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茶的基層治理智慧
鄉(xiang) 村治理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根基。重慶緊抓“合和”之道,以一杯茶的輕巧,勾連起“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麵貌,淋漓展現以和促合,合和共建和美重慶、平安重慶的治理智慧。
重慶的茶,貴和的味道
2023年7月2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中央政法委宣傳(chuan) 教育局指導,法治網具體(ti) 承辦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重慶行)正式啟航。
采訪團到達重慶當天,就來到了重慶赫赫有名的“和順茶館”。一下車,茶館門前的黨(dang) 建、紅色文化、法治文化宣傳(chuan) 廊就映入眼簾。
茶館裏,二十來張紅漆方木桌旁圍坐著老人,下棋、打撲克、喝茶聊天,好不熱鬧。據重慶市沙坪壩區回龍壩鎮聚龍城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何麗(li) 娟介紹,這些都是附近的老人家們(men) ,下午空閑,就來坐坐,喝杯茶,嘮嘮嗑,做個(ge) 手工。
“婆婆,你們(men) 好安逸哦!”
“是哦!”
在跟記者的交談中,老人家們(men) 有的害羞,有的緊張,或口頭表達斷續,或方言味道太重,但他們(men) 的笑容卻像是完美複刻一樣,將“和順”文化以最有說服力的方式講述給記者聽。
重慶市沙坪壩區回龍壩鎮聚龍城社區“和順茶館”是一間非民辦的多功能茶館:除了喝茶聊天,這裏還融合了各職能部門下沉社區的十幾個(ge) 辦公室功能,在這裏每周定期為(wei) 社區居民開展技能培訓、文化宣講、初心回顧,以及文娛表演等。一杯茶間,就為(wei) 百姓提供了政策宣講、糾紛調解、法律谘詢等身邊服務。而且,這裏還是百姓的“議事堂”“民意收集站”。
何麗(li) 娟在介紹中提到,聚龍城社區“和順茶館”營業(ye) 至今,共收集民情民意800餘(yu) 條,解決(jue) 群眾(zhong) 身邊事480餘(yu) 件,舉(ju) 辦百姓議事會(hui) 50場。“就連其他村的人有了矛盾也會(hui) 到這裏來尋求調解”。
“我們(men) 做調解工作,不僅(jin) 追求事和,還要人和,不僅(jin) 要麵和,還要達到心和。這樣才能治根本,才能真正實現鄉(xiang) 村和美的目標。”她從(cong) 事群眾(zhong) 工作幾十年,深切體(ti) 悟到“和”是基層調解工作的精髓。
和順茶館隻是重慶緊抓“和”文化提升基層治理質效的一個(ge) 縮影。正如重慶街頭流傳(chuan) 的一句打油詩:“黃桷樹下老蔭茶,擺個(ge) 龍門扒一扒。”一片樹蔭,一碗茶,哪裏有矛盾,組織的調解隊伍隨時搭。
在重慶市南岸區南坪鎮興(xing) 隆社區,社區廣場一角的黃桷樹下,南坪鎮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專(zhuan) 職人民調解員葉挺茂正在為(wei) 一對中年離婚男女做感情糾紛調解,調解桌兩(liang) 邊還坐著一位社區派出所民警和一位社區公益律師。
葉挺茂曾任南岸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坪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不僅(jin) 有豐(feng) 富的群眾(zhong) 工作經驗,熟悉法律等專(zhuan) 業(ye) 知識,甚至為(wei) 做好調解工作,還自學自考了國家心理谘詢師證書(shu) 。
“基層調解工作對於(yu) 調解員的專(zhuan) 業(ye) 素質、心理素質要求都很高,要講理,更要講情。最重要的是要有為(wei) 民情懷。”葉挺茂自退休後,就當上了調解員,每天來這裏上班,樂(le) 此不疲,如今年調解案件300餘(yu) 起,是南岸區的“金牌調解員”。
南坪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邵曉宇在介紹如何一步步實現對興(xing) 隆苑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將法治融入小區治理,真正實現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時就說,“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歸根究底,是一項黨(dang) 建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既要讓百姓物質上越過越好,更要讓百姓心裏舒坦”。
基於(yu) 這種以人為(wei) 本、以和為(wei) 貴的基層調解治理理念,重慶部分地區還總結凝練了“貴和工作法”,綜合公檢法司、律師、鄉(xiang) 賢等多方力量,組建“貴和工作隊伍”,製定“貴和工作製度”,積極探索“智能化防控+貴和工作法”的鄉(xiang) 村治理模式,有效進行農(nong) 村矛盾糾紛化解在小、在早,杜絕矛盾遺留、傳(chuan) 遞。
如今,重慶市石柱縣已在全縣打造了242個(ge) “貴和工作室”,實現所有村(社區)全覆蓋。自推行“智能化防控+貴和工作法”鄉(xiang) 村治理模式以來,全縣化解矛盾糾紛20570件,化解成功率達99.42%,人民群眾(zhong) 安全感指數達99.8%,234個(ge) 村(社區)實現矛盾糾紛“零”上交,現有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鄉(xiang) 1個(ge) 、示範村1個(ge) 、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3個(ge) ,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1個(ge) 。
【短評】
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慶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通過打造“和順茶館”“老蔭茶調解點”“貴和工作室”等生活化便民化基層調解機構,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製,暢通和規範百姓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推動基層治理實現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是在社會(hui) 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生動實踐和有益探索。
(王宇飛 中國法學會(hui) 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