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張程:明清宮殿紫禁城,藏著哪些中國史?
【解說】從(cong) 象征中華文明初啼的紅山大玉龍,到見證漢藏交好的《步輦圖》,再到中西合璧的銅鍍金寫(xie) 字人鍾……故宮文物不僅(jin) 輝映明清氣象,更管窺中華上下五千年。
【解說】跳出明清看故宮,所見幾何?又如何見證東(dong) 西文明相知相會(hui) ?文化學者張程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指出,故宮雖是明清兩(liang) 代皇家宮殿群,但它更生長於(yu) 中國曆史文化的肥沃土壤。
【同期】文化學者 張程
故宮是現在現存的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建築群,也是現在世界上保存至今的麵積最大的古代皇宮建築群。現在有很多人說故宮之美,然後有很多去故宮“網紅”景點打卡,其實他看中的是故宮背後,它是一個(ge) 凝聚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它是中國古代那個(ge) 器物文明的一個(ge) 很重要的閃光點。珍藏在故宮裏的那些文物,它不僅(jin) 僅(jin) 是明清兩(liang) 代四五百年的文物,它還包括了從(cong) 先秦一直到近代那麽(me) 多的上下五千年的珍貴文物,故宮現在是收藏了186萬(wan) 多件文物,這186萬(wan) 多件文物當中珍貴文物的比例非常高,高達90%。在國內(nei) 的博物館排行當中,故宮是收藏珍貴文物數量和比例最高的。這個(ge) 器物它不單單的是一個(ge) 物質,它裏麵是蘊含了中國人很多的思想觀念,蘊含了中國人美好的期待,也蘊含了創作者他自己的喜怒哀樂(le) 。
【解說】從(cong) 康熙帝批準西方傳(chuan) 教士進入清宮造辦處玻璃廠,到馬戛爾尼進獻給乾隆皇帝西洋機械鍾表,在張程看來,故宮的豐(feng) 厚內(nei) 涵和現代意義(yi) 中有一層就是文明的交流互鑒。
【同期】文化學者 張程
鍾表館裏麵有很多的文物,其實都是典型的造辦處根據西方西洋鍾表的樣子,自己來進行改造的。現在在鍾表館裏看到的有一個(ge) “網紅”的打卡的文物,就是一個(ge) 穿著西歐的紳士貴族服裝的這麽(me) 一個(ge) 小人偶,很典型的就是中西結合的。在馬戛爾尼之前,其實就有很多西洋人已經進入了紫禁城,內(nei) 務府造辦處裏麵有相當一部分是西洋工匠,這些西洋工匠不僅(jin) 是造辦了鍾表,他們(men) 也造辦了天文儀(yi) 器,然後也製造了很多西洋的近代武器。
【解說】正所謂器以載道,文物之“道”常與(yu) 特定曆史時期政治氣象、文化風俗等相關(guan) 聯。張程認為(wei) ,在當代通過文物講好中國故事,要采取喜聞樂(le) 見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關(guan) 注文物背後的故事。
【同期】文化學者 張程
每一件文物,它不單單是一個(ge) 器物,它也是我們(men) 思想觀念和我們(men) 背後的民族文化的這麽(me) 一個(ge) 載體(ti) 。所以你講這個(ge) 文物,你不單單要講這個(ge) 文物的材質,講它的尺寸,講它的光澤,還要講這個(ge) 工匠所生活的這個(ge) 時代,這個(ge) 時代怎麽(me) 塑造了這個(ge) 工匠的喜怒哀樂(le) ,怎麽(me) 把這個(ge) 思想文化灌輸到這個(ge) 工匠的頭腦裏,進而呈現在這個(ge) 文物上麵。第二個(ge) 我覺得還得要采取喜聞樂(le) 見的這麽(me) 一種形式。不能隻有圖片,隻有文字,你完全可以加個(ge) 二維碼,可以把它導向一些新媒體(ti) 端的,全媒體(ti) 端。甚至現在的印刷工藝已經很精美了,這個(ge) 圖書(shu) 也可以做成異裝書(shu) ,也可以做成一些機關(guan) ,更形象的、更全麵的、更讓人能夠接受的這個(ge) 形式,吸引更多的人來關(guan) 注這個(ge) 文物背後的故事。
【解說】透過故宮看中國曆史,張程指出借助故宮文物,確能窺見中華民族的若幹特質,像是故宮部分繪畫藏品中從(cong) 西域傳(chuan) 來的石榴,中國人不僅(jin) 欣然接受,且賦予了它新的文化內(nei) 涵,體(ti) 現出了中華文明的韌性和對外的開放與(yu) 包容。
【同期】文化學者 張程
我覺得故宮所折射出來的,中華文明的韌性和對外的開放和包容。就比如說典型的石榴籽,我們(men) 中華文化裏麵都覺得石榴籽象征的是一種多子多孫,子孫繁衍,到明朝和清朝的時候,我們(men) 會(hui) 看到有很多畫像,在那裏畫石榴。但大家要知道石榴並不是中國的水果,從(cong) 西域傳(chuan) 過來的,但是傳(chuan) 過來以後,我們(men) 中國人不僅(jin) 欣然接受了,而且用我們(men) 的理解賦予了它一個(ge) 新的文化內(nei) 涵。我們(men) 會(hui) 發現在故宮裏麵有很多畫像,《乾隆皇帝大閱圖》《紫光閣功臣圖》你都會(hui) 發現帶有西方油畫的技法,但是又沒有脫離中國水墨畫那個(ge) 大的框架,我們(men) 就能夠很明確發現故宮的文物藏品,體(ti) 現出來的中華文化的韌性和包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