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文化自信自強底氣 奮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在中國大地上實現了有機貫通、深度結合。這種“結合”的結果,既成就了馬克思主義(yi) ,讓馬克思主義(yi) 之樹深深紮根中國、在中國結出繁花碩果,也成就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讓中華民族擺脫了“文明蒙塵”的困境,走上文化現代化軌道,在創新性發展中實現鳳凰涅槃。
——————————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有著高度的文化清醒、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的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在新征程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我們(men) 要堅持文化自信自強,奮發建設賡續悠久曆史、激蕩壯闊時代、導向美好未來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從(cong) 中華文明的曆史長河中增強文化自信自強底氣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論述,我們(men) 對中華先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固有稟性、鮮明特點、突出優(you) 點,就會(hui) 有較為(wei) 全麵深刻的認識。
中華文明以悠久延綿不絕的突出連續性,顯示出強大的文化堅韌度和曆史延展力。馮(feng) 友蘭(lan) 先生曾精辟指出,“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gen) 古亙(gen) 今,亦新亦舊……”幾千年來,中華大地上承載著國家和民族集體(ti) 記憶、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中華文明,始終一脈相承、巍然屹立、汩汩流淌,為(wei)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著豐(feng) 厚滋養(yang)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的最鮮明標識、最突出優(you) 勢、最深厚軟實力,從(cong) 根本上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特性,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定要走自己的路。
中華文明以與(yu) 時俱進的突出創新性,顯示出強大的環境應變度和時代拓展力。“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華民族是具有偉(wei) 大創新創造精神的民族。從(cong) 孕育老子、孔子等偉(wei) 大思想巨匠,到創造“四大發明”等偉(wei) 大科技成果;從(cong) 湧現唐詩宋詞等偉(wei) 大文藝作品,到興(xing) 建都江堰、大運河等偉(wei) 大工程;從(cong) 發明郡縣製、科舉(ju) 製等治理製度,到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等政治改革,都充分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不懈追求,充分體(ti) 現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yu) 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充分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的進取精神。
中華文明以崇尚萬(wan) 物歸宗的突出統一性,顯示出強大的價(jia) 值統攝度和核心凝聚力。幾千年來,“道統高於(yu) 法統”“車同軌,書(shu) 同文”“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等“文化一統”“政治一統”“地域一統”“民族一體(ti) ”的“大一統”觀,始終是貫穿中國思想文化、政治格局、曆史行進的主脈。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的,“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jue) 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jue) 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jue) 定了一個(ge) 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係。”
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的突出包容性,顯示出強大的思想整合度和文化調適力。“和而不同”“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華文明強調處理文化與(yu) 文化的關(guan) 係,與(yu) 處理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一樣,都必須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共生共進。任何優(you) 秀思想文化都能在中國得到認可、得到施展、紮根發展。漫長曆史時期裏漢族文化與(yu) 各少數民族文化密切交往交流交融,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儒釋道在中國“各顯神通”又“三教合流”,都充分體(ti) 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會(hui) 通。麵對外來文化,平等相待、尊重差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保持本來、兼收並蓄,努力實現“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天下大同”,是中華文明重要的處世之道和發展動力。“博采眾(zhong) 長,有容乃大”,在多種多樣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共生中,中華文明全方位汲取著豐(feng) 富營養(yang) ,不斷壯大主幹、繁盛枝葉,煥發出勃勃生機。
中華文明以推崇以和為(wei) 貴的突出和平性,顯示出強大的國際認可度和國家親(qin) 和力。“柔遠人,懷諸侯”“協和萬(wan) 邦”,中華民族向來熱愛和平、珍視和平、維護和平,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時率領的是當時世界最龐大的艦隊,帶去的是絲(si) 綢、茶葉和瓷器,而不是戰爭(zheng) ,沿途沒有占領一寸土地。”在古代東(dong) 方,以中國為(wei) 中心形成的“宗藩體(ti) 係”,是一種和平的、和諧的國際關(guan) 係,完全不同於(yu) 近代資本主義(yi) 列強主導的、以武力和掠奪為(wei) 基本特征的“殖民體(ti) 係”。千百年來道義(yi) 之邦、禮儀(yi) 之邦、和平之邦的形象,讓中華文明廣受國際認可和歡迎。今天,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在國際社會(hui) 廣泛深入人心。
以上中華文明與(yu) 生俱來、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突出特性,賦予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頑強奮進的無窮動力,賦予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演進升級的無限潛力,賦予了中華文明浴火重生、熔鑄塑造現代文明的強大能力。“中華上下五千年”,生而為(wei) 中國人,流淌著中華文明的基因,傳(chuan) 承著中華民族的文脈,我們(men) 有足夠的底氣,對自己的曆史和未來充滿自豪和自信!
