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海南昌江助力黎陶“活化石”煥新生機

發布時間:2023-07-24 15:5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海南昌江7月24日電(陳英清)甕、碗、罐、蒸酒器......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保突村內(nei) ,可以看到各種特色黎陶製品。黎陶是海南黎族人傳(chuan) 承千年的傳(chuan) 統技藝,至今仍完整保存最古老的工藝特點,黎陶也再現黎族先輩們(men) 生產(chan) 、生活方式,因此,它被稱為(wei) 民間文化曆史的“活化石”。

  “在我小時候,煮飯、喝水、釀酒都是使用黎陶,父母也是靠製陶這門手藝將我們(men) 養(yang) 大。”黎族原始製陶技藝省級傳(chuan) 承人劉梅珍說,隨著社會(hui) 發展,越來越多新產(chan) 品出現,黎陶的發展受到很大衝(chong) 擊。“黎陶與(yu) 市場需求脫鉤、銷路少利潤薄、批量生產(chan) 能力低、技藝創新能力弱等因素影響其發展。”

  如何讓“活化石”煥新生機?2006年,黎族原始製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13年,劉梅珍與(yu) 同村黎族姑娘成立昌江保突黎陶製品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下稱“合作社”),旨在傳(chuan) 承和發展黎陶。

  “傳(chuan) 統黎陶以生活用品為(wei) 主,實用性很強,外觀並不是它的首要要求,所以不適應現代社會(hui) 需求,市場銷路差。”劉梅珍說,為(wei) 改變這一困境,她輾轉多地,學習(xi) 新工藝,了解市場需求,在黎族原始製陶技藝基礎上進行改良,引入現代元素與(yu) 審美的同時保留黎族傳(chuan) 統元素,製作了筆筒、茶壺等生活用品以及擺件、裝飾品、紀念品等黎陶文創產(chan) 品。改良的黎陶產(chan) 品推出後受到市場的青睞,陸續接到賓館、酒店、景區等買(mai) 家的訂單,“我們(men) 的銷路也逐漸打開了,接到最大的一筆訂單是20萬(wan) 元。”她笑著說。

  2015年,昌江縣投資220萬(wan) 元,在保突村建設製陶傳(chuan) 習(xi) 所,由劉梅珍所在的合作社經營管理。“政府除了給我們(men) 建場所外,還出資購買(mai) 了煉泥機、拉坯機等現代化製陶設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們(men) 生產(chan) 能力。”劉梅珍說,除此之外,昌江黎族自治縣文化館與(yu) 合作社每年會(hui) 不定期舉(ju) 辦“黎族原始製陶技藝”培訓班,冀望通過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yang) 更多製陶人才和鞏固提升傳(chuan) 承人技藝。“不光是村裏人來學習(xi) ,周邊村鎮感興(xing) 趣的人也來了,這有利於(yu) 黎陶的傳(chuan) 承和發展。”

  “2015年,我們(men) 組織村裏婦女成立黎陶文藝隊,為(wei) 遊客進行表演,每人半天能收入一百元。”劉梅珍說,除了在產(chan) 品上下功夫,他們(men) 還引入陶器展覽、製陶演示、製陶體(ti) 驗、民族歌舞表演等項目,通過旅遊與(yu) 產(chan) 業(ye) 相結合的方式,為(wei) 黎陶發展注入新活力。

  除此之外,劉梅珍還引進研學遊項目,為(wei) 孩子們(men) 提供製陶、織黎錦、編藤編等黎族特色技藝體(ti) 驗,每年承接十幾場研學活動。來自海口的梁先生說:“孩子在這裏研學除了體(ti) 驗動手的樂(le) 趣外,還能感受到黎族悠久的曆史文化。”

  在政府有關(guan) 部門幫助下,合作社打造出“產(chan) 、學、研、旅”一體(ti) 化模式。“帶動當地100多名村民就業(ye) 增收,一個(ge) 訂單最高時能給村民發3000元至萬(wan) 元不等工資。”劉梅珍說,下一步除了引進人才,使黎陶產(chan) 業(ye) 走上高端化和批量生產(chan) 道路外,還將打造民宿餐廳,冀望留住遊客。她亦呼籲政府在資金、人才和場地上給予黎陶更多支持。(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