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充滿友愛與夢想的童年時光——讀兒童小說《乒乓響亮》
作者:程桂婷(汕頭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當代不少兒(er) 童文學作家承繼了“五四”時期以兒(er) 童為(wei) 本位、以建構愛和夢想為(wei) 導向的文學傳(chuan) 統。劉海棲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文體(ti) 自覺的作家。他的兒(er) 童小說《乒乓響亮》(貴州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入選中國圖書(shu) 評論學會(hui) 發布的“中國好書(shu) ”2023年4月推薦書(shu) 目),取材於(yu) 自己的童年經曆,雖然隻是敘寫(xie) 了一個(ge) 普通男孩追逐乒乓夢想的簡單故事,但主人公張方向身上所凝聚的純真、樸實、執著、樂(le) 觀、腳踏實地等美好品質,讓人掩卷難忘。作者從(cong) 兒(er) 童本體(ti) 出發,秉持平等、理解和尊重的立場,在小說中與(yu) 兒(er) 童對話,用簡潔、活潑、風趣、優(you) 美的藝術語言,書(shu) 寫(xie) 了一段充滿友愛和夢想的童年時光。《乒乓響亮》給讀者傳(chuan) 遞的感受,正如魯迅評價(jia) 《勇敢的約翰》時所言:“雖說事跡簡樸,卻充滿著兒(er) 童的天真,所以即使你已經做過九十大壽,隻要還有些‘赤子之心’,也可以高高興(xing) 興(xing) 地看到卷末。”
《乒乓響亮》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60年代。主人公張方向是一位就讀於(yu) 四年級的男孩,因為(wei) 學校新修了一個(ge) 水泥乒乓球台,他突然對打乒乓球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但在那個(ge) 物資匱乏的時代,擁有一個(ge) 小小的乒乓球對一個(ge) 小學生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張方向想盡辦法,省吃儉(jian) 用,起早摸黑,勤學苦練,都隻為(wei) 踐行一個(ge) 小小的純真的夢想——打乒乓球。
小小的乒乓球承載著小小的夢,這是符合一個(ge) 四年級孩童自然成長的心理設置。進入國家隊、爭(zheng) 奪世界冠軍(jun) ,這樣的長遠規劃和宏大理想通常來自功利的成年人對純真孩童不切實際的預期和教化。劉海棲顯然不讚成在兒(er) 童的成長過程中過多出現成人的指手畫腳。小說中,張方向愛上打乒乓球,鑽研打乒乓球的技巧,跟隨曾被招進省專(zhuan) 業(ye) 乒乓球隊的樊星練習(xi) 打乒乓球,結識在機械廠俱樂(le) 部打乒乓球的一幫大朋友,這些行為(wei) 都是張方向憑著個(ge) 人興(xing) 趣而不斷努力的結果。對乒乓的夢想推動了張方向的成長,也推動著小說情節的發展。進校隊訓練打乒乓球,是劉海棲真實的童年經曆。他打撈出自己的童年記憶作為(wei) 創作資源,又借助兒(er) 童本位的敘述,彰顯出兒(er) 童特有的“真”。
與(yu) 以社會(hui) 為(wei) 本位的兒(er) 童文學中通常建構出的“小英雄”不同,張方向從(cong) 頭到尾都是一個(ge) 非常普通的男孩。即便是他如此熱愛並執著於(yu) 練習(xi) 打乒乓球,劉海棲也沒有強加給他與(yu) 眾(zhong) 不同的天賦異稟。小說最有意味的一個(ge) 情節是,在班主任和全班同學的熱切期盼中,球藝漸佳的張方向與(yu) 校乒乓球冠軍(jun) 彭凱旋對決(jue) ,但終因緊張、失誤而敗北。張方向的挫敗,盡管會(hui) 讓讀者們(men) 的滿心期待落空,然而理智的讀者們(men) 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安排才更符合藝術真實。張方向的不懈努力讓他的球藝有了很大進步,但還不足以打敗比他年齡更大、訓練更久的彭凱旋。真實是文學創作的基石。高爾基曾說:“兒(er) 童都是十分精細的鑒賞家,用空話是蒙騙不了他們(men) 的。”或許正是因為(wei) 劉海棲堅持以兒(er) 童為(wei) 本位,秉持貼近藝術真實的創作理念,才沒有將張方向塑造成一個(ge) 乒乓奇才。畢竟天才是少有的,普通才是大多數人的真相。
與(yu) “五四”兒(er) 童文學積極倡導的富有個(ge) 性的“無所不愛”不盡相同,劉海棲在《乒乓響亮》中大力宣揚的是不計得失的友愛。樊星曾是省專(zhuan) 業(ye) 乒乓球隊被教練看重的優(you) 秀選手,由於(yu) 忘了帶自己的球拍輸掉一場重要比賽,他教張方向打球不求回報,最後還將極為(wei) 珍貴的“老順風”球拍送給了張方向。這塊球拍原是趙指導比賽時結交的一位球友的,這位球友不幸出車禍不能再打球,就無償(chang) 地送給當教練的趙指導,請他轉贈給有前途的隊員。如果說這些都隻是個(ge) 體(ti) 之間無私的友愛,那麽(me) 為(wei) 了讓隊員們(men) 盡快適應日本新發明的弧圈球打法,原本擅長快攻的郝大力改練弧圈球,這就是犧牲小我、成就集體(ti) 的大愛了。小說強調集體(ti) 之愛,既是對“小愛”走向“大愛”的升華,也是作者對兒(er) 童讀者們(men) 的殷切期盼。小說也因此而飽含濃厚的家國情懷。
作者對敘述方式和語言藝術頗為(wei) 重視。《乒乓響亮》的敘述節奏較為(wei) 緩慢,用十多萬(wan) 字的篇幅展現了張方向由四年級升入五年級的短短時光,在細節刻畫與(yu) 人物描摹上都不吝筆墨。正如盧梭所言,教兒(er) 童不要節省時間,要舍得花費時間。緩慢的敘述節奏更能貼合兒(er) 童緩慢成長的節奏。劉海棲說過:“對於(yu) 敘述方式的掌握,相當重要的一條便是對非敘述性語言的運用。”由於(yu) 打乒乓球是小說結構的重要部分,小說中穿插著大段描寫(xie) 乒乓球技巧的非敘述性語言,雖然十分專(zhuan) 業(ye) ,但因劉海棲善於(yu) 使用歌謠化的口語、形象化的比喻,讀起來非但不枯燥,反而趣味橫生。大量活潑、明快、風趣的非敘述性語言的運用,不僅(jin) 減緩了小說的敘述節奏,也縮短了讀者與(yu) 文本之間的距離。作者在敘述節奏和語言藝術上的探索與(yu) 優(you) 化,使得《乒乓響亮》這部作品擁有從(cong) 容不迫的敘述特點和質樸清新的語言風格。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9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