) 村資源要素釋放出來,進而把地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積極作用彰顯開來,著力構建適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體(ti) 係,不斷滿足鄉(xiang) 村建設需要和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實現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目標。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dang) 的領導。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地名工作的全麵領導,將黨(dang) 的領導貫穿於(yu) “鄉(xiang) 村著名行動”的全過程和各方麵。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融入地方各級黨(dang) 委、政府鄉(xiang) 村建設工作全局,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為(wei) 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堅持依法治理。充分認識地名工作助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大意義(yi) 和政治責任,以貫徹落實《地名管理條例》為(wei) 統領,不斷健全鄉(xiang) 村地名管理製度機製,全麵加強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和法治化建設,用規範的鄉(xiang) 村地名管理和便捷的鄉(xiang) 村地名服務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三)堅持係統謀劃。準確把握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科學內(nei) 涵,深入挖掘地名工作價(jia) 值和潛力,統籌考慮地名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社會(hui) 功能,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注重協同性、關(guan) 聯性,整體(ti) 部署、協調推進,加快補齊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短板。
(四)堅持因地製宜。科學把握鄉(xiang) 村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結合不同鄉(xiang) 村地區的發展現狀、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統籌優(you) 化行政區劃設置現實需要,合理確定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分類施策、體(ti) 現特色,不搞齊步走、“一刀切”,努力創造符合實際、特色鮮明、務實有效的地名管理服務模式,紮實有序推進。
三、重點任務
以鄉(xiang) 村地名采集上圖標注為(wei) 牽引,全麵推進鄉(xiang) 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標誌設置維護、地名文化保護弘揚、地名信息深化應用和地名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一)織密鄉(xiang) 村地名網,助力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
1.加大鄉(xiang) 村地名命名力度。全麵貫徹落實《地名管理條例》,研究製定符合鄉(xiang) 村特點的地名管理製度、規範和程序,嚴(yan) 格鄉(xiang) 村地名命名、更名管理。係統梳理排查有地無名、多地重名、地名不規範等問題,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地理實體(ti) 名稱,鄉(xiang) 村道路街巷名稱,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yi) 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公共服務等設施名稱的命名力度,按規定進行備案、公告,全麵提升鄉(xiang) 村地名精細度和規範化程度,有效服務鄉(xiang) 村治理精細化、網格化需要。結合行政區劃優(you) 化設置,加強相關(guan) 地方的命名、更名工作。
2.多起新時代鄉(xiang) 村好地名。推廣建設鄉(xiang) 村地名命名采詞庫,提高新生鄉(xiang) 村地名文化內(nei) 涵,在命名、更名中注重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堅決(jue) 杜絕“大、洋、怪”等不規範地名在鄉(xiang) 村地區滋生蔓延,用新時代的鄉(xiang) 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麗(li) 鄉(xiang) 村精氣神。
3.規劃鄉(xiang) 村地名新風貌。結合鄉(xiang) 村建設、村莊規模優(you) 化、行政區劃調整等,科學編製縣級地名方案,適時編製鄉(xiang) 鎮級地名方案,整體(ti) 規劃、通盤考慮,打造融鄉(xiang) 土氣、時代感、文化性於(yu) 一體(ti) 的現代鄉(xiang) 村地名景觀。健全完善鄉(xiang) 村地名方案編製管理製度規範,強化地名方案對命名更名、標誌設置、地名文化保護等事項的引導約束作用,注重地名方案與(yu) 相應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配套、同步更新、並行實施。
