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
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認為(wei)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就,為(wei) 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經驗,各方對於(yu) 加強與(yu) 中國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合作充滿期待。
“推動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新時代十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國際人士認為(wei) ,中國堅定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綠色日益成為(wei) 中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我曾到中國多地參觀訪問,到處都能感受到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可喜成績。”埃及共產(chan) 黨(dang) 總書(shu) 記阿德利表示,中國很多村莊山水秀美,地方政府加快推進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美麗(li) 景色令人流連忘返。“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推動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秘魯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亞(ya) 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諾曾多次到訪中國,見證了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表示,中國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之以恒植樹造林種草,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目前已成為(wei) 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麵積最大的國家。“中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和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等均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綠色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中國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付出了巨大努力,從(cong) 近年來荒漠化防治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堅定承諾和決(jue) 心。”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shu) 處高級主管馬塞蘭(lan) ·薩努曾兩(liang) 次來華學習(xi) 治沙經驗,非常認同中方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他看來,中國的防沙治沙舉(ju) 措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隻有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對整個(ge) 地球都至關(guan) 重要。”
“中國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2000年到2021年全球新增的綠化麵積中25%以上來自中國。我們(men) 看到,中國探索出一條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戰略研究所顧問舍拉迪爾·巴克特古洛夫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為(wei) 全人類樹立生態文明發展的典範。
奧地利中國與(yu) 東(dong) 南亞(ya) 研究所所長哈內(nei) 斯·費爾納表示,中國是全球綠色轉型的領跑者,在該領域的研發和實踐處於(yu) 世界前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取得,與(yu) 中國善於(yu) 從(cong) 宏觀層麵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進行動態調控和規劃、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密不可分。”
“為(wei) 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重大關(guan) 係,令肯尼亞(ya) 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國—非洲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nei) 內(nei) 印象深刻。他表示,如何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guan) 係是世界性難題。“習(xi) 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wei) 中國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方向,為(wei) 促進人類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yu) 發展協會(hui) 主席納賽爾·布希巴表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鼓勵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培養(yang) 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等方麵取得了諸多成就。“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國家發展重要目標,堅持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以荒漠化防治為(wei) 例,中國將防沙治沙與(yu) 產(chan) 業(ye) 培育、精準扶貧相結合,實現了保護生態與(yu) 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
布希巴看來,中國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前景光明,令人期待。“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領域為(wei) 世界作出了表率,為(wei) 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這是中國為(wei) 世界提供的寶貴財富。”
“過去10年,中國為(wei) 綠色發展投入了龐大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在陝西延安附近的村莊,我看見曾經荒涼的黃土地上已長滿樹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人民言論報》副總編輯魯斯蘭(lan) ·肯紮耶夫表示,正如習(xi) 近平主席所說,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中國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將為(wei) 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
巴西巴伊亞(ya) 州政府規劃秘書(shu) 處官員弗朗西斯科·戈麥斯表示,目前,很多中企在他所在的巴伊亞(ya) 州投資興(xing) 業(ye) ,助力當地清潔能源、低碳經濟發展。“巴西希望向中國學習(xi) 國土綠化、造林融資及其技術,以恢複我們(men) 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為(wei) 全球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緊跟時代、放眼世界,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實現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yu) 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作為(wei) 最早簽署和批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荒漠化防治等方麵國際合作。
阿德利注意到,中國積極向世界分享綠色技術和經驗,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幫助有關(guan) 國家荒漠化治理取得新進展。中國還為(wei) 非洲援助實施綠色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在非洲建設低碳示範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範區等,“中國在幫助非洲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環境治理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風電、太陽能裝機容量占全球1/3以上,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率先出資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在馬來西亞(ya) “一帶一路”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梁誌華看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yi) 。“習(xi) 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列為(wei) 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彰顯了積極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擔當,為(wei) 建設清潔美麗(li) 的世界提供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力,對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意義(yi) 深遠。”
今年6月,布希巴聯合中方專(zhuan) 家和農(nong) 業(ye) 科技企業(ye) ,將在中國新疆成功應用的“沙漠土壤化”生態恢複技術帶到海灣國家阿曼,開啟為(wei) 期3年的試驗示範種植合作。布希巴表示,環境治理是全人類麵臨(lin) 的重大挑戰,也是各國共同的責任和義(yi) 務。“中國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將環境治理經驗和技術分享給世界,為(wei) 全球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薩努表示,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框架下,中國積極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同各國分享生態環境保護經驗,以實際行動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國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攜手各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將為(wei) 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本報北京、開羅、墨西哥城、約翰內(nei) 斯堡、阿斯塔納、柏林、迪拜、曼穀、內(nei) 羅畢、裏約熱內(nei) 盧7月19日電 記者俞懿春、崔琦、黃培昭、彭敏、閆韞明、李強、劉仲華、管克江、劉慧、黃煒鑫、時元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