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融通偉(wei) 力中增強文化自信自強底氣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奮鬥曆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這是黨(dang) 的事業(ye) 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一百多年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融通曆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是我們(men) 增強文化自信自強底氣的重大現實依據。
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心相通”。立場決(jue) 定觀點和方法。因為(wei) “誌同”,所以“道合”;因為(wei) “同頻”,所以“共振”。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無產(chan) 階級、勞動人民謀幸福的不懈追求,為(wei) 人類謀解放的根本立場,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民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的核心追求、根本立場完全吻合,二者之間在靈魂深處“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注定了它們(men) 一旦相遇,就一定能“結合”、一定要“結合”。
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氣相求”。馬克思主義(yi) 誕生於(yu) 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是工業(ye) 化時代、工業(ye) 文明的產(chan) 物。“批判的武器”目的在於(yu) “武器的批判”,在於(yu) 轉化成改造現實的強大力量。由於(yu) 各種各樣的原因,馬克思主義(yi) 沒有在其誕生地、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指導無產(chan) 階級革命取得成功。光輝真理,迫切需要開辟新的實現道路。在馬克思主義(yi) 亟須“曆史轉場”的同時,俄國、中國等工業(ye) 化和資本主義(yi) 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也由於(yu) 救國救民苦苦無門,亟須尋找新的革命指導思想。可以說,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俄國、中國的革命者們(men) “一拍即合”。在近代以來的中國,打破“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迫切需要,讓對科學理論求之若渴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經由十月革命的啟示,毅然決(jue) 然選擇、擁抱、追隨馬克思主義(yi) 光輝真理。
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向相成”。在馬克思主義(yi) 的唯物辯證法看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不存在一成不變的真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的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wei) 轉移”,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體(ti) 係自身必須隨著實踐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前進征程中,“百川歸海”,積極學習(xi) 借鑒外來文明,勇於(yu) 自我揚棄、自我革新,成為(wei) 中華文明發展的基本方式、文化習(xi) 慣。在內(nei) 在根魂相通的基礎上,善於(yu) 學習(xi) 、善於(yu) 識變應變求變的共同特性,使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很容易就彼此認同、相向而行、相互走進對方。回顧曆史,馬克思主義(yi) 甫一進入中國,就自覺或不自覺、雖蜿蜒曲折但勢不可擋地邁上了中國化的征程,努力地、堅決(jue) 地“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深入吸收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和豐(feng) 富智慧,生動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另一方麵,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也在吸收了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之後,激活了許多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發生了係統性、深層次、脫胎換骨式的時代蛻變,煥發出全新的時代活力。從(cong) 毛澤東(dong) 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從(cong)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理論創新成果的話語體(ti) 係及其實踐成就,我們(men) 都可以看到:
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在中國大地上實現了有機貫通、深度結合。這種“結合”的結果,既成就了馬克思主義(yi) ,讓馬克思主義(yi) 之樹深深紮根中國、在中國結出繁花碩果,也成就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讓中華民族擺脫了“文明蒙塵”的困境,走上文化現代化軌道,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實現鳳凰涅槃。
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力相融”。馬克思主義(yi) 是基於(yu) 近、現代工業(ye) 文明,在繼承人類一切優(you) 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yi) 運行特殊規律,為(wei) 無產(chan) 階級和全人類解放指明方向和道路的最科學、最先進的理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延綿數千年,締造悠久燦爛中華文明並廣泛輻射、深刻影響世界,以“修齊治平”“禮義(yi) 廉恥”“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等為(wei) 核心價(jia) 值追求,彰顯人性光輝,也因此最具有經久不息感召力、生命力。由於(yu) 在“為(wei) 民”“為(wei) 公”等根本立場,以及講辯證、重實踐、依群眾(zhong) 、求合一等諸多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方麵的相通,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有相互融合的強大內(nei) 在動力、作用機製和廣闊空間。二者的融合,是跨農(nong) 業(ye) 文明和工業(ye) 文明、跨東(dong) 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積極借鑒吸收資本主義(yi) 現代文明等“人類知識的總和”的基礎上,攜手開拓更高層級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文明的曆史性、飛躍性融合;是水乳交融、彼此揚長補短,共同致力光複舊物、光揚新物,創造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的“化學反應式”融合。10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融合,讓發源於(yu) 西方的馬克思主義(yi) 、工業(ye) 文明等現代文明,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老樹上“長了新葉、開了新花”;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成為(wei)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這種創造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新奇跡,融古和今、中和西、社會(hui) 主義(yi) 內(nei) 核脊梁骨架和現代社會(hui) 理念機製方法於(yu) 一體(ti) 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對全人類的巨大貢獻,是中國智慧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間氣壯山河、波瀾壯闊的“相通、相求、相成、相融”,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有著無比宏闊深遠的曆史縱深,有著無比堅實的文化根基;意味著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深厚積累,將足夠廣闊、足夠強大地源源不斷釋放寶貴資源,支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持續解放思想,不斷探索麵向未來的道路拓展和理論、製度創新;意味著馬克思主義(yi) 化中國化現代化在當代中國是一體(ti) 式推進的,在邁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征程中,在全球現代文明的星空裏,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將始終彰顯,現代中華文明將釋放耀眼光芒。
紮根曆史、麵向未來,我們(men) 要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自強,堅決(jue) 守好馬克思主義(yi) 的魂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大力激發文化創新創造,奮發建設文化強國,締造熠熠生輝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係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dang) 委常委、總編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