(二)健全鄉(xiang) 村地名標誌體(ti) 係,增強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均衡性。
4.推進鄉(xiang) 村地名標誌設置與(yu) 維護。依據標準地名編製標準地址,規範設置村牌、街路巷牌、樓門(戶)牌等標誌,健全鄉(xiang) 村地名標誌導向體(ti) 係。建立鄉(xiang) 村地名標誌巡檢製度,加強地名標誌管理,及時維護、更新,更好發揮地名標誌導向作用。
5.打造鄉(xiang) 村特色地名標誌。適應鄉(xiang) 村建設、旅遊發展等需要,探索創新地名標誌形式,擦亮美麗(li) 鄉(xiang) 村的地名“名片”。加強信息技術、數字技術運用,推廣將地名標誌與(yu) 便民服務相結合的“智慧門牌”,豐(feng) 富地名標誌功能作用,提升鄉(xiang) 村人居環境。
(三)推動地名文化進村入戶,助力鄉(xiang) 村文化繁榮興(xing) 盛。
6.講好群眾(zhong) 身邊的地名故事。推進地名文化進村居,利用好鄉(xiang) 村文化牆、電子顯示屏、宣傳(chuan) 欄、公告板等陣地,融合文化旅遊、特色田園建設開展地名文化宣傳(chuan) 活動,因地製宜建設地名文化展示設施,提升地名文化可見度。廣泛開展鄉(xiang) 村地名故事尋訪活動,組織專(zhuan) 業(ye) 力量采編鄉(xiang) 村地名故事,開展多種形式的鄉(xiang) 村地名故事征集、宣講、展演活動,用地名所承載的曆史文脈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7.加強優(you) 秀地名文化傳(chuan) 承保護。建立地名保護名錄,加大鄉(xiang) 村地區地名文化遺產(chan) 挖掘整理力度,將曆史悠久、內(nei) 涵豐(feng) 富、特色鮮明、具有重要傳(chuan) 承價(jia) 值的鄉(xiang) 村地名納入保護範圍,不隨意更改老地名,守護好精神家園。充分認識鄉(xiang) 村地區行政區劃建製在傳(chuan) 承保護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相關(guan) 專(zhuan) 項論證評估工作,加強鄉(xiang) 鎮行政區劃名稱曆史文化傳(chuan) 承保護利用。
8.推動鄉(xiang) 村地名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盤活現有資源,注重創意設計,大力開發鄉(xiang) 村地名文化產(chan) 品,推動地名文化數字化、形象化,推動與(yu) 文化旅遊等項目深度融合,開展“大地有名”、“山水有名”、“家鄉(xiang) 有名”等係列宣介活動,打造有影響力的鄉(xiang) 村地名文化項目品牌,讓地名成為(wei) 鄉(xiang) 愁鄉(xiang) 憶的特色文化符號。
(四)深化地名信息服務,助力數字鄉(xiang) 村大發展。
9.推進鄉(xiang) 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圖。依托國家地名信息庫和互聯網地圖,加大鄉(xiang) 村地名信息采集匯集力度,對鄉(xiang) 村地區自然地理實體(ti) 、居民點、道路街巷、交通水利、公共服務、文化旅遊、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等地名信息實現應收盡收、常態更新、規範上圖。積極發動群眾(zhong) 依托圖上地名自主上傳(chuan) 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村郵站、農(nong) 家樂(le) 、采摘園等興(xing) 趣點,提高圖上地名感知度和活躍度。
10.推動鄉(xiang) 村標準地名規範使用。加強鄉(xiang) 村標準地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推動在各類標誌標識、涉農(nong) 法律文書(shu) 、身份證明、不動產(chan) 權屬證書(shu) 等公文證件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規範使用鄉(xiang) 村標準地名信息。
11.創新城鄉(xiang) 區劃地名“一張圖”服務。整合縣鄉(xiang) 兩(liang) 級行政區劃設置、已勘定的行政區域界線數據、各類型鄉(xiang) 村地名數據、鄉(xiang) 村標準地址數據等,以“一張圖”模式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自然資源、社會(hui) 治理、文化旅遊等領域提供標準、規範、詳實的區劃地名信息服務,切實發揮好數據底座作用。
(五)促進地名利農(nong) 惠農(nong) ,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12.創新鄉(xiang) 村地名應用場景。充分發揮“互聯網+地名服務”作用,持續提升國家地名信息庫服務效能,推動地名服務與(yu) 寄遞物流下鄉(xiang) 、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農(nong) 村電商建設、在線旅遊、智慧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平台經濟等深度融合,便利城鄉(xiang) 資源要素雙向流動。
13.推動地名標識品牌建設。發揮地名的地理標識功能,支持鼓勵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品牌宣傳(chuan) 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培育打造一批“鄉(xiang) 字號”、“土字號”公共品牌,助力本地優(you) 質農(nong) 副產(chan) 品、旅遊服務資源等推介推廣。
