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文化助推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以高質量文化助推高質量發展
一座城市,能否在人文與(yu) 經濟的良性互動中邁向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men) 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是一道考驗管理者耐心、智慧、視野和胸襟的考題。如何運用好文化的力量,發揮好文化的撬動、聯動和融通作用,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助推高質量發展,實踐正在火熱開展。
記者在上海閔行區的調研采訪中了解到,經過多年務實探索,這裏已基本形成文化活動陣地隨處可達,文化平台類活動隨時參與(yu) ,市民文化生活豐(feng) 實充盈的良好生態。身處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上海,閔行區把文化建設作為(wei) 現代化主城區的重要標識,堅持組織保障和製度保障先導,堅持頂層規劃和係統謀劃牽引,以建設開放包容、更具活力、更顯魅力、充滿溫情的“人文之城”為(wei) 目標,高起點擘畫文化發展藍圖,創新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以“文化軟實力”為(wei) 區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硬支撐”,努力答好文化與(yu) 經濟交融互動這道考題。
夯實底盤,文化為(wei) 社會(hui) 治理精細化賦能
6月18日晚,上海閔行區市民舞蹈創作大賽頒獎展演在上海戲劇學院新劇場呈現。活動以“舞動申城 人人出彩”為(wei) 主題,曆經基層選拔、培訓打磨、南北片區賽比拚,最終來自多個(ge) 街鎮的9支團隊進入展演環節。
自2013年起,閔行區將廣場舞納入基層社會(hui) 治理工作體(ti) 係,通過硬件設施改造、引導團隊自我管理、完善製度配套、搭建展示平台等方式,讓曾被不少地方視作城市管理“頑症”的廣場舞活動,成為(wei) 城區社會(hui) 治理的有效樣本。
完成100個(ge) 市民廣場文化設施改造項目、建立廣場文化活動市民自治組織、開展星級廣場文藝團隊評比、打造區域廣場文化品牌活動、推進廣場文化團隊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10年間,群眾(zhong) 舞蹈在閔行生根發芽,一批又一批舞者從(cong) 社區廣場起步,登上鄉(xiang) 村村晚、上海合唱節、央視春晚、全國群星獎的舞台。“讓市民走上舞台成主角”,在這裏不是一句口號,閔行堅持讓普通人通過群文活動走上專(zhuan) 業(ye) 舞台,堅持通過培訓、比賽、展演等方式培育群文團隊和原創精品,讓美育植入社區空間,走進千家萬(wan) 戶。
接地氣、有人氣,重提升、聚人心,這也是閔行文化建設的一大特點——秉持“人民導向”,通過夯實公共文化服務的底盤,吸引廣大人群參與(yu) ,讓更多人在參與(yu) 中感受,在感受中提升,進而讓文化真正深入市民生活,影響人,潤澤人。
不光門檻低、參與(yu) 廣的廣場舞跳出了風采、“跳”成了品牌,近年來,閔行區打造兩(liang) 年一屆的上海合唱節,平均每屆近20萬(wan) 人次參與(yu) ,成為(wei) 上海最具影響力的群文活動品牌之一;創設的浦江滬劇節用了4年時間,讓最年輕參與(yu) 者的年齡從(cong) 首屆的40歲降到8歲,孩子們(men) 競相登台,為(wei) 百年滬劇傳(chuan) 承注入新鮮血液;還有試點推進的新型農(nong) 村放映示範點,“菜單式”預約選片,“固定+專(zhuan) 場”點單,讓電影服務陣地成為(wei) 群眾(zhong) 想來、愛來、盼來、還要來的“文化家園”……
“下一步,我們(men) 將不斷以高質量文化發展賦能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以高品質文化生活注入文化品牌建設創新活力,以高水平文化供給彰顯人民城市溫度,以文化軟實力提升促進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zheng) 力提升。”閔行區委書(shu) 記陳宇劍說。
打造高地,文化是高品質生活的必需品
暑假到來,閔行博物館的熱度又上升了一波。搬來蒙古包,擺上草原遊牧民族特色的矮桌,掛上五彩掛飾,正在這裏舉(ju) 辦的“漠北鋒鳴——鄂爾多斯青銅器文物精品展”氛圍感滿滿。再過幾天,這裏還將上演“博物館奇妙夜”,配合展覽呈現那達慕節主題活動。
作為(wei) 一家區級博物館,這幾年,閔行博物館成功“出圈”,打造了“小館也能辦大展”的成功案例。今年3月,“漢·無極——長沙馬王堆文物精品展”開展,展陳全部來自湖南博物院的館藏,到5月3日閉幕時,共吸引13.2萬(wan) 人次參觀。2022年,閔行博物館迎來參觀人次近20萬(wan) ,其中“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就吸引12萬(wan) 人次,展覽獲得年度上海市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獎。
而在此之前,閔行博物館的“存在感”很低。與(yu) 多數區縣博物館麵臨(lin) 的問題相似,閔行博物館自身館藏不算豐(feng) 富,主要是本地出土的文物和民俗展陳。
2019年9月,閔行博物館新館建成後,作為(wei) 閔行區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實施“博物館+”展覽,默默無聞的區級博物館成為(wei) 頻頻出圈的“網紅館”。
