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持續逆跌 《封神第一部》口碑發酵引關注
中新社北京8月1日電 (記者 高凱)從(cong) 上映之時的“遇冷”到其後逐漸贏得觀眾(zhong) 認可,通過“自來水”線下線上的集結形成口碑發酵,上映13天的國產(chan) 神話大片《封神第一部》(下稱《封神一》)連日實現票房逆跌,8月1日已突破12億(yi) 元(人民幣,下同)。
《封神一》此番收獲的口碑本身已具有特別的意義(yi) ,而隨著熱度的持續上升,該片的後續票房仍值得期待。更不能忽視的是,此番積累的眾(zhong) 多認可對於(yu) 該係列第二、三部的呈現將大有加持,中國電影或將由此迎來真正屬於(yu) 自己的大銀幕神話史詩係列。
2017年,曾經有過《畫皮Ⅱ》《尋龍訣》等成功商業(ye) 片作品的導演烏(wu) 爾善宣布將拍攝《封神》三部曲,投資高達30億(yi) 元,計劃2020年、2021年、2022年各上映一部。三部連拍、以及30億(yi) 元的投資在中國影史上都是第一次,這令該係列很早便收到頗多關(guan) 注。
由於(yu) 疫情、資金鏈等各方麵的問題,《封神一》一拖再拖,直到2023年暑期才得以最終上映。該片票房上被已經上映多時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輕鬆壓製,而隨著票房的“冷清”,這部大片的排片率也迅速從(cong) 首位跌落。
然而就在不少人認為(wei) 該片或將頹勢難改的時候,最先走入影院的觀眾(zhong) 率先發起了口碑逆襲。既保留原味又呈現出符合當下觀眾(zhong) 的審美和思考,《封神一》可以說是一次頗為(wei) 成功的“故事新編”。其連日來收獲的來自觀眾(zhong) 的自發支持亦再次說明“好故事”的號召力。
從(cong) 紂王到妲己,從(cong) 姬發到殷郊,電影為(wei) 每個(ge) 人物搭建了更為(wei) 立體(ti) 和清晰的行為(wei) 邏輯,更可貴的是,其中對於(yu) 複雜人性的呈現不僅(jin) 能夠為(wei) 現代人所理解,而且做到了符合其在故事中的曆史背景。
以傳(chuan) 統封神故事中挑動各方矛盾的妲己為(wei) 例,在《封神一》中,這一人物如觀眾(zhong) 所料被去除了“紅顏禍水”的標簽化呈現,而與(yu) 此同時,創作者也沒有拋開人物“根須”,為(wei) 投當下審美所好而將其處理成充滿現代意識,與(yu) 傳(chuan) 統故事相違和的“現代女性”,而是以探尋這一角色的自身邏輯,並通過其與(yu) 紂王的互動,進一步呈現出紂王自身種種行為(wei) 的深層動因,所謂“福禍無門,唯人所召,心懷惡念,妖孽自至”(片中薑子牙語)。
與(yu) 此同時,隨著口碑的發酵,越來越多的觀眾(zhong) 關(guan) 注到《封神》係列的幕後。從(cong) 基地的搭建、演員的海選集結、長達一年半的封閉化培訓,到海量服化道有條不紊完成,電影中無論是貼合人物的演員還是精巧符合曆史背景的細節、效果震撼的視覺奇觀,其最終的成功無一不源於(yu) 高水準的製作。
在烏(wu) 爾善的理解中,電影工業(ye) 化意味著電影製作要像工業(ye) 一樣,建立標準和流程,也就是要做到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類型化創作,而《封神》係列正是這樣一次嚐試。由此,除了大銀幕前的可看可聽,在業(ye) 內(nei) 看來,《封神一》此番的逆襲之旅對於(yu) 中國電影的工業(ye) 化之路或許也有著深遠的意義(y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