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焦點訪談丨“半年報”:中國經濟回升向好

發布時間:2023-07-18 15:2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年中國經濟已經走過了“上半程”,和去年同期經曆的風風雨雨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取得了怎樣的成績?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速等一些重要的經濟數據。中國宏觀經濟恢複性增長的態勢如何?有哪些亮點?還有哪些潛力需要更好地挖掘?

  7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593034億(yi) 元,同比增長5.5%。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4.5%,二季度同比增長6.3%。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今年上半年,隨著經濟社會(hui) 全麵恢複常態化運行,經濟運行整體(ti) 上呈現回升向好的態勢,主要指標都有所改善。上半年,經濟同比增長5.5%,比去年全年3%的增速明顯加快。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是5.2%,這個(ge) 水平已經接近疫情前城鎮調查失業(ye) 率水平,居民收入也保持較快增長。今年上半年,發展質量明顯提升,表現在經濟結構繼續優(you) 化,新動能成長穩步擴大。

  5.5%是前期積壓的各類需求得以釋放,各項政策措施發力顯效,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恢複性增長的過程中,今年上半年,消費和服務業(ye) 增速大幅反彈,成為(wei) 一大亮點。

  以端午假期為(wei) 例,這個(ge) 小長假,旅遊市場和很多城市的天氣一樣火熱。上海某海洋公園端午假期的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長超過100%,包粽子、點朱砂、畫團扇等民俗體(ti) 驗項目格外受歡迎。

  去黑龍江漠河來一場極光之旅、在浙江台州品十裏長街宴、到湖北神農(nong) 架避暑納涼……今年端午假期,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1.06億(yi) 人次,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112.8%,成為(wei) 近年來的“最火”端午。整體(ti) 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23.84億(yi) ,同比增長63.9%,國內(nei) 旅遊收入同比增長95.9%。

  不僅(jin) 僅(jin) 是旅遊市場,今年上半年,餐飲業(ye) 加速回暖,為(wei) 恢複和擴大消費提供了有力支撐;快遞業(ye) 務量超過600億(yi) 件,比2019年達到這一數量提前了5個(ge) 多月。無論是新鮮的荔枝、大櫻桃,還是需要冷藏的冰淇淋,通過新技術、新設備和越織越密的快遞網,都能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助力消費恢複。

  為(wei) 了更好地激發消費潛力,給消費者更加豐(feng) 富、新鮮的體(ti) 驗,今年以來,各地不斷推出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新場景。北京一個(ge) 由老舊商業(ye) 中心改造而成的休閑空間,如今這裏銷售的九成都是國潮品牌,還引入了滑板公園和空中光影籃球場,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 郭麗(li) 岩:從(cong) 中央到地方打出了促消費一攬子“組合拳”,從(cong) 供給、需求雙側(ce) 改善消費環境,增加消費優(you) 質供給。像節能車的購車指標擴大釋放、綠色產(chan) 品推廣、綠色標識統一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帶動綠色消費品、節能環保低碳產(chan) 品的消費較大規模擴大,都對擴大消費產(chan) 生了直接的拉動作用。

  今年上半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227588億(yi) 元,同比增長8.2%。

  付淩暉:今年消費的增長對經濟的拉動明顯增強,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77.2%,是三大需求當中拉動最大的力量。從(cong) 結構上來看,主要表現幾個(ge) 特點:一是服務消費增速較快,旅遊、交通、住宿、餐飲這些消費都保持較快增長;第二個(ge) 方麵,商品消費也在繼續擴大,像體(ti) 育文化用品、金銀珠寶升級類商品銷售都保持了兩(liang) 位數增長,表現出消費升級的態勢在持續;第三個(ge) 方麵,消費的新動能在持續擴大,表現在綠色產(chan) 品、智能型產(chan) 品的銷售增長較快。

  不過,當前消費恢複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不平衡的現象,比如家電等大宗消費的恢複仍然滯後於(yu) 聚集型、接觸型消費。

  付淩暉:前些年受疫情影響,居民收入受到了一定影響,相應的影響居民在大宗商品上的一些消費。下階段促進擴大消費重點還是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第二要完善消費環境,第三要積極培育壯大新消費。比如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加強相關(guan) 配套設施建設,為(wei) 進一步擴大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營造很好的條件。

  隨著經濟社會(hui) 全麵恢複常態化運行,服務業(ye) 增長明顯加快,成為(wei) 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今年上半年,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1%。其中,住宿和餐飲業(ye) 、交通運輸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ye) 增速回升明顯,現代服務業(ye) 保持了較快增長,服務業(ye) 發展的新動能也不斷增強。

  付淩暉:上半年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超過10%,對於(yu) 現代服務業(ye) 的帶動增強,旅遊、會(hui) 展等商務服務增長也在加快,新動能特別是以科技服務為(wei) 代表的新動能在加快成長。