14.提升群眾(zhong) 地名建設參與(yu) 度。積極發動和引導群眾(zhong) 參與(yu) 命名設標、地名文化挖掘、地名采集上圖等鄉(xiang) 村地名建設,大力發展鄉(xiang) 村地名誌願者,因地製宜開展地名誌願服務活動,鼓勵社會(hui) 組織參與(yu) 地名文化挖掘保護利用等工作。鼓勵將鄉(xiang) 村地名建設有關(guan) 事項納入村級議事協商內(nei) 容,切實把地名工作建設成為(wei) 聯誼鄉(xiang) 情、熱絡感情、暢通民情的大舞台。
四、進度安排
2023年,民政部組織動員部署,總結推廣先進地區工作經驗;各地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實際製定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具體(ti) 舉(ju) 措和步驟安排。利用3-5年時間集中開展工作,使工作模式基本定型、工作路徑基本成熟,鄉(xiang) 村地名及其標誌的廣度、密度、精細度適應鄉(xiang) 村治理需要,鄉(xiang) 村地名文化成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鄉(xiang) 村標準地名信息在各領域規範使用,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水平實現躍升,地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用充分顯現。在此基礎上持續推進,到2035年,鄉(xiang) 村地名管理服務全麵適應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城鄉(xiang) 地名公共服務實現一體(ti) 化、均等化,優(you) 秀地名文化成為(wei) 鄉(xiang) 風文明的重要載體(ti) ,地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重大成效。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鄉(xiang) 村著名行動”是新時代地名工作主動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舉(ju) 措,地方各級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地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意義(yi) ,高度重視、強力推進。要主動向本級黨(dang) 委、政府匯報,積極爭(zheng) 取在工作統籌中優(you) 先安排,在資源配置、工作經費上重點保障;要結合本地區工作實際,細化優(you) 化落實措施,創造性開展工作;要充分發揮地名管理工作協調機製作用,將“鄉(xiang) 村著名行動”作為(wei) 地方各級地名管理工作協調機製統籌協調重大事項,調動匯集各方力量,充分發動人民群眾(zhong) ,形成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地名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各有關(guan) 部門密切協同、人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的生動局麵。
(二)加強工作指導,強化示範引領。“鄉(xiang) 村著名行動”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wei) 功。各省級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因地製宜找準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點、把好工作節奏,力戒形式主義(yi) 、形象工程,切實提高鄉(xiang) 村地名建設水平。各地既可試點先行、逐步推廣,也可統籌安排、全麵推進,鼓勵市縣層麵積極行動、爭(zheng) 創標杆。民政部將對“深化鄉(xiang) 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家園”試點工作進行總結評估,選擇部分試點成效顯著、具有典型示範效果的地區作為(wei) “鄉(xiang) 村著名行動”先行區,打造鄉(xiang) 村地名建設“樣板”,供各地學習(xi) 借鑒。各地要深入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繼續加強支持指導,確保工作力度不減、探索創新不停。
(三)加大宣傳(chuan) 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加大工作宣傳(chuan) 力度,充分運用政府網站、政務融媒體(ti) 、報刊雜誌等媒體(ti) 平台,宣傳(chuan) 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營造良好工作氛圍,不斷提高地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各省級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定期梳理工作進展、工作成效、存在問題和下一步打算,於(yu) 每年12月10日前將工作總結報送民政部區劃地名司。民政部將以年度為(wei) 單位開展效果評估,及時總結梳理典型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各地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重要問題請及時向民政部報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