閔行區文化和旅遊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楊繼楨告訴記者,這兩(liang) 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區域文博場館運營,充分保障經費投入的同時,區領導親(qin) 自掛帥協調引入全國頂尖頂流展陳資源。在解鎖場館流量密碼的過程中,閔行博物館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展思路——沿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脈絡策展,用自成係列的重磅大展把中國曆史呈現給觀眾(zhong) 。
緊鄰閔行博物館,同在一條馬路上的海派藝術館,這段時間也很忙碌。今年6月,“何止海派”近現代海派書(shu) 畫主題藝術展、“梅柳渡江春”程十發書(shu) 畫藝術作品展在這裏雙展同開,以名家名作梳理海派藝術的發展脈絡,探討海派藝術與(yu) 城市精神的共生關(guan) 係。
這座以“海派”命名的藝術館,從(cong) 2019年開館以來,就明確了自身使命:秉承開放包容的“大海派”核心理念,扛起海派文化大旗、打造海派文化高地,助推海派藝術高峰。
除了大館頂流大展不斷,閔行也在深入探索實施公共空間文化“微更新”,賦予公共綠地、老廠房、老建築、舊空間更豐(feng) 富的文化功能,拉近公共文化產(chan) 品供給與(yu) 觀眾(zhong) 實際需求之間的距離,推動優(you) 質文化資源的深度開放共享。“文化客堂間”“城市書(shu) 房”“一間美術館”等“小場景”建設連續數年納入政府實事項目,更多公共文化新去處、打卡地正成為(wei) 廣大市民家門口的“文化客廳”。
今年4月,上海最大的街鎮一級圖書(shu) 館——“大零號灣”圖書(shu) 館正式運營。開館3個(ge) 月來,推出的閱讀活動常常是“被秒”的狀態,正值暑假,圖書(shu) 館經常“一座難求”。通過幾年努力,閔行構建起多元閱讀空間矩陣,同時,在政府和市場的互為(wei) 作用下,世紀出版集團、作家榜、喜馬拉雅等書(shu) 香傳(chuan) 統和新興(xing) 業(ye) 態交融合作,為(wei) 構建優(you) 質的全民閱讀生態體(ti) 係提供有力支持。閔行區區長陳華文說,“我們(men) 思考的是,如何聚力鑄牢城市軟實力的精神內(nei) 核,深度挖掘和拓展重塑區域文化內(nei) 涵,持續提升閔行文化創造力、傳(chuan) 播力、影響力。”
守正創新,文化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靈魂
每逢元宵,來閔行賞莘莊燈會(hui) ;又遇重陽,逛一逛顓橋糕會(hui) ,祈願“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閔行將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和傳(chuan) 統文化節日相結合,精心打造莘莊燈會(hui) 、召樓粽情、月滿馬橋、顓橋糕會(hui) 等四大民俗節慶品牌,依托本土文化資源稟賦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今年的莘莊燈會(hui) 從(cong) 1月18日持續至2月6日,在閔行三大商圈同時舉(ju) 辦,日均觀燈人流量約2.5萬(wan) 人次,其間總銷售額近3億(yi) 元。
位於(yu) 閔行的錦江樂(le) 園承載了很多上海人的美好記憶。2020年,“江南吃貨節”在這裏創辦,吸引長三角14座城市參與(yu) ,集聚美食、文創、非遺等特色展商,搭建集美食體(ti) 驗、文化交流、旅遊發布的三大平台。“尋寶閔行”,挖掘並整合區內(nei) 優(you) 質文旅資源,觸角仍在延伸。
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閔行的文創產(chan) 業(ye) 牢牢把握戰略疊加機遇,交出了亮眼數據:截至2022年年末,閔行區規模以上文創企業(ye) 已超1000家,營收超2000億(yi) 元,規模以上文創產(chan) 業(ye) 增加值603.72億(yi) 元,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已超過20%。錨定創意設計、網絡信息、傳(chuan) 媒娛樂(le) 、文化裝備、文化藝術五大重點領域,文創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閔行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在全力推進“大零號灣”科創灣區建設的過程中,得益於(yu) 優(you) 渥的營商環境,閔行“文創+科技”的比較優(you) 勢也在逐步顯現,一批文化科技融合企業(ye) 呈現蓬勃發展態勢。記者了解到,堅持區域戰略牽引,閔行正聚焦“馬橋人工智能試驗區”“春申湖四島”“七寶文化公園”“虹橋前灣”等重點板塊,加快推進建設一批與(yu) 閔行人文之城氣質相匹配,具有高顏值、高能級、標誌性、影響力大的文化設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營商環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最佳城市“代言人”,也是當之無愧的經濟發展“助推器”。閔行在文化發展方麵的探索實踐充分表明,文化的蓬勃發展是地區經濟發展提速、城市品質提升、民生服務提質的重要環節,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以文化軟實力提升,促城市能級、核心競爭(zheng) 力提升,對區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