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組織麵向高校畢業生發布招聘崗位約16.5萬個 設立就業見習崗位約10萬個

發布時間:2023-07-18 10:4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在今天下午舉(ju) 行的民政部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民政部社會(hui) 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陳小勇介紹說,據初步統計,2023年上半年,全國社會(hui) 組織共麵向高校畢業(ye) 生發布招聘崗位約16.5萬(wan) 個(ge) 、實際招聘高校畢業(ye) 生7.3萬(wan) 餘(yu) 人,設立就業(ye) 見習(xi) 崗位約10萬(wan) 個(ge) 、實際招收就業(ye) 見習(xi) 高校畢業(ye) 生5.7萬(wan) 餘(yu) 人,開展各類就業(ye) 服務活動2.5萬(wan) 餘(yu) 場,推動近10萬(wan) 家會(hui) 員單位麵向高校畢業(ye) 生發布招聘崗位達68萬(wan) 個(ge) ,社會(hui) 組織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社會(hui) 組織具有聯係廣泛、貼近群眾(zhong) 、服務便利的獨特優(you) 勢,是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提供精細化就業(ye) 服務的重要社會(hui) 力量,既可以直接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就業(ye) 和見習(xi) 崗位,也可以廣泛動員會(hui) 員企業(ye) 等積極吸納就業(ye) 、提供服務。”陳小勇介紹說,截至2022年底,全國89.2萬(wan) 家社會(hui) 組織共吸納專(zhuan) 職人員超過1100萬(wan) 人,平均每個(ge) 組織的專(zhuan) 職人員約為(wei) 12人;同時,社會(hui) 組織還在開展課題研究、公益項目、誌願服務等活動中吸納大量靈活就業(ye) 人員。

  據介紹,從(cong) 2022年起,民政部已組織開展社會(hui) 組織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聯合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動社會(hui) 組織進一步助力高校畢業(ye) 生等群體(ti) 就業(ye) 工作的通知》,積極引導社會(hui) 組織挖掘就業(ye) 需求,優(you) 化就業(ye) 服務,加強就業(ye) 幫扶;2023年,作為(wei)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辦實事的重要舉(ju) 措,民政部開展“陪伴成長 社會(hui) 組織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行動”,召開社會(hui) 組織助力就業(ye) 工作視頻會(hui) 議,印發《民政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社會(hui) 組織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的通知》。

  “北京、天津、福建、山東(dong) 、廣西等地相繼發布工作通知、倡議書(shu) 等,進一步引導動員廣大社會(hui) 組織助力就業(ye) 工作;上海、江蘇、四川、雲(yun) 南等地,積極聯合當地高校開展社會(hui) 組織專(zhuan) 場招聘活動,開發在線招聘平台,為(wei) 社會(hui) 組織和求職者提供招聘崗位信息和常態化服務。浙江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公益創投和項目實施等方式,引導社會(hui) 組織挖掘公益服務崗位就業(ye) 潛力。”陳小勇說。

  據介紹,廣東(dong) 落戶首個(ge) “百城千社萬(wan) 企助就業(ye) ”白雲(yun) 基地,為(wei) 社會(hui) 組織和企業(ye) 搭建線上直播帶崗平台,麵向高校畢業(ye) 生開展一站式就業(ye) 指導服務;江蘇舉(ju) 辦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與(yu) 高校對接會(hui) ,圍繞就業(ye) 見習(xi) 、信息對接、人才培養(yang) 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社會(hui) 組織就業(ye) 見習(xi) 補貼標準和留用見習(xi) 人員獎勵標準;上海推動全市社會(hui) 組織成立40家青年就業(ye) 見習(xi) 基地,湖北、貴州等地推動社會(hui) 組織與(yu) 高校簽訂人才合作協議,鼓勵民辦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建設實訓基地。

  “下一步,民政部將持續落實好中央關(guan) 於(yu)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任務部署,指導各地持續謀劃好社會(hui) 組織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加大就業(ye) 政策和先進事跡宣傳(chuan) 力度,為(wei) 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做出積極貢獻。”陳小勇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