  在工業(ye) 生產(chan) 中,裝備製造業(ye) 的表現格外亮眼。今年上半年,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快2.7個(ge) 百分點。

  郭麗(li) 岩:在這其中汽車、鐵路、船舶、通用機械等板塊,對工業(ye) 增加值的帶動力比較明顯。這一類裝備製造業(ye) 的特征是產(chan) 業(ye) 鏈比較長、上下遊帶動和輻射能力較強,背後體(ti) 現的是中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比較完備,係統配套能力比較強。尤其是近幾年隨著行業(ye) 集中度提升,主要龍頭企業(ye) 、鏈主企業(ye) 係統集成能力不斷增強,都有助於(yu) 整個(ge) 裝備製造業(ye) 競爭(zheng) 能力的提升。

  隨著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持續推進,新能源、新材料、高技術產(chan) 品產(chan) 量也延續了快速增長勢頭。今年上半年,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控製計算機及係統產(chan) 量分別增長54.5%、35.0%、34.1%,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2.5%,為(wei) 我國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ye) 生產(chan) 的持續恢複為(wei) 企業(ye) 盈利改善奠定了基礎。今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8%,但降幅持續收窄。

  郭麗(li) 岩:當前工業(ye) 企業(ye) 利潤改善得益於(yu) 傳(chuan) 統行業(ye) 的改造升級、新賽道上新動能動力不斷增強所帶來的運行成果。我們(men) 也要客觀辯證看待當前工業(ye) 企業(ye) 利潤的情況,當前有一些外向型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ye) 麵臨(lin) 著成本壓力,麵臨(lin) 著外部環境仍然複雜的影響。接下來,我們(men) 還是要在穩定整個(ge) 製造業(ye) 生產(chan) ,無論是高端動能的激發,還是中低端相對勞動密集型行業(ye) 的紓困幫扶方麵更多著力,從(cong) 而穩步推動工業(ye) 企業(ye) 利潤的改善。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外需整體(ti) 偏弱。麵對嚴(yan) 峻的外部形勢,我國陸續出台係列政策,推動外貿穩住規模、優(you) 化結構。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2.1%,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規模在曆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wan) 億(yi) 元,創下新高。

  與(yu) 此同時,中國也成為(wei) 外商投資的熱土。今年以來,特斯拉、寶潔、西門子等眾(zhong) 多跨國企業(ye) 高層紛紛訪華,考察市場、增資擴產(chan) ,發出了看好中國經濟、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明確信息。

  今年前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748.1億(yi) 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18532家,同比增長38.3%。在全球經濟增長遇冷的背景下,外資用實際行動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郭麗(li) 岩:我們(men) 通過調研發現,有更多新的項目落地,有更多高附加值的環節落到中國市場,包括一些智能化的、數字化的新興(xing) 產(chan) 品正在接洽,在中國相關(guan) 區域進行量產(chan) 和落地。這一係列都說明外資當前更看好中國市場潛力的加速釋放,也與(yu) 我們(men) 國家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相對完備、配套能力比較強、近年來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加快的勢頭密切相關(guan) 。

  整體(ti) 上看,今年以來,在複雜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恢複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關(guan) 鍵期,但恢複基礎尚不穩固。麵對總需求不足、經濟恢複不平衡、內(nei) 生動力有待增強等問題,下半年仍然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組合拳”。不久前,多部門曾密集發聲,從(cong) 擴大投資、恢複和擴大消費、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等方麵,勾畫出下一步穩經濟的政策重點。

  郭麗(li) 岩:展望今年全年,我認為(wei) 進一步增強內(nei) 生動力,關(guan) 鍵還是要把擴大內(nei) 需,尤其是促進消費恢複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使宏中微觀一攬子調控政策能夠形成“組合拳”,發揮最大的政策效力。與(yu) 此同時,對企業(ye) 反映比較突出的一些在準入準營環節的隱性壁壘要加大清理力度,從(cong) 而進一步釋放經營主體(ti) 微觀動能和活力。

  付淩暉:下階段推動經濟持續向好,首先要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推動經濟內(nei) 生動能增強。第二要加快創新步伐,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逐步回到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的成績。最後推動經濟發展還要注重保民生,特別是擴大就業(ye) ,增加居民收入形成經濟良性循環,隻有這樣經濟的發展才能真正從(cong) 過去的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收官,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明顯,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但短期內(nei) ,要實現從(cong) 恢複性增長向擴張性增長的轉變,還麵臨(lin) 諸多風險挑戰,需要我們(men) 更好地發揮政策合力,找準痛點,疏通堵點,同時在轉方式、調結構、增動能上下更大功夫,持續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